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这座豪华王府,因后代欠交赡养费而被控告拍卖


南锣鼓巷两侧有很多有故事的小巷,今天说说板厂胡同。从南锣鼓巷南口进入,东侧第二条小巷便是了。板厂胡同大致一逛就会感觉与众不同,因为大宅院较多,有一种非凡的气质。今天主讲一个重要人物——僧格林沁。

在板厂胡同30号院前,会看到这样的文物保护牌匾——僧王府。也就是僧格林沁曾经的王府所在地。王府后来成了民居,谢绝参观的牌子高高挂起。其实这里原来是僧王府的北门,另一处在南侧的炒豆胡同里。

僧格林沁是晚清名将,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对清廷来说可谓军功卓著。同治四年五月入山东曹州清剿捻军,中捻军伏击而亡。僧格林沁一生功过并非本文讲述的重点,关键是讲他在胡同的这座王府的变迁。原王府规模很壕,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


板厂胡同路边有块巨大的一字影壁,上写“鸿禧”二字。巷子里的老人说这影壁应当与僧王府也有关,毕竟僧王府占据了板厂胡同、炒豆胡同的大部分院落。僧格林沁死后,此片王府建筑由子孙继承,至民国时主人为僧格林沁之孙阿穆尔灵圭,此时家道败落难以维持,因欠族中赡养费而被控告,王府由此被拍卖。王府中部被朱家以高价买走,1954年其中大部分房屋又转至煤炭部做为宿舍。朱家在此居住了五代,其中就有著名历史学家朱家溍。

朱家溍(1914—2003)著文中多次提到僧王府,他也曾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文章说:“我深爱北京。回忆从前的印象,无论是居住的‘绿槐荫里、深深庭院’,还是登高远眺的‘城门矗立、甲第连云’,都令人神往。”此图中远处为侣松园宾馆,即是由僧王府的原有建筑改建而成。

僧格林沁祠,距板厂胡同与炒豆胡同不远,就在南侧的平安大街上,在路北侧很容易找到。 胡同里有很多这样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动辄影响历史进程,到最后也不过是落得一个残存的建筑,或者一处民居大杂院,也就算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