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郭沫若與毛澤東的詩《三打白骨精》

賞析:郭沫若與毛澤東的詩《三打白骨精》

1961年10月,新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館觀看了浙江省紹興劇團演出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後就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反映了當時六十年代的社會現狀,全詩如下:

七律.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

咒念金箍聞萬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萬剮唐僧肉,一拔何虧大聖毛。

教育及時甚讚賞,豬猶智慧勝愚曹。

《西遊記》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講的是:唐僧西天取經,路遇屍魔"白骨精",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第一次幻化成一位美麗的少婦想毒害唐僧,被孫悟空識破,孫悟空一棒打死了幻化的少婦,白骨精施展妖術逃跑。唐僧說孫悟空濫殺無辜,念起了緊箍咒,孫悟空痛不欲生。

第二次,白骨精幻化成少婦的母親來尋找女兒,孫悟空一看又是妖精所化,一棒又打死了老婦,白骨精又脫身而逃,唐僧見到孫悟空再次“殺生”,將緊箍咒唸了二十幾遍,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唐僧要趕走悟空,不認他這個徒弟,孫悟空說:“既然師傅想趕我走,那就解了我頭上的金箍。”

唐僧不會念“松箍咒”,沒有辦法只能留下孫悟空,但是唐僧與孫悟空的關係已經惡化。

第三次,白骨精幻化成少婦的父親又來尋找老伴和女兒,這次孫悟空施展了計策,將白骨精徹底打死,可是老頭子的屍體還是讓唐僧發現,唐僧大念緊箍咒,孫悟空疼的昏天暗地,最後唐僧寫下了休徒之書,讓孫悟空走,孫悟空雖念唐僧救命之恩,可是兩個人關係已經惡化到極點,孫悟空一氣之下憤然離去......

郭沫若這首詩,就是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借《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表達了心中所想,全詩白話文意思如下:

唐僧分不清人和妖,將人和妖顛倒,是非善惡混淆,對敵人仁慈,對朋友刁難。

唐僧唸了幾萬遍緊箍咒,卻讓白骨精逃跑,孫悟空遭受了三次忍受緊箍咒帶來的痛苦。

真應該讓白骨精千刀萬剮了唐僧,那白骨精都傷不了孫悟空的一根毫毛,孫悟空又何必多管閒事,自找苦吃呢?(這是郭沫若的氣話)

孫悟空及時教育唐僧應該大力讚賞,豬的智慧都勝過你們這些愚蠢之輩。

賞析:郭沫若與毛澤東的詩《三打白骨精》

郭沫若是當時中國首任科學院的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對當時社會現狀感到不滿,借《三打白骨精》這首詩,表達心中所想:一些群眾(唐僧)敵我不分,黑白不分,是非不分,把敵人當好人,敵人想吃你的肉,自己卻渾然不知,還冤枉和打擊幫助他們的人,實在是愚蠢至極。

毛澤東看完郭沫若的詩後,也寫了一首詩回應他的想法,認為郭沫若的想法過於偏激,不能將唐僧看成敵人,是群眾內部矛盾,要教育唐僧改正,而白骨精是一定要消滅的,這是真正的敵我矛盾,不消滅白骨精,就會引起災難,毛澤東的全詩如下: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

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賞析:郭沫若與毛澤東的詩《三打白骨精》

毛澤東用這首七律詩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看法和解決辦法,全詩白話文意思如下:

自從大地風雷變化,人間動盪不安,就有妖精從白骨堆裡生出。

唐僧雖然是愚蠢的僧人,但是還可以教育改正,妖精若是將人間變成鬼蜮,那麼必是人類的災難,必須斬妖除魔。

孫悟空在關鍵的時候,奮力舉起金箍棒,萬里汙濁的塵埃被一掃落地,整個宇宙呈現出清新玉潔的現象。

如今又歡呼孫悟空的歸來,是因為毒害人民的妖霧又回來了。

毛澤東這首詩寫於文化大革命前幾年,他和郭沫若都意識到,建國十年後,社會風氣在變壞,之前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又要回來了,“帝、官、封”等反動勢力又捲土重來,一些群眾受他們的影響,變成了“官老爺”、“資本家”、“帝國侵略者的幫兇”,這種不良風氣必須要掃清,不然人民將要受苦受難。

對於這種形勢,郭沫若認為應該千刀萬剮了唐僧,把唐僧當成了敵人,並且痛罵那些不分是非黑白的人,顯然郭沫若這種想法過於偏激,如果真千刀萬剮了“唐僧”,勢必傷害無辜群眾。

毛澤東認為,唐僧即便愚蠢,可是他畢竟是人,也是受白骨精蠱惑,是人民群眾內部矛盾,可以通過批判教育讓其改過。

白骨精才是真正的敵人,是真正的敵我矛盾,不能讓其發展壯大,必須要消滅,不然就會禍害人間。

由以上兩首詩可以看出,“帝、官、封”反動勢力與人民群眾的敵我矛盾又一次在社會上日益激化,而且人民內部矛盾也大量存在,廣大人民群眾受反動勢力的蠱惑,分不清敵我,分不清黑白,分不清是非善惡。

這就導致了1966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在全國範圍進行文化批判,貼大字報,公開辯論,目的是開啟民智,分清敵我,分清黑白,祛惡揚善,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活動拉開序幕,儘管毛澤東多次強調“只許文鬥,不許武鬥”,但是反動勢力卻反其道而行之,造成文革活動出現混亂局面,一些革命烈士被藏在革命隊伍的“白骨精”所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