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驟然陡峭的供給曲線

张斌:骤然陡峭的供给曲线

by 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

當前經濟處於短週期的下行階段,以房地產和汽車為代表的週期性行業銷售增速處於低位,投資和出口增速放緩,然而工業品價格數據並未像過去那樣有顯著大幅向下調整,較高的價格水平對工業企業利潤也形成了保障。

需求增速放緩而工業品價格沒有向過去那樣有大幅向下調整有幾種可能性:一是需求端的放緩力度不大,本文暫不討論這一點。二是供給曲線的斜率發生了變化。給定需求的漲幅,如果在平坦的供給曲線上,價格漲幅較小;如果在陡峭的供給曲線上,價格漲幅更高。在陡峭的供給曲線上,即便是小幅的需求增長(事實上需求增速明顯下滑)也能支撐較高的價格水平。

下圖是中國2012年以來工業品價格同比增速(縱軸)和工業部門增加值(橫軸)同比增速的組合,可以看到給定價格增長,2012-2015期間工業部門增加值有非常突出的增長,而在2016-2018年期間則是非常有限的增長。工業部門價格和增加值組合在幾年的時間裡驟然變得陡峭。這種變化是供求兩股力量結合的結果,不能直接看作是供給曲線更加陡峭,但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供給曲線的斜率更加陡峭。

圖1 工業部門價格和增加值

张斌:骤然陡峭的供给曲线

近年來中國工業部門兩個供給方的重大變化與工業部門供給曲線斜率變化有關。一是產能利用率的大幅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工業部門產能利用率在2013-2015年期間持續大幅下滑,從2013年4季度的76.8%一路下行到2015年4季度的72.9%,這個期間的產能過剩現象較為嚴重並引發了後來專門的去產能政策調整。2016年的產能利用率仍保持在低位,2017年底大幅攀升至78%的高位,這是該數據發佈以來的最高位,目前產能利用率仍處於較高水平。

二是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基於不同的方法,對市場集中度變化有不同的刻畫,比如伍戈和其他一些券商研究用CRn的做法(前N家企業在該行業的市場份額),還有興業證券王旭等使用價格加成的做法,各種研究對市場集中度的提升有共識,即2014年以後工業部門整體行業集中度有了更快的提升。

無論是產能利用率的大幅提升,還是產業集中度的提升,都會讓供給曲線更加陡峭。接下來我們對此進一步說明。

不同產能利用率下的最優價格與數量調整

在一個壟斷競爭的市場當中,場上按照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原則確定最優產量Q,與之相對應的價格是P,最初的均衡為(P,Q)組合。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較低背景下,企業機器設備、勞動力等要素不能得到充分使用,這種情景下增加產出不需要額外增加太多的新增投入,增加1單位產出的邊際成本很低,邊際成本曲線非常平坦。假定需求從D上升到D',與之相對應,MR上升到MR',新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交點所對應的產量為Q',對應的價格是P’,需求上升帶來了均衡產量和價格的同時上升,新的均衡點是(P',Q')。

圖2 產能過剩情景下需求上升帶來的價格與數量變化

张斌:骤然陡峭的供给曲线

接下來我們考慮產能利用率正常情景下的最優價格與數量調整,並將其與產能過剩情景下的價格與產品變化作比較。產能利用率正常情景下,增加產出需要更多的投入,增加1單位產品的邊際成本要遠大於產能過剩情景下的邊際成本上升。這種情況反映在圖形上,即是產能利用率正常情況下的邊際成本曲線較產能過剩情境下的邊際成本曲線更加陡峭。

圖3 產能過剩與產能利用率正常兩種情境下的價格與數量變化比較

张斌:骤然陡峭的供给曲线

面臨同樣的需求增加和邊際收益上移,產能過剩與產能充分利用兩種情景下的最優產出和價格調整組合有顯著差異。與產能過剩情景下的(P', Q')相比,產能正常情境下會有更大的價格抬升和更低的數量增加(P'', Q'')。

面臨同樣的需求增加,產能過剩背景下由於邊際成本上升幅度小,企業利潤最大化的選擇是多增加產出而較少提高價格;而產能利用率正常情況下,企業邊際成本上升幅度更明顯,企業利潤最大化的選擇是少量增加產出而更多地提高價格。反映在供給曲線上,產能過剩背景下的供給曲線更平緩,而產能利用率正常情況下的供給曲線更陡峭。

不同行業集中度下的企業最優價格與數量調整

回憶一下完全競爭與壟斷競爭兩個市場類型的比較:完全競爭市場格局下,廠商是價格接受者,增加供應不會影響價格,邊際收益等於價格;壟斷競爭市場格局下,廠商不再是價格接受者,增加供應會減少價格,邊際收益等於產品價格減去因為價格下降帶來的總收益下降,邊際收益低於價格。反映在價格和數量的二維空間裡面,完全競爭格局下的邊際收益曲線是一條直線,而壟斷競爭格局下的邊際收益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線。

低行業集中度環境下每家企業都是市場價格接受者,類似於完全競爭市場,高行業集中度環境下企業的市場力量增加,不再是單純的價格接受者,類似於壟斷競爭市場。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會帶來邊際收益曲線斜率更加陡峭,企業在同樣的價格水平上的數量供應更低,或者同樣的數量供應下價格更高。接下來我們考慮需求增加的同時,產業集中度也在提高,二者的結合會帶來什麼樣的數量和價格的變化,並將其與產業集中度不變作為參考進行比較。

圖4 高市場集中度與低市場集中度正常兩種情境下的價格與數量變化比較

张斌:骤然陡峭的供给曲线

d

需求增加帶來了邊際收益從MR提升至MR',與此同時如果也發生了市場集中度的顯著提升,MR在提升的同時斜率也更加陡峭,二者的綜合結果是MR變為MR''。市場集中度沒有提升的均衡點是(P',Q'),市場集中度提升的均衡點是(P'',Q'')。

面臨同樣的需求上升,市場集中度較低的情境下企業更傾向於提高產量而不是漲價,市場集中度較高的情境下企業更傾向於提高漲價而不是提高產量。反映在供給曲線上,低市場集中度情景下的供給曲線更平緩,高市場集中度情景下的供給曲線更陡峭。

更陡峭的工業部門供給曲線對於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體影響還難以綜合判斷。有利的地方在於對即便需求增長放緩環境下工業品價格和利潤有更多保障;不利的地方在於需求增長對產出和就業增長的拉動更困難。張斌:驟然陡峭的供給曲線

近期文章精選: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週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