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Cardio】超重

【JAMA Cardio】超重/肥胖人群患病时间更长

2月28日,在线发表于《JAMA Cardi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拥有正常体质指数(BMI)的人群相比,那些肥胖和超重的人群有着更高的心血管疾病(CVD)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且患病时间更长。

近年来,有关超重(通过计算BMI)对于个人健康的影响存在着众多的争议,如一些研究显示超重人群要比正常体重人群有着更低的全因死亡率。然而,这些研究并没有考虑到超重人群的CVD的发病年龄和持续时间,从而也就忽略了计算超重和肥胖人群带病(CVD)生存时间占整个寿命的长短,因为CVD负担会导致不健康的生活,更差的生活质量,更多的健康支出。

由于CVD终生风险评估为普通人群提供了一个更好的CVD总体负担的综合性评估方法。因此,本研究作者,芝加哥西北大学费因伯格医学院的Sadiya Khan博士及其同事计算了该研究中所有的CVD及CVD亚型人群的终生风险,并根据这些人群的体重状态估算了这些人群带病和不带病的生存时间。

该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来自于美国10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这些队列在1964至2015年的随访时间内纳入了320万患者年。所有的受试者在基线时均不患有CVD。该研究最后得到数据的人数有190672名(140835名为女性),男性平均年龄为46.0±15.0岁,女性平均年龄为58.7±12.9岁。

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BMI组(BMI=18.5~24.9)相比,超重和肥胖组有着更高的CVD事件终生风险。与拥有正常BMI的男性和女性相比,超重组(BMI=25.0~29.9)的男性和女性发生CVD事件的风险比(HR)分别为1.21(95%CI,1.14~1.28)和1.32(95%CI,1.24~1.40);肥胖组(BMI=30.0~39.9)男性和女性发生CVD事件HR分别为1.67(95%CI,1.55~1.79)和1.85(95%CI,1.72~1.99);病态肥胖组(BMI≥40.0)的男性和女性HR分别为3.14(95%CI,2.48~3.97)和2.53(95%CI,2.20~2.91)。此外,较高的BMI与CVD亚型中的心衰事件相关性最强。超重和肥胖组的男性与女性平均患病时间要比正常BMI组长。

Khan博士表示,终生保持一个健康或正常的BMI不仅意味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残率的明显降低,也同时意味着带病生活时间的进一步缩短。

英国华威大学的Rishi Caleyachetty博士评论时说道,许多时候病人会说“我早晚都会死,我还是想吃就吃,不想运动就不运动”。但是生活的质量不是在于生活时间长度,而是在于健康生活、不住院、不用吃太多药物或者接受手术的时间长度。减轻肥胖和超重所带来的疾病负担不仅仅是延长生命,还能延长健康生活的时间。

在谈到肥胖悖论时,即超重和肥胖的个体在发生心血管疾病后的生存时间要长于正常体重个体,Khan博士表示这些研究结果可能存在“领先时间偏倚(lead-time bias)”,即疾病在发病进程中被过早诊断。这些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受试者发生CVD时年纪更轻,意味着他们患CVD的持续时间要比那些拥有正常BMI的人长。


1. Khan SS, Ning H, Wilkins JT, et al. Association of body mass index with lifetim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ompression of morbidity. JAMA Cardiol (2018)

2. Tctmd. Obesity Robs People of CVD-Free Years and Ups the Risk of Dying Young. 2018.

--转自『嘉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