美國80年抗癌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

最近一直熱播的電影《我不是藥神》,通過真人真事翻拍,讓我們再次看到了目前國內抗癌之路的艱辛,後來還被戲稱“保險帶貨王”,因為的確是很好的保險意識喚醒教材。

在“抗癌”路上,保險往往只能成為一個事後補償的工具,保乎精算君認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癌症的一些基本常識,做到防範於未然。

而近期,由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發佈了一篇題為《An Assessment of Progress in Cancer Control》的文章。這篇文章總結了在過去80年裡抗癌經驗。

雖然中美兩國的差異很多,但在抗癌這件事情上,雙方的共通點也不少。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在借鑑美國人的抗癌路的同時,瞭解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幫助我們自己。

美國80年抗癌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

一、美國抗癌80年,究竟怎麼樣?

關於“抗癌”效果,通常可以用三個指標來做監控:癌症發生率、癌症生存率以及癌症死亡率。

按照美國的研究顯示,癌症發生率以及癌症生存率受醫療技術進步的影響很大,會造成一些對癌症控制效果的理解偏差,而癌症死亡率能綜合反應癌症預防、早期篩查、治療手段的變化對於“抗癌”的效果,因此癌症死亡率成為了美國癌症學會重點研究的對象

從1930年開始到2015年,全美的癌症死亡發生率在男女中呈現不同的趨勢。

美國80年抗癌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

▲ 上圖截取於文章《An Assessment of Progress in Cancer Control》

美國癌症協會在文中對美國抗癌趨勢做了這樣的簡單總結:

1. 美國男性癌症發生率在1990年前是一個持續攀升的趨勢,並且在1990年前後達到階段性最高峰,原因是與吸菸有關癌症(尤其肺癌)發生率急速上升。

2. 對於美國女性來講,在1940年後,癌症死亡率一直低於男性。但在1970-1990年期間,女性癌症死亡率有一個小幅上升趨勢,主要是因為在1945-1960年期間美國女性吸菸比例激增,而吸菸誘發癌症又是一個長期過程,10年多及更長時間後才開始突現效果。

3. 進入1990年以來,由於幾個發生率佔比最高的癌症(肺、乳腺、前列腺、直結腸)的死亡率快速下降,又直接讓美國男女性的癌症死亡率得到明顯改善,尤其是美國男性。

美國80年抗癌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

美國癌症協會總結出這幾十年來影響美國人抗癌效果的三個核心要素:

1. 預防:預防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控煙!1990年後癌症死亡率下降就是得益於此。吸菸已經被發現與大量的癌症有關聯,尤其是肺癌。

2. 篩查:尤其要重視早期篩查,有效的早期篩查極大的影響了女性乳腺癌、直結腸癌、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治療結果。

3. 治療:投錢推動癌症治療技術的進步和新藥物開發

二、不同器官,抗癌效果大相徑庭

(一)肺癌

美國80年抗癌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

美國男性肺癌致死概率從最高峰1990年的90.6/10萬人,下降到2015年的49.8/10萬人,而美國女性則從2002高峰時期的41.6/10萬人,下降到2015年的33.6/10萬人。

為什麼美國的肺癌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控煙、控煙、控煙!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美國早就實施了全國性的控煙工程,而且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美國男性吸菸率由1955年最高峰55%下降到了2015年的17%,女性吸菸率由1965年的峰值35%下降到2015年14%。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的《2015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男性吸菸率為52.1%,女性為2.7%,中國的吸菸男性情況與60年前的美國相仿。雖然從2011年開始,國務院頒佈了《關於公共場所嚴禁吸菸的規定》,但是效果並不明顯。以精算君為例,我不抽菸,對二手菸也是極其討厭,但無奈常在餐廳、辦公室樓道、甚至晚上散步,都會受到二手菸的“襲擊”。

(二)胃癌

美國80年抗癌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

在上實際30年代,對於美國男女性來講,胃癌的致死率一直高居不下。而到了如今,胃癌的致死率連前10都排不進去。主要是因為衛生條件的改善,降低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可能性。

另外,我們非常大程度地改善了食品保藏的手段,尤其是冷藏手段的改善,大家不再需要大量地去用醃製方式來長期保存食品

從醫學上來講,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吃入過度的醃製食品,都會增加了罹患胃癌的風險

號稱“無泡菜不歡喜”的韓國人,胃癌發病率全世界最高,為什麼?就是泡菜惹的禍。因為愛吃泡菜,韓國人的鹽攝入量全球第一,達到了WHO推薦量的4-5倍。高鹽對胃粘膜形成持續的刺激,引發胃部炎症,進一步形成胃潰瘍,最終發展成胃癌。亞硝酸胺是強力的致癌物,是胺類與亞硝酸鹽的產物。韓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非常高,成年人感染率70%,幽螺會引發慢性胃炎與胃潰瘍,令胃癌風險升級。

(三)子宮癌與子宮頸癌

對於美國女性來講,子宮癌與子宮頸癌的致死概率已經得到很大幅度的下降。

這個下降主要得益於巴氏塗片法的普及,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宮頸塗片。另外,癌前病變以及宮頸癌本身的治療手段也發生了變化,這對於致死概率下降很有幫助。

加上這些年HPV疫苗的陸續面試,宮頸癌有可能被完全消滅。但根據2016年數據統計,美國的HPV疫苗接種率只有47.5%,仍然“較低”。相比之下,中國的HPV疫苗接種才算是剛剛起步階段,要完全消除宮頸癌,路還很漫長。

(四)肝癌

美國80年抗癌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

肝癌的致死概率在美國卻是一種往上走的趨勢,這是美國抗癌路上相對無效的一種癌症,其致死概率從1975年的2.8/10萬上升到2015年6.5/10萬。

具體的原因,大概有這幾點:第一,酒精攝入量增加;第二,1960年到1980年代,大量丙型肝炎的感染,經過多年醞釀,開始在21世紀慢慢爆發;第三,肥胖率持續上升;第四,越南戰爭中感染肝寄生蟲的老兵開始陸續發病。

小科普: 肝炎->肝硬化->肝癌,通常被稱為肝癌三部曲。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發生的最主要原因。臨床調查資料顯示,病毒性肝炎約有10%會發展成慢性活動性肝炎,而慢性活動性肝炎中有50%可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發生肝癌的幾率約9.9-16.6%。其中以乙型肝炎為主,其次為丙型肝炎。

(五)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美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死亡率波動比較反覆,從1975年到1997年,它呈現逐步增長的趨勢,然後逐步下降回到了1975年的水平,1975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死亡率是5.6/10萬,1997年達到階段性高峰8.9/10萬,2015年又回到5.7/10萬。

逐步下降的死亡率,除了因為非霍奇金淋巴瘤發病概率下降外,還有就是高活性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AART)的引進,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手段的改進。

小科普: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發生在淋巴結、脾臟、胸腺等淋巴器官,也可發生在淋巴結外的淋巴組織和器官的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

(六)胰腺癌

美國80年抗癌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

在過去40年,美國胰腺癌的致死率基本沒有變化,維持在10.5-11.0/10萬這個區間內,並且,胰腺癌在男、女性癌症致死率癌症排名(從高到低)中,均排列在第四名。

在中國,過去我們稱肝癌為“癌中之王”,其實現在已經被胰腺癌所取締,這是因為這麼多年來,胰腺癌無論在篩查、治療方面沒有新突破,加上並不低的發病率和超高的致死率,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癌王”。在我國,一般胰腺癌從出現症狀到死亡,快則3—6個月,慢的也只是6—9個月,很少有超過12個月的

三、受教育程度對抗癌影響有多少

美國癌症協會認為,低教育水平通常會導致更高的患癌風險以及更高的致死概率。教育程度的差異,會導致很多致癌因子的不同,例如吸菸、不健康餐飲、肥胖、是否有機會獲取到優質的醫療資料等。

美國癌症協會保守地預測,如果所有癌症患者都有高等教育水平,能有這些高等教育人群的平均生活質量,至少會減少22%的癌症死亡人數。

下面這張圖,分別列示以下兩組數據進行對比:

1. 2014年美國癌症死亡真實人數(不分受教育程度)

2. 假設全美癌症死亡人數都受過高等教育人群,假設的死亡人數

通過兩組數據的直接對比,我們就能看出受教育程度對於癌症死亡率的影響。

美國80年抗癌經驗,有哪些值得我們學?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對肺癌、肝癌、直結腸癌、食道癌、前列腺癌、子宮頸癌這六種癌症的影響最大。

一般來講,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生活越規律,因為具有不錯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能接觸到更多優質的篩查和醫療資源,因此對於癌症死亡率控制更有效。

保乎·小結

參考美國80多年以來的控癌經驗,美國人一直在強調三件事情:

1. 預防:從生活的基本小事做起,例如戒菸、戒酒、多運動

2. 早期篩查:定期接受有針對性的體檢,以及投入研發更先進的體檢技術

而從順序來看,總體來講,美國癌症協會倡導的主要方向還是預防,能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來不得癌症,是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最佳方案。

對於中國人而言,《柳葉刀》在2018年1月發表了2000-2014年全球癌症生存率裱花趨勢監測報告(簡稱CONCORD-3),這份報告中一共有59.4萬來自中國的癌症患者接受調查,其中肺癌患者佔比最高,達到22.6%,胃癌排第二,為15.6%,隨後為肝癌12.5%,食管癌12.3%,直結腸癌11.2%、乳腺癌9.1%,前六大佔比高達83.3%

從預防的角度說,想要有效控制這幾項對我們威脅最大的癌症,精算君優先想要的是:戒菸!因為吸菸除了跟肺癌關係重大外,還有調查顯示至少跟其他11種癌症有著不同程度的關聯性。另外就是改變我們的“豪飲”習慣,別貪杯。

無論如何,在抗癌路上,我們每個人,都任重而道遠,從小事做起,肯定沒錯,至於買保險云云,大家就量力而為吧!

1.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2. An Assessment of Progress in Cancer Control

3. 2015年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