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捨不得花錢的人會越貧窮?

為什麼越捨不得花錢的人會越貧窮?

首先說,這句話的結論本身有問題。

先從經濟學觀點看,花錢是一種消費,消費意味著物質儲蓄減少;儲蓄減少,則用於未來生產的投資就會減少。再生產能力減弱,那就意味著貧窮。所謂坐吃山空、寅吃卯糧說的就是這個。沒人會認同一個天天胡吃海喝、揮霍無度的敗家子會越來越富裕。相反,越是富裕的人們,他們的消費習慣往往很節儉。

古典企業家洛克菲勒、摩根和福特,他們的私人生活都非常節儉,被視為清教徒的典範。現代企業家其實也差不多,李嘉誠佩戴的腕錶只值1000港元左右,佩戴已超過10年。他的眼鏡也已用10年以上,他的西裝可以穿十年八年,跟員工一起吃公司的工作餐。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一雙運動鞋穿好幾年,搓澡巾一用許多年。

這些企業家在作秀嗎?其實不是,只不過習慣成自然而已。他們早年的節儉,將所有精力放在企業經營而非貪圖享受之上,這恰恰是他們成功的關鍵。想想看,他們都是一群很捨不得花錢的人,會越過越窮嗎?

雞湯總是片面的。這種話語試圖告訴我們某些道理,卻採用一種很片面、很反智的方式說出來。當然,我們不能忽略這種話語背後的真實意圖。“越捨不得花錢的人會越貧窮”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呢?

其實,它只是想表達我們日常生活裡,一個經常性的說法:該花的錢要花,該省的錢要省。相信所有人的父母,都給過這樣的諄諄教誨。問題的關鍵是,什麼錢是該花的,什麼錢是該省的呢?

通過觀察成功者行為,大概可歸納以下幾樣:

(1)要把錢花在節約時間,投資自己的事情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只要花錢是為了提高效率,節約精力,以便於賺更多錢,這時候就要大方慷慨一些。

(2)要把錢花在有增值潛力,回報率高的領域。如前所說,對自己的投資就是一種。對孩子的投資,對房產和股票的投資。儘管投資有風險,相比於純粹消費掉,這些錢還是有可能帶來大量回報的。

(3)真正用於純粹消費的時候,寧願多花些錢買一個精品,也不要花同樣的錢買一堆廉價品。前者會帶來長期精神的愉悅,會提醒自己剋制消費,把錢花在刀刃上;後者往往只貪一時便宜,卻帶來漫長的苦惱。

雖無絕對,但是在上述幾個領域越不捨得花錢,確實往往會變窮。道理在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