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早在秦代,朝廷就在西南少数民族部落中设置官吏行使中央政权行政管辖权,但是到了汉代,汉廷官员在对待西南夷地区归属上,存在“置”和“弃”的两种不同意见。汉武帝时代,朝廷开通西南夷道路,其边远之地,山高水深,需要大量士卒戍边运粮,因此“罢饿离湿,死者甚众”;加上西南夷诸国时有反抗行为,劳师兴军,耗费巨大,还不能立即削平叛乱。因此,“弃”派人物公孙弘屡次陈说经略西南夷的害处,声称当时应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匈奴,遂在一个阶段停止了对西南夷的经略步伐。

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不过,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大局下,建议积极经略西南夷、确立中央管辖权的“置”派人物显然占了主流,以唐蒙、司马相如、张骞、司马迁为代表,都为经略西南互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唐蒙是一个《史记》中没有单独列传的历史人物,但这并非说明唐蒙此人不重要,在开拓西南夷地区过程中,唐蒙堪比凿通西域、开拓丝之路的张骞,只是唐蒙的经历没有张骞那样惊心动魄和充满传奇色彩、但是,唐蒙见微知著、坚持调查研究,从而得出开辟西南夷利国利民的正确结论,无疑使他成为经略西南夷地区,促使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融合,促进各民族之间商贸活动开拓的第一人。

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唐蒙是汉朝廷的使者,但是他绝对不是汉朝廷简单的“传声筒”,而无时不在为朝廷出谋划策。他出使南越国,从吃到的蜀地“枸酱”入手,见微知著,调查出蜀地“枸”经过西南夷中的夜郎国到达南越国的交通线路,因而上书汉武帝,打通前往夜郎的道路,在那设置官吏,并利用夜郎国十万精兵,乘船沿江而下,出其不意地制服南越国。汉武帝采纳了唐蒙的献策,由此拉开了汉朝廷经略西南夷二十七年的历史大幕。

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唐蒙被任命为郎中将,率领一千汉军,以及负责粮食、辎重的人员一万余众,从巴符关进入夜郎,会见了夜郎侯,恩威并施,约定设置官吏,让夜郎侯的儿子担任县令级官职。夜郎附近小国贪图与汉朝廷的丝绸贸易,认为道路遥远,汉朝廷鞭长莫及,都暂时接受了唐蒙的盟约。这是汉武帝经略西南夷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的实施者唐蒙,果然不辱使命,夜郎改设为犍为郡,成为汉王朝郡县制下的一个郡。

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唐蒙之后,司马相如积极主张在西南夷设置中央政府管辖权,并两次出使西南夷诸国,抚定邛、猝、冉诸君,使其“皆请为内臣”,最终于彼设置一个都尉、十几个县,西南夷归属于蜀都。

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年),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说他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询问之下,系从东南边数千里的身毒国与蜀地商人交易而来。张骞谈到利用蜀地经西南夷到身毒国,最后到达大夏,从而打破北方匈奴控制西域通道的战略,汉武帝采纳他的意见,于是任命使者从西南夷的西边出发,寻找去身毒国的道路。枸酱、蜀帛、邛杖,三种蜀郡特产,竟然在遥远的异地发现和品尝,由此引发汉朝廷大规模经略西南夷的大事件,这除了唐蒙、张骞等体察入微的观察能力、调查研究的严谨作风和追根寻源的执著精神外,是否还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汉代先人们那丰富多彩、洞悉练达的政治智慧和生活智慧呢?

汉武帝时期,用27年征服西南地区,这几人功不可没

唐蒙的政治智慧,在于深入调查,寻根溯源,从“枸酱”入手,调查出岭南地区和西南夷地区的交通状况,为汉武帝统一岭南、西南地区,提供真实可信的决策参考;唐蒙的政治智慧,还在于能先礼后兵,恩威并施,其率军人夜郎国,并非单纯靠武力恫吓,而是巧妙地说服夜郎侯和周边小国,用丝绸商贸为筹码,说服夜郎等内附为郡,为汉朝廷在西南夷诸国恢复行使行政管辖权首立开拓之功,也为中华民族大一统首立功勋。《西南夷列传》予以详细记载,就是充分肯定他首次开拓西南之功。因西南夷诸国叛乱,汉武帝遣将先后击破且兰、头兰、邛、窄、劳漫、靡莫等西南夷诸国,夜郎侯、滇君纷纷内附,汉朝在西南夷设立七郡的民族统一大业终于得以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