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中國需要出臺經濟刺激政策,原則上沒有赤字率限制

記者 陳鵬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週日表示,在當前環境下,除了針對中小企業和中低收入群體的紓困政策,中國還需要出臺一定的經濟刺激政策。就財政政策而言,在實現溫和就業前,原則上沒有赤字率的限制。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將研究推出包括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以及刺激消費等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分析師認為,2020年赤字率有望從去年的2.8%提升至最高4%的水平。

“赤字率再去糾結於3%、3.5%,等於自己給自己下套。我大概估算一下,中國要保持比較合理的基建增長速度、相對穩定的總需求增長速度,最近這一兩年保持7%-8%的財政赤字率都不夠。”張斌在參加“浦山講壇”線上講座時表示。

他指出,不能把赤字率簡單等價於債務風險,因為債務增長的同時,作為分母的收入也在增長,多舉債並不必然帶來債務率的提高。當前,政府提高赤字率,多舉債,有助於穩定總需求和全社會收入增長、經濟穩定。

由於有“四萬億”的前車之鑑,現有一些觀點對經濟刺激後遺症問題存在擔憂,其中不乏對刺激政策的牴觸情緒。

對此,張斌說:“我們有結構性的問題、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沒有必要付出經濟蕭條的代價,沒有必要付出那麼多失業的代價。”

他指出,目前國內疫情對需求的影響並未完全解除,而海外疫情還將帶來外需大幅下滑以及全球供應鏈斷裂等問題,中國經濟面臨供求“雙殺”的壓力,在這之下,有數千萬的就業機會受到威脅。

“現在到餐廳去看,到很多商店去看,(他們是)開門但是沒生意。短期內還能熬得住,時間如果再拉長,那很多就業機會就會面臨很大威脅。中國經濟在這一點上來看也是在往下行。”張斌說。

針對社會上對於貨幣政策“放水”可能進一步推高房價的擔心,張斌說,站在貨幣銀行學的角度,貸款也是創造存款的過程。新增的住房抵押貸款並不只是簡單地給了開發商,而是通過開發商給了全社會,增加了購買力。因此不能讓高房價綁架貨幣政策。要解決高房價問題,更應該從供給方面改善。

“綁架貨幣政策其實就在綁架大家的錢包,綁架全社會的購買力,綁架就業機會。沒有必要,為了北京、上海、深圳這幾個一線的城市房價不要再上漲,全國人民都跟著讓經濟陷入低谷。”他說。

對於刺激政策會加劇產能過剩的擔憂,張斌說,產能是否過剩不能直接從供求上判斷,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癥結應該是消除政策扭曲,而不是直接不生產。

不過,他也強調,新刺激政策的出臺確實要從反對聲中吸取過去的教訓。刺激政策要有邊界,比如可以核心CPI達到2%-3%的合適通脹水平和相對充分的就業為準繩,決定刺激還是不刺激,刺激的力度大還是小。

他認為,要汲取“四萬億”的教訓,首先,就基建而言,低收益的公益性基建項目,應由政府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出資,而不能再向金融機構借貸。基建項目的投放,要與人口、產業流動方向保持一致,不能全國撒網。考慮到中國人口主要向大城市聚集,城市群、都市圈建設需要更多基建,而人口流出地更需要的不是基建,而是幫助低收入群體的政策。

其次,儘可能使用總量政策手段,而避免針對特定行業的政策手段。“因為很多針對特定行業的政策手段就可能會帶來新的扭曲,而政策扭曲之後會帶來產能過剩。總量政策刺激政策就不大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第三,刺激政策只是保持總需求的相對穩定,很多深層次問題還是要靠推進結構改革解決。困難也恰恰是機遇,現在正是需要抓住機遇,推進改革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