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家庭中,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哪个更重要?

GBPSC


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不是竞争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说,不应该问「哪个更重要」。

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从这个角度上说,「夫妻关系更重要」。

如果夫妻关系都还不好,就去忙着处理亲子关系,那属于「好高骛远」「本末倒置」。

夫妻关系不好的家庭,亲子关系也不可能好。

夫妻关系好的家庭,亲子关系才可能健康,孩子才容易心理健全、幸福。

这听起来会有些「匪夷所思」:

如果你真的重视亲子关系、如果你真的想为孩子好,你就应该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

我这个答案会介绍「系统家庭治疗」里的两个概念,一个叫做「三角化」,一个叫做「家谱图」。它们用来发现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之间的理论工具,学会后你可以给自己加画家谱图,从而发现家族里长期存在模式(往往是不良的模式)是什么。


夫妻关系不好会怎么样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未来?

夫妻关系好不好、亲子关系好不好,从数学上看似乎有8种可能。

因为有3个因素:

  1. 夫妻关系好不好

  2. 爸爸和孩子关系好不好

  3. 妈妈和孩子关系好不好

按照可能性的排列组合,就会有8种:

  1. 夫妻关系好,爸爸妈妈和孩子关系都好

  2. 夫妻关系好,爸爸和孩子关系好,妈妈和孩子关系不好

  3. 夫妻关系好,妈妈和孩子关系好,爸爸和孩子关系不好

  4. 夫妻关系好,爸爸妈妈和孩子关系都不好

  5. 夫妻关系不好,爸爸妈妈和孩子关系都好

  6. 夫妻关系不好,爸爸和孩子关系好,妈妈和孩子关系不好

  7. 夫妻关系不好,妈妈和孩子关系好,爸爸和孩子关系不好

  8. 夫妻关系不好,爸爸妈妈和孩子关系都不好

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第一和第八种可能最常见。

夫妻关系不好,但是孩子跟其中一个家长(爸爸或者妈妈)关系好的情况也常见,但是这种「和某一个家长关系好」往往是一种错觉,或者说这种「过于偏袒的好」内部隐含冲突。

下面我会具体分析。


最常见的三种家庭关系


最理想的情况:夫妻关系好、父母和孩子关系都好。这种情况下,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下长大,从父母身上学习了如何处理夫妻关系,长大后他也就自然会和他的老婆关系好。然后把这个家庭氛围再传下去。因为夫妻关系好,所以孩子可以专心学习和生活,夫妻之间可以合作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和学习。夫妻关系好,所以夫妻自己可以处理彼此的不同意见,不会去烦孩子,更不会让孩子「站队」「评理」「支持某一方」。因为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都好,所以爸妈之间也不会互相嫉妒,又因为夫妻关系好,所以也就不会计较孩子跟谁更亲——这就是良性循环。因为夫妻关系好,所以孩子会羡慕、有榜样,长大后更渴望有自己的家庭,能够更早的独立出去成家立业。


最糟糕的情况:夫妻关系不好、父母和孩子关系都不好。这种情况下,整个家里人都觉得自己很郁闷、愤怒、委屈。孩子会怨恨,父母总是冷战或者吵架、打架,自己从小不得安宁。父母会怪孩子「不让人省心」「不懂得体谅父母的不容易」。夫妻关系不好,所以夫妻之间也就无法合作帮助孩子,而是互相指责反对。所谓神仙吵架小鬼遭遇,孩子就心神不宁了,自然无法好好学习和成长。因为从小没有良好的榜样,这个孩子多半也不会处理和人的关系,甚至会害怕、讨厌亲密关系。孩子因此容易有各种心理问题。因为夫妻关系不好,爸妈往往会问孩子一些非常令人烦恼的问题:「我们离婚你跟谁?我们吵架你支持谁?你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妈妈?」——这些问题令人觉得很为难,我们都不会喜欢让我们为难的人。久而久而之,亲子关系就买下了隐忧。


家谱图、三角化和最常见的一种家庭关系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夫妻关系不好、父母的其中有一个人看起来跟孩子更亲近,但是另一个人跟孩子关系疏远。

在系统家庭治疗里,我们会使用「家谱图」来描述家庭关系,从而发现这种三角化。

家谱图就是把家族三代内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孩子)关系用简单的图画表达出来。画法如下

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虚线代表两个人关系疏远、两条紧密的平行线代表两个人关系紧密,锯齿状的线表示两个人之间有明显的冲突。

我们来这张例图,可以看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由锯齿线、虚线、平行线组成了一个三角形。这种因为夫妻关系不好,而把孩子牵扯进来的情况,就是一个「三角化」。


三角化是怎么发生和持续的呢?

有一种说法叫做「丧偶式育儿」:通常是妈妈一个人非常辛苦的照顾孩子,和孩子关系紧密,然后爸爸则仿佛不存在。


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

其中有一个人(通常是妈妈)决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来转移焦点,另一个人(通常是爸爸)发现自己插不上手就疏远了。

那个和孩子关系紧密的人(通常是妈妈)时间久了就觉得很辛苦、委屈,然后开始责怪疏远的那个人(通常是爸爸),进一步加大冲突。

冲突出现的时候,孩子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但是通常会支持亲近自己的人、看起来弱势的人(比如妈妈)。然后另一个人(通常爸爸)觉得自己被孤立了,就更疏远。导致对方(通常是妈妈)的更多不满,造成了进一步冲突。

因为冲突持续存在,然后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的人(妈妈)就更加注意孩子。……

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孩子和某一方关系比较紧密。但是也会觉得烦,他会想「为什么爸妈关系不好?」另一方面,通常孩子会被更多的要求「懂事」。

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充满委屈和怨念的妈妈会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才不离婚啊。你看我一个人带你这么辛苦,你爸爸不帮忙。你怎么还不听话,还不给我省心啊?」——因为妈妈心情不好,所以妈妈对待孩子其实是变得更挑剔了……。孩子长期听这些话,嘴上不好意思反抗,心理却很别扭,有苦说不出!


看文字不如看视频——这个视频是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李维榕博士录制的,共25分钟。

里面非常生动地展示了一个真实家庭的里,夫妻关系不好,导致的亲子关系问题和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zAyNjE5Mjc2.html?x&sharefrom=android&sharekey=c8c68ebf51f81aa088cf3812c789aee65



在这里我要强调,这不是要说谁有错。这种情况其实是一种落后的观念的影响。

这种落后的观念就是:『妻子就应该更多的照顾孩子,孩子才是家里最重要的人,丈夫只要赚钱养家就好了。』



推荐一个更适合现代社会的观念

在古代,都是一大家族人住在一起。

但是现代社会却大多数是夫妻和孩子住一段时间,长大后孩子独立出去。

这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人才要到处流动才好。

夫妻加上孩子(子女),这个是「核心家庭」,

这个核心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夫妻关系。

因为夫妻才是彼此陪伴彼此一生的人!

因为夫妻才是彼此陪伴彼此一生的人!

因为夫妻才是彼此陪伴彼此一生的人!


父母年纪大了以后,(大多数情况)总会先于子女去世。

如果对子女来说,他长大后没有一个良好的配偶陪伴他;

如果对子女来说,他和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父母去世对子女的打击就太大了,这反而让子女无法幸福!


如果夫妻关系被最为重视而且处理好,两个人就可以度过美好的一生。



照见


夫妻关系更重要。

1. 好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好的夫妻关系是夫妻之间有爱的,相爱的。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会让孩子学会爱,表达爱,具备爱的能力。

2. 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家庭观,婚姻观。孩子的家庭观和婚姻观来至于父母和家庭,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在以后的恋爱和婚姻中,得到幸福。 3. 好的夫妻关系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要保障。如果夫妻关系不好,会给亲子关系带来很大的挑战。因为父母会把很多经历放在夫妻关系的问题上,这样会大大较少亲子的时间,并且亲子的时间也很容易被不良夫妻关系的情绪影响。

4. 和谐的夫妻关系,带给孩子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孩子才有安全感,才会勇敢的接受生活的挑战。而“足够的爱”,就是爸爸妈妈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然后共同爱护这个孩子。

5. 只有父母将自己的婚姻经营好了,孩子才能拥有平和的生活环境,坚实的后盾,以及满满的安全感。如果男孩,缺失了父亲,就会过于依赖母亲,长大后,很容易成为妈宝男。如果女孩,缺失了父亲,终其一生,都不容易获得幸福的婚姻。

什么是好的夫妻关系?好的夫妻关系就是,相互有商有量,互相尊重,共同成长,并共同迎接挑战或困难。

强调夫妻关系是第一位,是家庭的基础,并不是说其它关系不重要,而是不要将与孩子、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当老人、孩子特别需要关注时,当然要用更多的资源去照顾他们,但一定要懂得,夫妻才是真正陪伴一生的伴侣,只有夫妻形成坚固的亲密共同体,才能给双方的原生家庭提供强有力的、长期稳定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夫妻关系是要远远大于亲子关系的。因为父母与子女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关系,而夫妻之间是可以一生一世的。最后,希望所以的父母,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儿女,都要努力有一个健康的夫妻关系。


积极家庭教育


在此问题上我的认识是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重要。
在家庭关系中,只有💑夫妻关系好,孩子才会学习真正的爱。

\n

先请看大家下面这个小游戏小游戏

丈夫给妻子一杯满满的水,再给她三个空杯子,分别代表丈夫、自己和孩子。你会看到,很多妻子的三个杯子并不是均匀的三等分,常常是孩子占据了三分之二,而自己和丈夫的杯子里的水少得可怜。丈夫也可以拿一杯水,来倒三个杯子,结果会发现,倒向妻子杯子里面的水太少太少。 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是呈现的现象值得人思考。我们惊愕地发现,当我们全心全意做好父母的时候,我们忘记了做好父母的根基:和谐亲密💏的夫妻关系。

\n

作为一个一岁多孩子的妈妈,小熊猫出生那天起婆婆帮忙一起照顾小熊猫,因为为了让小熊猫有更多的母乳喝,我吃各种营养下奶汤(猪脚汤、鸡汤、鲫鱼汤等换着喝),宝宝出生后在照顾小孩方面一点都不懂,甚至于哺乳时候怎么抱小熊猫都不太会,婆婆和姑子做示范,和我说带孩子的经验,小熊猫出生后第三天出现了黄疸,我很焦急,整天自己也忙着看育儿书籍📚或者网上查资料然后忙着和婆婆一起照顾小熊猫,那时候真的以孩子为中心,忘记自己不知不觉忽视了和老公交流以及平时每天晚上和老公斗嘴聊天都没有了,老公在宝宝🈵百天后找我谈心说句:“亲爱的,我发现你好像有些忽视我的存在了,以前我要找衣服时,你总会马上跑去帮我找好,现在呢,总是丢给我一句自己柜子里找;小熊猫猫出生前你出门总会挽着我的手,现在呢要么抱着孩子要么拉着孩子的手,压根不管我有没有跟着你们。还有一直以来你经常和我撒娇要去看场电影呀。散个步逛个街呀,现在都没有看到你向大白我撒娇😔

,老婆,小熊猫是我们爱的结晶,是因为我们相爱才有他,我们不能完全重心放在他那,我们夫妻间的交流也很重要,我不是吃醋,我们夫妻关系一直维持的好,宝宝也会更独立自主,像我爸妈恩爱了一辈子(我公公爱护我婆婆在小区出了名,刚开始公公出去做生意,出去没几天,俩夫妻不见面不习惯把老公和姑子让亲戚白天帮忙照料,他们夫妻去做生意,夫妻感情没有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影响同样教育孩子方面能达到一致意见和想法,对于我婆婆公公他们60后的)

。后面我才和宝妈群的宝妈交流发现都有这个“宝宝出生后忽略了老公,忘记老公也是家庭一分子是孩子的爸爸也想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的共同认识。

\n


\n


★★
后来当时一个宝妈发了一段话我收藏了“不要以为爱孩子是最重要的,若你不是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而将父子关系或母子关系视为第一位,孩子很容易成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种孩子通常缺乏对父母的尊重,耐挫力较差,在成长道路上,会比常人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障碍。

\n

夫妻意见不一致容易导致孩子钻空子。因为夫妻意见不一致,孩子就会钻空子,导致家庭矛盾加剧。如果夫妻意见一致,哪怕你们处理错了,孩子都有改的机会。如果夫妻意见不一致,孩子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改的机会都没有了。

\n

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定是懂得爱与被爱的载体;一定是爸爸爱妈妈,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爸爸妈妈爱我,幸福和谐的家庭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重点强调了夫妻关系才是孩子成长🌱的沃土。”

\n


\n

总结:育儿路上你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应该多跟老公唠嗑唠嗑!圈里经常戏谑地说育儿路上,宝爸是“多余”的,宝爸是“添堵”的,宝爸是“大鸡肋”我个人是非常反感这些言论。不管孩子爸在育儿路上参与了多少,作为另一半的我们首先需要以肯定的心态来面对。因为夫妻感情在先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在后,反之宝爸育儿参与度低,宝妈一人全权陪伴孩子这就让孩子的成长中少了爸爸的温度!

\n


\n

心理学家也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此问题上我的认识是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重要,以上是我的一些观点,谢谢

\n

小熊猫Mama


家庭是爱的集合和传递的地方,由父母传递给孩子。

但是,中国式家庭关系中常常是重亲子、忽视亲密关系。

知名心理学家曾说过,“夫妻关系就家庭的定海神针”如果亲密关系好,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如果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问题。

如果你觉得不能理解,那么请你回忆下,你的母亲是否曾经和你抱怨过你的父亲在奶奶面前的无能,让她腹背受敌,你从小觉得妈妈是最可怜的人,要和妈妈统一战线。

你再想一下,你是否曾抱怨婆婆过多插手你的婚姻,这也管那也管,让你一肚子火。

你以为是奶奶的问题,爸爸的问题,婆婆的问题,其实根源在于亲子关系凌驾于亲密关系之上造成的。这样容易造成3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1 “没”丈夫,爱儿子,婆媳关系紧张

丈夫位置的缺失,让女人们失去了归属感,转而将这种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觉得儿子就是自己的全部寄托,为了孩子愿意付出一切。和儿子建立起最为亲密的关系,所以,在儿子和自己的妻子建立起亲密关系后,有的甚至不会为儿子找到幸福而开心,反而会患得患失,觉得儿媳抢走了自己唯一的爱子和寄托,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很重要的人,并且无意识地阻止儿子和儿媳建立亲密关系,导致婆媳冲突不断。

2儿子软弱、愚孝,轻视妻子

自古以来,中国讲求孝道,但孝道并不是一味地顺从。自己过分地爱儿子反而成为了地位的象征,“我爱你,所以你必须服从我,否则就是不孝。”

很多母亲从这样的角度占领了道德制高点,再加上儿子从小在母亲的羽翼和爱下长大,出于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或是不忍心“背叛”母亲,儿子选择了“母亲永远是对的,妻子永远是错的”

从而,让妻子对丈夫失去信心,将自己的寄托转向自己的孩子,等孩子长大后,从而又进行了一轮亲子关系和亲密关系的战争。

你可以发现,这样的亲子关系不仅仅是毁了一代,是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3婚姻名存实亡,孩子留下阴影,害怕亲密关系

中国有很多婚姻关系名存实亡,比如夫妻感情早已经破裂,却勉强在一起,却争吵不断,反而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

我有一位朋友,从青春期开始,父母关系恶劣,每天争吵不断,导致她长大以后对男性极为不信任,认为男人都是有利可图才和你结婚,就算现在对你好,终有一天也会厌倦,但又折磨你。导致她并不能和男生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每次男生表现出亲密的话语和举动时候,她都会感到恶心。

所以,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必须将亲自关系放在首位,而孩子,我们要教会他们的是如何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健康的家庭,爱孩子,但也有自己的亲密,教会他爱,让他有更广阔的世界去独立生活。


时刻英语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与孩子是一个三角关系。

在西方的观念和文化背景下,肯定是夫妻关系更重要。在西方家庭里,通常夫妻关系较亲子关系更为亲密,这样会有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同时也会使孩子成年后更亲近自己的伴侣,而与父母相对疏离。这种家庭模式在西方是常态,但大多数中国父母比较难以接受。没有好与坏,文化与传统不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里,最为理想的是夫妻与子女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样的结构最为稳定。父母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所谓严父慈母,父亲承担引领、托举的功能,并对孩子的成长负起责任。母亲承担爱与陪伴、承接、滋养自功能。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更有利于孩子心身健康成长。

可惜的是,现在太多的家庭以孩子为中心,还有老人介入过多,夫妻争夺孩子的爱,夫妻中一方不断在孩子面前贬低另一方,夫妻间冷漠不修复婚姻关系只以孩子为理由捆绑在一起,多子女家庭父母偏心……等等家庭关系失衡的情况。这些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会导致家庭关系出现问题。

当一个家庭系统出现问题时,通常会在系统中最弱的一个成员身上,以症状的形式表达出来。


疗愈艺术家尚旻


夫妻关系是所有家庭关系中第一重要的关系。

在很多中国家庭里,丈夫娶了妻子,但还依附于父母不肯独立出去,有事跟父母商量,妻子的加入只不过是为他们家传宗接代,和他一起孝顺父母。

父母大过天,即便父母错了,儿子和媳妇也不能责怪父母,公婆教训妻子的时候儿子还要帮着父母,不然就是不孝。

等到有了孩子,妻子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丈夫负责赚钱养家,偶尔逗逗孩子,激情不在的时候再去外面沾沾花惹惹草,日子的过且过。

嫁人之后的女儿总觉得自己要报答父母,毕竟父母养了自己一辈子,等到自己能够赚钱养家的时候却嫁给了别人,这对父母不公平,于是背着丈夫贴补娘家,不管自家的经济状况如何都要贴补。

等到自己的孩子大了,在夫妻俩的教育下,孩子的思想/三观跟父母的又极其相似,孩子又重复着父母的人生轨迹,一代又一代。

大多数中国家庭,像上述这样吧。

随着阅历和见识的增加,很多年轻人开始慢慢醒悟,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思想束缚,开始认同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中第一重要的关系这种说法,可是还免不了要跟原生家庭对抗,因为你的父母不明白,他们觉得你忤逆父母就是不孝顺。

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生活,好的夫妻关系中,你的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也一定是和谐美满的,因为有父母做榜样。

我觉得父母们都要明白一个道理,孩子长大后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你们老两口的生活是你们的,你们是两个独立的家庭,即便是父母,也要划清界限,儿女的生活不要干涉,好好跟你的另一半相亲相爱才是最重要的。


王小苕


讲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吧,给其它亲子家庭做个借鉴。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夫妻婚后4年才迎来了宝贝的降临。我们夫妻可能要比其它家庭的爸爸妈妈,更加珍视这个上天赐于我们的小天使。孩子出生后,宝妈负责照顾孩子,宝爸负责学习育儿知识。我们夫妻都将彼此全部的经历,放在了唯一的宝贝儿身上,忽视了彼此。

  就这样坚持了大半年,还算相安无事。但大约宝贝儿7.8个月的时候,压抑已久的情感问题暴发了,我们吵的很厉害,差点惊动老人。最后决定让宝妈带孩子去娘家住些日子,当然我们夫妻还是没有注意到问题的本质。一直到宝贝一岁半的时候,坚持学习育儿知识的宝爸发现了如下一些类似的话: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富养女儿不如富养自己,妈妈活得漂亮女儿最自信!

    话虽不同,但反映的道理是一样的。爱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换成我们夫妻来说就是,想要更好的爱孩子,我们要先学会爱彼此。从那一天起宝爸就将精力逐步从孩子身上,转移到了宝妈和自己的身上。跟宝宝互动前先调整自己的心情;想给宝宝健康的生活,先保证自己的生活健康;想教育引导宝宝前,先坚持提升自己的能力。

  就这样现在宝贝已经2岁10个月了。夫妻的心情好了,我们对宝宝会更加的耐心,宝贝现在性格非常好。夫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宝贝现在都不喝饮料、不吃糖果,不玩手机、很少看电视。宝爸在开通头条号之前一直坚持每月阅读2—3本书,现在宝贝每天晚上会要求宝爸陪她看1—2小时候的绘本,宝爸对宝贝现在的语言发展也非常满意。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吧,想要爱孩子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想要育儿首先要先学会育己。夫妻关系的稳定,是亲子关系基础。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人生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更多婚姻家庭、情感生活、亲子育儿类信息敬请关注!

简介:每年接触超过300件家庭纠纷案例,实力打造家庭生活专栏。


清水半瓶


现存的婆媳关系出现问题,大多是由于丈夫与老婆婆之间的亲子关系畸形。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家庭里,什么关系最重要。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的现实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原生家庭的复制。

如果家庭中夫妻关系摆在第一位,从孩子这方面能感受到父母的相亲相爱,那么他对爱的认知就不会缺失,就能在以后的人生里,去潜移默化的按照父母的相处模式来过自己的生活。从家长(尤其是母亲)这方面,就能在孩子年幼时给予无限的爱,而在孩子成年后理智的适时放手,夫妻是彼此的感情最大依靠,孩子的离开不会造成过多的焦虑和失落。

设想一下,原生家庭里,母亲从丈夫那里得不到关爱,进而夫妻关系淡漠,她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家庭的亲子关系上升到第一位。首先,这个孩子就会在母亲窒息般的爱中长大,对父亲的角色很难有正确的去认知。等到应该与家庭分离的时候,母亲不愿失去自己的情感依托,而孩子也难以从这段亲子关系中抽身。

后果就是,在孩子的新生家庭里,他与母亲的亲子关系依旧是第一位,那么势必影响他与妻子的夫妻关系。

而这位妻子,因为丈夫的忽视,情感得不到寄托,结果是不是又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支柱了呢?

多可怕的轮回!

所以,还是赶紧重视夫妻关系吧,它应该是美好家庭得以延续的最重要的东西!


浮生暗路


夫妻关系更重要。



家庭中第一关系是亲密的夫妻关系,然后才是亲子关系。夫妻亲密关系不仅影响家庭幸福指数,还对孩子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夫妻关系和谐不仅能为孩子带来安全感,更为他的将来的婚姻关系奠定基础。



见识过好的感情的孩子会认为怎样的才是最好的。

三岁前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跟母亲是一体的,父母是自己的整个世界。

而三岁以后孩子会慢慢认识自己是独立的。

安全感是孩子一生的基石,而夫妻关系稳定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来源。


花妈妈聊育儿


当然是夫妻关系更重要。

1、夫妻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家庭的氛围是否和睦。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分别比较夫妻感情融洽的家庭和夫妻感情紧张的家庭中孩子的情商和智商等多方面的发育之间的区别。调查结果发现,当家庭中笑声常驻时,孩子的情商与智商普遍偏高。

这项研究表明,虽然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是多方面的,但对于生活在一个爸爸妈妈关系融洽,相亲相爱的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生长环境可以提高孩子的脑细胞发育,并且还会对孩子得交际能力有很好的锻炼。

夫妻关系和睦,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这与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2、父母相亲相爱的孩子,对生活态度总是积极乐观的。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对他就是最大的正能量,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心理特别健康,内心充满了爱,而且长大以后抗挫折能力也会非常强大。

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生长在健康、阳光、充满爱的家庭中的孩子,在受到严重打击的时候,或许会抱怨,或许会堕落,但是往往他不会让自己待在那个黑格子里太久,他会慢慢的自我治愈,因为他始终是相信希望的。就好比,即使被骗了,他仍然坚信人间还是充满爱的,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以拥有信任的。

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内心深处永远都有一片阳光。他不会选择自杀之类的偏激的做法,因为对于生活,他始终怀有梦想。

3、夫妻关系好,对孩子就是最大的正面教育。

爸爸妈妈都爱孩子,并且爸爸妈妈彼此相爱;爸爸妈妈都是孩子最爱的人,最爱的人又互相相爱,幸福满满的感觉。而这种爱,会给孩子带来无限的安全感以及内心的温暖。

而爸爸妈妈不相爱,而彼此都很爱孩子的话,那么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精神上的压力,因为孩子爱爸爸妈妈,他不希望自己爱的人不开心不快乐,那么当爸爸妈妈有矛盾的时候,孩子该向着谁呢?在这种家庭中,孩子会时刻处于焦虑的状态,并且极度的没有安全感。

所以,爱孩子,请先爱你们的家,请先爱你的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