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A股乃“稳预期”重要内容

8月9日,沪深两市本周内再次大幅上扬,沪指从本周一的最低点2692点抬升到了最高点2800点以上,似有投资者对A股重拾信心之意。

在这次大涨的一天前,证监会召开会议提出把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六稳”要求贯彻到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稳预期”,“稳预期”最终是要归结到“信心”,而近期的股市持续上扬正是“信心”应有诠释。如果不能有效稳住股市,不能有效稳住投资者的信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十分巨大的。

如今,A股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并且这些人都是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微观运行充分关注的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上市公司已经达到3551家,总市值约50万亿元,占到GDP的六成左右,投资者群体涉及到数亿的家庭。如果他们没有充足的信心,我们的“稳预期”就是失去了重要群众基础。

今年以来,我国的A股市场经历了大幅度震荡,也产生了比较大的跌幅,带来的影响是众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深陷其中,这也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消费信心。毕竟持续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是我们今后带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向。而且,股市的不稳造成企业融资渠道的缺失,有的上市公司股价被腰斩,市值成千亿地蒸发,这种环境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利。

按照证监会要求,下一步将采取深化发行改革、推进并购重组,不断完善并坚决实施退市制度,加大基础性制度改革力度,推动公募参与养老账户试点,扩大对外开放,年内或推出沪伦通等诸多措施。这些都是当前“稳股市”的重要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当前要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从而提振投资者对投资A股市场的信心。

事实上,证监会今年上半年严惩市场上兴风作浪的违法主体,共做出行政处罚决定159件,比去年同期增长41%,罚没款金额63.94亿元,市场禁入20人。这个力度可谓空前。但在大数据已经为社会充分运用的情况下,监管部门还可以有更大作为。只要想做,努力做,市场上任何操纵股价的行为都会无所遁形,这一点在当前股市震荡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证监会也表态今后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继续加大稽查执法力度,提升监管科技化水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除了加强监管力度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切实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在当前情况下,“严进宽出”是可以考虑的选项。“严进”,就是严格IPO的标准,有的上市公司上市不久股价就被腰斩,市值损失了2000多亿。这并不是单纯股市整体下跌带来的影响,更多是可能出自上市公司本身的因素。在这一点上,不能降低上市企业的准入门槛,并且要切实防范这些所谓“成功企业”带来的潜在影响。

“宽出”方面无需赘言,包含对长生生物迅速进行ST处理及今年多家企业退市,就已经体现了“宽出”的政策指导:违规要退市、信息表露不真实要退市、业绩达不到标准也要退市。此外,应该通过扩大开放,引入更多外资,让以机构为主的外资进入A股市场,倒逼A股投资者机构化、成熟化。

股市一定程度上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A股现状并未完全体现当前的经济总体状况,也就是未体现“基本面”。“稳股市”是“稳预期”的重要内容,如证监会所言,当前主要任务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扩大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希望股市呈现一个健康、良性、稳健发展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