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 現當代畫家中的孤獨「詩人」

原標題:保利秋拍全球徵集 現當代藝術回首丨常玉

北京保利2018春拍現當代藝術版塊斬獲3.5億,喜提近5季以來最高成交額。“現當代藝術夜場”及“現當代藝術”兩場分別取得3.22億元及2798萬元的傲人成績,誕生11件千萬級拍品,其中8件來自二十世紀經典藝術。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 玉

常玉出生於1901年,自幼隨四川名書法家趙熙學習書法,頗具藝術天分。常玉家境富裕,長兄常俊民經商有成,開設當時四川最大的絲織廠德合絲廠,二哥常必誠則於上海經營一心牙刷公司,常玉負責包裝設計。1921年北大校長蔡元培提倡“勤工儉學”,常玉便隨著這股留學熱潮前往巴黎學習藝術,也就此成為他一生客居異鄉的起點。當時,常玉並沒有像林風眠、徐悲鴻那樣積極地到美術學院去進修,而是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從畫壇、畫廊和巴黎人的生活中去了解法國現代繪畫的脈絡,進而以此為基調進行藝術創作。20世紀40年代末,常玉的作品曾入選法國獨立沙龍,但反應平平,這使他的生活更加艱難,也越來越孤獨。

1966年8月12日凌晨,人們發現常玉因煤氣洩漏死在他蒙帕納斯的工作室裡,結束了他默默無聞、不被賞識的異鄉人生。常玉生前並沒有得到人們的認可,幾乎沒有什麼人收藏他的畫。據說在其去世之後,他的作品曾成捆地出現在巴黎的拍賣行,僅僅幾百法郎一幅;一直要到上世紀的80年代,歐洲和臺灣的藝術界才逐步發現其作品的價值,從而以畫廊、拍賣公司與學術研究的角度,重新整理並建構出這位藝術大師曾經為人所遺忘的藝術與人生;若論及常玉在拍賣市場的崛起,當年臺灣蘇富比可說是重要的推手之一,透過文獻梳理和論述的建立,將原本默默無聞的常玉與其一生寂寞的藝術,透過拍賣創造出其難以撼動的市場價值和歷史定位。

“如今,常玉已然是藝術史和藝術市場上的重要標的之一,而他的重要性也逐漸在中國受到重視---常玉的繪畫作品辨識度高、個人風格鮮明,加上他對於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肇使他的作品畫面總是散發出一股濃厚的東方情懷,而此不僅僅來自於他客居異鄉的鄉愁,也是他傾慕祖國文化的真情流露。終其一生,常玉在繪畫的主題上並未有太多的變化,大致上可以歸納為瓶花、裸女以及動物等幾個系列;以動物主題來說,早年常玉多以溫馴的小鹿、貓、狗及粉紅馬為主,但晚年則改以大象、豹、長頸鹿、斑馬等動物入畫,小小的野生動物,往往置身在廣袤無垠、無邊無際的空曠大地中,表現出他生命狀態的孤獨和渺小,猶如滄海一粟。相對於同一個時代徐悲鴻以寫生為本、所畫之奔馳跳躍的動物(如馬、獅等),常玉的動物顯得個人化而充滿詩意,令人久看不倦、歷久彌新。”

常玉作品TOP10

TOP10 of Sanyu's Work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薔薇花束

保利香港2015秋季拍賣會

HKD 59,000,000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碎花毯上的粉紅裸女

保利香港2016秋季拍賣會

HKD 59,000,000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白瓶粉紅菊

保利香港2017春季拍賣會

HKD 55,460,000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藍色背景的盆花

RMB 39,330,000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幽藍明菊

RMB 34,500,000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休閒之馬

RMB 25,875,000

常玉 雙裸女、盤腿裸女(雙面畫)

RMB 18,400,000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白瓶內之海芋

保利香港2014秋季拍賣會

HKD 14,750,000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紅梅與白梅

保利香港2014春季拍賣會

HKD 14,405,000

常玉 现当代画家中的孤独“诗人”

常玉 草原漫步

保利香港2012秋季拍賣會

HKD 13,800,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