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說大學所學知識無用?

洪東波


我想告訴你,如果你聽信他們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

還有很多人說上大學沒用,還不如早點出來打工呢,你大學畢業拿著三四千的工資,人家都是身價千萬的大老闆了,那你聽了這樣的話,你會放棄上學直接去打工嗎?肯定不會,所以有些話真的不能盡信。

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都說大學所學的知識無用?

1.他們自己在大學不好好學習

有很多人在大學不好好學習,專業課不去,平時就在宿舍打遊戲,到處玩,考試隨便應付。勉強拿到了畢業證,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對於他來說什麼都是要重新學,因為他大學的知識根本不牢固,明明很多東西大學裡都講了,但是他自己不知道。

進入工作以後他勉強也能應付,覺得自己大學也沒怎麼學習,但是還是能找到工作,所以就會堂而皇之地告訴你,大學所學的知識無用。其實心裡在竊喜,你看我不學習都能找到工作。那麼他的話你能聽嗎?

2.找的工作和專業不對口

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後都很難找到與自己專業相對應的工作,但是生活所迫,很多人就會放棄自己所學的專業,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

比如管培生,公務員,小學老師,銷售等等。那麼他們的工作和大學所學的知識當然沒有什麼聯繫,所以有些人才說大學的知識沒用。

3.大學所學的知識有限

其實大學對於大學生來說就如同一個跳板,只有通過這個跳板,才能進入工作這個領域。但是在大學中大多數學生的重心總是在學習上,實踐應用所學知識的機會比較少。

工作與很多方面都是相關的,並不是你有知識就能勝任的。而且有很多的知識是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所以需要繼續學習和積累更多與工作內容相關的知識。

這樣看來,有些人說大學的知識無用,其實並不準確,不是知識沒用,是不夠用。

大學並不是一個只學知識的地方,它是一個向社會的過渡階段。大學生不能做一個只會學習的書呆子,而是應該全面發展。知識要掌握,與人交際也要學習,更要懂得如何做人。

在學習之餘也要多多實踐,會學不會用也是一大弊端。很多時候別人只能告訴你經驗,成功的道路是要自己摸索的。況且每個人成功的道路都是不同的,有些經驗並不是對每個人都完全適用的。


因此,學習經驗,聽取意見很重要。但是也要自己去親自實踐檢驗,不要盲目聽從。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覺得大學所學知識無用,很有可能是你不會學習。

我本科讀的是中文師範專業。我們專業的課程分為公共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三種。

公共課就是大學英語、馬哲毛思鄧論三個代表、法學概論、軍事學之類大部分專業都要學的課程。

專業課可大致分為文學、語言學、文藝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幾大類。

其中文學類包括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比較文學、文史典籍;語言學類包括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綱要;文藝學類包括文藝理論、形式邏輯、寫作。

教育學、心理學的課程就不列舉了,題主是教育專業的,應該很熟悉。

選修課類型很多,我通常會選擇歷史系的相關課程。

這些課程都是針對未來要成為語文教師的人設計的。

要說沒用真沒用。如果你未來當個小學老師或幼兒園老師,上面除了教育學、心理學的課程外,其他文學類、語言學類、歷史學類課程幾乎一點用都沒有。

要說有用真有用。如果你未來當個初中甚至高中老師,上面的每一門課都會對你今後的教學有幫助。因為中學語文課的內容就是以文學為主,語言學為輔,文藝學和歷史學為錦上添花的。

不過,要一個沒什麼基礎的本科生在四年(實際上只有三年半,大四過半就開始實習了)時間裡學好上面的課程是天方夜譚。即使有些學霸成績很好,積點很高,年年拿獎學金,但是不代表他有紮實的中文系功底。

我們所學的課程其實是給你展示一個知識體系,告訴你有哪些重要的東西,他們彼此的關聯是怎樣的,然後選取幾個重要的點教你如何鑑賞和研究,最後開除長長的書單讓你課外去讀。

認真讀中文系的人大多數課餘時間都在看書、看期刊、看論文。中文系真正的學霸有兩種人,一種是閱讀量大的,另一種是思維深刻的。考試成績也重要,但和前兩者相比就要靠後站了。

我在踏上工作崗位後,備課時經常要拿出大學時的課本重讀,要上知網下載最新的論文進行學習。此時方知,工作中需要的大部分知識,在大學的課本里都出現過,只是過去老師沒有展開講,或者我沒有認真聽。但不可否認,大學中文系的課程像一張地圖一樣印在我的腦子裡,大學裡學的閱讀方法和研究方法像本能一樣刻在我的身體裡。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大學學習,更應該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提高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而不只是掌握知識本身。

如果只是掌握知識,那麼,確實很多知識是沒有用的,一方面,在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快,大學的課堂教學無法趕上知識更新的速度,很多所學的知識,走上社會已經過時,包括技能也是如此,職業教育的技能學習,會緊密結合社會需求,但社會對技能的要求也日新月異,在學校學的技能,走在社會也可能派不上用場。

另一方面,大學裡有一些學習內容,如果從派用場角度,很難直接派上什麼用場,比如,有的以理工見長的綜合院校,要求文科生學數學,文科生就認為大學裡不應該再學數學,覺得學數學,對於文科生來說,沒有什麼意思;甚至還有的理工科學生認為大學裡也不應該學大學語文,覺得學語文,對於理工科學生來說,也意義不大。因此,目前大學裡普遍存在工具課程熱,而通識教育課程冷的問題,但就是工具課程也被質疑內容陳舊,學了也沒什麼用。

大學學習,對大學生最重要的是,應該通過學習知識的過程,學會學習,培養能力。這首先需要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價值,有的同學覺得學習知識無用,因此,就不學習,逃課、混日子,結果知識沒學到,也沒有在大學裡培養起應該培養的能力,走向社會時,缺乏競爭力。每個人學習的知識,除了一些概念、定理、經典內容之外,會隨著社會發展、時代進步而過時,但通過學習知識培養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會讓你儘快適應社會變化,學會新知識。這些能力是不會過時、無用的。

其次需要學校改革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只是進行知識的灌輸,而要培養學生的批判、質疑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多開展小班化、探究式教育,目前,我國有的大學的課堂教學,還主要採取灌輸模式,教學要求,也知識讓學生背記一些知識、概念,而不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需要大學進行教學改革。


熊丙奇看教育


因為現在的大學,離真真正正的學習,已經越來越遠。

在大學生還沒有踏入大學校園之前,他們在高中,學習這項任務,都有老師在後面作為指導。

老師為了升學率,為了自己的口碑,為了孩子的未來,一般都會盡心盡力將自己的學生給輔導好,在一來一往之間,很多學生和自己的任課老師,都保持著良好的師生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想念起,自己高中老師的原因。

可到了大學,老師對學生的作用,可以說了降到了最低點。

大學的任課老師,絕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自己的事情之上:只關心自己的科研項目、只在乎自己在學校的地位、只想搞好和領導之間的關係……

因為他們的精力都不在學生身上,但為了維繫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討好」學生,而不是真正為學生好,那就只能在「教學質量」放放水了。

在絕大部分的大學裡(清華北大我就不知道了),一到了學期末,老師就會專門拿出一節課都說說考試的重點,因為考試的試卷,都是他們自己出的,他們自然而然知道這次那些是需要考的。

劃重點的結果,就是老師開心,學生也開心。

但在這一學期中,學生有學到什麼東西,有哪些學習上的疑惑,所有的這些,老師通通不管。

我們經常會罵學生在大學校園裡面浪費光陰,殊不知,這個教育體系,都和這個問題有脫不了的關係。


曾少賢


大學又不是職業學校,大學應該教給你的,是受用終身的知識體系、研究方法、邏輯思辨,短期內當然無用。

在這個時代,我們必須成為終身學習者。只有這樣才不會被飛速前行的時代碾壓。

有用主要分為兩種,一種叫隨學隨用的技能,屬於短半衰期;一種叫終生受用的體系框架,屬於長半衰期。

如果想學有用的技能,學了以後能幫你找到工作,而且在工作中馬上能用得到,那最好的方案是選擇職業學校學挖掘機或者廚師,或者去培訓機構學開發,保證隨學隨用;但是這種技能學得快,一旦不練手就忘了。

但是正規大學(擴招後,很多大學的實力不足)的教育目標,更多是訓練學生的學習、思辨、蒐集資料、思考能力,正如清華大學梅校長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所以大學的核心,是通過系統性的訓練,讓學生掌握終身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可謂修仙中的築基

1、不管什麼專業,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蒐集資料信息的能力:資料來自文獻搜索,包括國內外的期刊庫和圖書館藏;信息更多來自互聯網搜索,來自行業專家的指點和分享。但是這些能力,有多少大學生具備了?畢業以後,還有多少學生懂得用CNKI、Google Scholar、百度學術等等查詢期刊論文,掌握最新成果?

2、無論什麼專業,都需要掌握「基於現有信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能力。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時刻準備自我反駁。這在理工科就是必須的技能,是未來工作中創造力的來源。就算是教育專業,也需要通過邏輯思辨對某些事情作出結論。

3、建立本行業的知識體系架構。大家可以把知識體系想象成一棵有樹根、樹幹但沒有枝葉的大樹,我們在人生中所學到的、所經歷的、所掌握的知識,都會用來豐富我們的知識之樹。而我們在大學學到的,應該是樹根的奠基部分,雖然在表面看不出來,但是根系繁雜、基礎紮實的知識之樹,假以時日必將枝繁葉茂。而根基不牢的知識體系,只會導致一個人的認知窄化。我是電子系的,當年學的電路原理、信號系統、通信原理、數據結構幾門課,到現在還會幫助我理解時域和頻域,TLL事件中,我能第一個質疑新京報放出來的音頻是假的,一篇文章全網閱讀超千萬,根子就在當年學習的信號系統和傅里葉變換。

什麼叫知識體系,大家可以參考下圖進行想象

4、大學是人生中的最後一個新手村,經過了這個新手村後,大家就需要完成轉職,正式進入職場了。那麼在地球Online的最後一個新手村裡,系統只會引導我們完成必要任務,而是否要完成可選任務,得到一些獎勵,完全看個人選擇。

如果有人願意一直侷限在一方小天地裡做殺雞找狗的工作,滿足於過NPC的生活的話,短期內當然不需要努力了;但是等到離開新手村,取消了新手保護機制,那他自然連NPC的日子都過不下去。到那時與其抱怨大學教的東西都是沒用的,還不如引用李斯的遺言:「吾欲與汝復牽黃犬臂蒼鷹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其可得乎」?

大學不應該是職業學校,大學應該教給你的,是受用終身的知識體系、研究方法、邏輯思辨。


任易


很多人告訴你說大學裡學到的東西沒用,大多是因為他們在大學裡沒學到東西

潛移默化常常被誤認為無用

要想知道大學學到的東西是否對一個人有用不能單憑個人感受,要理性地對比上大學之前以及大學畢業之後對於專業的認知。

答主本科的專業是法學。上大學之前,我一直很困惑,刑事辯護律師為什麼要幫殺人犯、強姦犯辯護?難道這樣的做法是正義的嗎?幫壞人辯護難道不違背良心嗎?後來,上了專業課之後我明白了,案件不可以未審先判,未審先判容易造成冤假錯案,在一個人道主義社會,犯罪嫌疑人享有充分的辯護權。在沒經過控辯雙方辯論,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法院未宣判之前,任何人都是無罪的,不可以用xx犯來形容犯罪嫌疑人。從此以後,答主不斷矯正自己以前未審先判的習慣,看待事物也增添了幾分理性。

如果問我,到底是哪節課的內容讓我改掉了未審先判的習慣,我可能說不出來,只能說是大學四年課程給我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四年上的專業課說不上有什麼用,但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絕不是沒用。

大學四年應該做什麼?

進大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大學應該結交兩個朋友,一個是圖書館,另一個是體育館。有一位牛人也是這麼做的,普京大大上大學的時候,極少呆在宿舍,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和體育館。眾所周知,普京的身高在戰鬥民族裡面屬於矮小的,但是他卻能成為國際公認的硬漢,除了過人的政治智慧之外,就是特別強壯的身體了。政治智慧和體能高於其他人就是因為從大學就養成了學習和鍛鍊的習慣。

大學四年,如果你熱愛你的專業,就拼命往深處鑽研,如果不熱愛,就找一樣熱愛的事情,往深處鑽研,漫漫人生路,總能派上用場的。

教育專業所學的知識對未來的工作有用嗎?

以答主對教育專業的理解。教育專業會學一些綜合知識、教育心理學、教育方法和技巧之類的。

坦白說,假設題主日後不從事和教育相關的工作,這些知識也都是有用的。

綜合知識學得好,你就可以在日常聊天中增添更多素材,談資更加豐富,可以營造一種有趣的人設,大家都喜歡和有趣的人做朋友,這對你的人際關係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心理學學得好,不僅能在職場中有利於讀透同事的心理,便於引導同事配合自己的工作,還有利於對下一代的教育;

教育方法和技巧學得好,可以幫助你更快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思傳遞給他人,便於他人快速理解你的想法,減少溝通成本。

好好學,會有用的!


歡迎關注浮力麻麻,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浮力麻麻


首先,導致很多大學生會認為大學所學知識無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 理論與實踐的差距

我們在大學課程中接觸到的大多都是書面形式的理論知識。一旦進入到社會,往往無法將所學習到的知識很好地應用在工作中,從而將理論和實踐分離開來。確實,職場上的成長來自於工作經驗不斷地積累,但同時如果能將理論知識消化,結合實踐,在工作上也許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收穫。

2. 專業不對口

現在的大學生在最重工作的選擇時,不一定會選擇專業對口的工作。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這也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針對這種情況,在之後的工作中,大學裡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將很難有用武之地。但除了專業性的知識外,大學裡也能收穫很多對於不同的工作類型都能受用的東西,一些通識課程,一些處事方式,一些思維拓展。學習對於自己總是有幫助的。

3. 知識掌握不透徹,容易忘記

很多同學認為,考上大學之後,學習任務就完成了。大學變成了混時間混文憑的日子。這樣的想法往往導致在大學裡學習的知識都是不紮實的,為了應付最重的考試而去學習。這樣的結果就是進入工作之後,面對專業性的問題,即使專業對口,曾經學習過相關的內容,也不記得,無法解決問題。

由以上原因可見,大學課程的安排,專業課程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與畢業之後的生活是有相關性及學習意義的。因此,不是大學所學的知識無用,而是如何做到有效的學習,讓知識變的有價值,這才是大學生們在學習中應該值得思考的問題。


無憂精英網


喵女王觀點:在論證一門知識是否有用之前,先確認下自己是否已經熟練掌握這門知識,再確認下是否有意識的運用過這門知識。

現在大學教育中,存在一個悖論:學校教的知識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步伐,學生學習的態度跟不上野心成長的速度。雙方都做得不夠好,卻都在抱怨彼此不給力。作為學生的你,真的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在抱怨中充當吃瓜群眾卻又手足無措的經歷?

1、尋找學科主線,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

我的觀點是,每門知識在發展中均有一根主線作支撐,在主線的基礎上發展出各門分支學科。雖然,這根主線會偶有變化,但標變本不變。也就是說,學習一門知識,只要能做到透過表面的東西,看到最本質的內容,那一定不會學的太差。這也是獲得廣泛認可的學習方法。

2、學習根本在於學以致用,活學活用才能舉一反三。

只有對一門學科進行熟練掌握,才有可能做到觸類旁通。如何能夠學以致用?我個人認為,首要的是頭腦中有學科意識,不論是傳統的哲學、物理學、數學,還是新興的心理學、腦科學等學科,你在大腦中有了學科輪廓,才有可能在思考問題時,調用到相應的知識板塊。其次,在思考意識的前提下,嘗試去解決自己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反思自己的處境對比書本中出現的情況,抽象出一些適合自身特點的普適性的道理,認知便隨之提升,你的學習能力和認識水平也將快速提升。

3、每一門學科都成體系,熟練方能生巧。

用教育學舉例來說,有很大一部分理論知識涉及如何瞭解受眾需求,如何更好的滿足聽眾的好奇心等內容,在你未參與實踐之前,也許對很多理論知識都沒有太多意識,但學好這些知識不僅會幫助到你未來的職業規劃,更有可能對你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提升。

我是職場喵女王,用專業的能力和美麗的態度行走職場,關注我,助力職場,一路UPUP~~~~


職場喵女王


就表象來說,這是實情;就本質而言,這是誤解。說是實情,是因為大學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在實際工作中的確很少用到;說是誤解,是因為大學教給學生的東西,一定會深刻影響學生的一生。

1、社會發展加速,知識更新迭代變得越來越快,大學教材中講授的知識點,除了理論基礎外,的確有些脫離實際。

現在的技術發展有多快,大家心裡都清楚,與此相對的,大學教材的更新速度有多慢,想必大家也猜得到。一個知識體系從最初的出現,到後來的流行,再到層層審核被編入大學教材,需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而這個時間段內,知識更新了幾輪誰都說不準。甚至可以這麼說,現在各大高校裡通行的教材知識結構中,在實際應用方面多多少少存在著一定的滯後性,真正有用的,恐怕還是那些確定不變的理論基礎。這是實際情況,用不著迴避否認。

2、不過我們一定要明白一點,大學教給學生的重點,絕不只是具體的知識,而是一個完整的思維體系,比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才是高等教育的終極目的。

具體知識點都有適用週期,而為人處世的道理卻亙古不變。想學那種學完就能用的知識和技能,最好的選擇不是去大學,而是去職業技術學院。如果大學只是教給學生知識點,那麼弄套大學教材在家自學,也相當於讀大學。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原因就在於大學教給學生的,絕不僅僅只是教材上的知識點,而是教材之外的東西。

我曾聽說過一個觀點,“對於一個大學畢業生來說,任何工作都是對口工作。”大概意思就是說,大學雖然分專業,可所謂的專業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很少會用到,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在大學期間形成的思維體系,只要知道如何自我學習、堅持獨立思考、保持思想自由,任何工作都可以慢慢接得住。正如陳寅恪給王國維先生寫的碑文中的那段話一樣,“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總而言之,上過大學的人和沒上過大學的人,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不在具體知識點上,而在整個思維觀念體系上。大學生畢業以後,在學校學到的具體知識點也許在工作中用不上,但在校園裡學到的思維意識體系卻能受用終生。


陳向東


他們搞錯了因果關係。


那些說 “大學知識無用” 的畢業生們,肯定不是因為他們在大學裡非常努力,畢業以後發現被坑了才這麼說,而是因為:他們在讀大學的時候,就沒思考過 “學的知識有什麼用” 這樣的問題。

大學不同於中小學。

在中小學的時候,大部分人的目標是提高自己的分數,考取一個好的大學,至於所學的知識有什麼用,在那個時候,並不是那麼重要,而且,在那個年齡,我們可能也沒辦法知道所學知識的真正用途。

但是進了大學以後,學習的目的就已經發生改變了。

我們在大學中學習,不再是為了取得一個好的成績,給自己和父母爭光,在某種程度上,更多地是為了給自己的就業打下基礎。

既然如此,在學習大學課程的時候,去關心所學的東西在未來有什麼用,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我承認,大學裡的課程可能並不是那麼合理,有些課程很水,有些可能甚至對你的就業沒有什麼幫助,但是,再差的學校、再差的課程設置,都不可能所有的課程都對你未來就業沒有作用的。

如果直到畢業的時候,你才發現,自己學習的東西都沒什麼用,那隻能說明,你在讀大學的時候,沒有帶腦子,沒有去思考學習的本質。只顧著學習(甚至沒怎麼學習),沒有同時在給自己的未來做規劃。


那麼,為了不讓自己在大學裡虛度光陰,你該怎麼做呢?

  • 首先,要多向優秀的學長學姐們請教,問問他們哪些課程重要,那些課程不重要;問問他們學習過程中有什麼坑;當然,還有他們對自己未來的看法。

  • 其次,有機會的話,多去和已經工作的人接觸,去問他們工作的狀態是怎樣的,有機會的話,多去參加實習,去感受自己未來的職業。

以上兩種行為,都是在給自己定一個 “錨”。當你有了一個優秀的榜樣和目標時,就不容易在大學中迷失方向,更不會在未來感嘆大學學習沒有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