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以解憂,滻水之畔:這裡有貫穿千年的文化波瀾

提起西安的文化產業,很多人會首先想到曲江模式,想到大雁塔景區、大唐不夜城、曲江池遺址公園等等。

的確,曲江的文化產業起步最早,對帶動整個大西安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如今,在大西安東部文化軸線中,曲江雄踞南端,依然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河”以解憂,滻水之畔:這裡有貫穿千年的文化波瀾

同時,在這根軸線的北端,滻灞生態區作為西安文化產業的後起之秀,同樣舉足輕重。

上溯至1300年前的唐代:那時,滻河正是唐長安城的重要水源之一,曲江池的水甚至大部分都來自滻河。據史書記載,唐代開黃渠引滻水灌注曲江,使曲江池的面積進一步擴大。

“河”以解憂,滻水之畔:這裡有貫穿千年的文化波瀾

初唐詩人宋之問有“青門路接鳳凰臺,素滻宸遊龍騎來”的句子,“素滻”就是說滻河水質清澈,清可見底。而“青門”則是泛指長安城的東門,東門外的灞橋是當時長安最繁忙的交通要道,青門與灞橋就成了東出長安的一條固定送別路線,與今日的滻灞生態區有相當的重合。中唐詩人白居易《青門柳》寫灞柳送別:“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河”以解憂,滻水之畔:這裡有貫穿千年的文化波瀾

關於滻灞之水,唐詩中還有很多,如:

“暮春春色最便妍,苑裡花開列御筵;商山積翠臨城起,滻水浮光共幕連。”

“乘時迎氣正璇衡,灞滻煙氛向晚清。剪綺裁紅妙春色,宮梅殿柳識天情。”

“東郊風物正燻馨,素滻鳧鷖戲綠汀。鳳閣斜通平樂觀,龍旂直逼望春亭。”

……

如今,千年之後的滻灞正在重塑文化產業,使之成為本區域最重要的標籤之一。豐富的歷史底蘊、優美的生態環境,滻灞生態區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優秀項目落戶,打造西安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地標”和城市“金名片”。

“河”以解憂,滻水之畔:這裡有貫穿千年的文化波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