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激活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洛阳: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文 ▏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好創新載體,壯大創新主體,完善創新機制,建設人才強省,激活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洛阳: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洛陽)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創新研究院

8月4日至5日,省委辦公廳第二學習調研組來到清華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基地、中船重工725所、中國一拖等企業開展調研。

“你是清華大學博士畢業,為什麼選擇到洛陽工作,聽說還把家安到這裡?”調研組負責同志問。

“這裡有我們施展才華的舞臺:洛陽工業基礎好、資源豐富,有先進製造產業研發基地這個研發、生產平臺,地方政府還幫助我們跑企業註冊、對接市場等,服務周到。”清華高端裝備研究院洛陽基地主任助理鄒怡蓉博士說。

據鄒怡蓉介紹,2016年,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雒建斌為首席科學家的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到洛陽建設先進製造產業研發基地。其後,20餘位清華博士、碩士及校友從北京、天津、上海、廈門、西安等地,陸陸續續來到洛陽基地工作。

在此背景下,清華大學碩士何華率團隊攜“激光增材製造鐵路道岔尖軌”項目參加並獲得了在洛陽舉行的第五屆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先進製造行業總決賽團隊組第一名,最終將科技成果選擇在洛陽落地、轉化。

“這項技術能讓尖軌使用壽命延長3倍,大規模推廣後一年就可以為國家節省資金上百億元。”何華表示。

洛阳: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拖智能駕駛艙數字化工廠

一個創新平臺,引發一批科技創新人才的聚集,帶來一批高科技項目的孵化,為老工業基地洛陽注入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圍繞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洛陽市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創新驅動發展牌”,以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龍頭,抓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加快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同時,著力構建以自創區建設、國家小微兩創建設和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創建為支撐的“1+3+N”政策體系,出臺了涉及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大學生創業、河洛英才計劃、河洛工匠計劃、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等方面的19個細化配套文件。

在中船重工725所洛陽雙瑞特種裝備有限公司,新近生產的承載力打破世界紀錄的50萬千牛轉體球鉸,已用於保定樂凱大街南延工程轉體斜拉橋項目,標誌著“世界第一轉體橋”用上“洛陽球鉸”。

“我們公司是洛陽市創新主體倍增項目重點培育對象,地方政策上支持多,我們現在是開足馬力搞創新、搞研發、闖市場。”公司負責人介紹。

洛阳: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中航鋰電全自動生產線 曾憲平/攝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洛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增長呈“井噴”之勢。去年,洛陽市新增創新主體1102家,較2016年增長2.27倍;新增創新平臺396個,較2016年增長1.63倍。今年上半年全市又分別新增887個和158個。

創新,加速了洛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走進中國一拖集團,“現代農業裝備智能駕駛艙數字化工廠”吸引了學習調研組的目光。

“和傳統工廠不同的是,現在組裝駕駛艙需要的很多零件,不再需要工人一件件取用,通過自動掃碼、機器人搬運等就可獲取。同時,整個工廠還使用數控彎管機和焊接、塗裝機器人,實現關鍵工序自動化;採用水性塗料,實現清潔生產等。”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

如今在洛陽,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的態勢正加快形成。今年上半年,洛陽市六大高成長性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3.8%。其中,機器人、鋰電池產量分別增長164%、30%。

洛阳:激活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8月10號出版的河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