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500門紅夷大炮緣何神祕失蹤?崇禎自毀 清軍盜取 都不是

紅夷炮是十七世紀早期世界上最先進的加農炮,是明末對歐洲所用長管加農炮的通稱

。打破了冷兵器時代的攻守平衡,成為攻城、守城作戰的利器。明朝的火藥產量很大,鑄炮的技術也是相當先進,基本上外國的火器都可以仿造,比如佛朗機、火繩槍、紅夷炮等等,當時西方比較流行的火器,都在明朝戰場上廣泛使用。崇禎時從葡萄牙人手中引進了先進技術,請了洋人顧問,開辦炮廠,崇禎五年到七年(1630至1633年)僅在三年時間內就造了500門紅夷大炮。那這些威力巨大的火炮去哪了?為何最終沒能阻擋住李自成的進攻呢?

大明500門紅夷大炮緣何神秘失蹤?崇禎自毀 清軍盜取 都不是

紅夷大炮

(一)佛郎機炮車4000多輛裝備大明邊防軍

1522年8月5艘葡萄牙艦船公然駛入珠江口挑釁當地駐軍,明軍成功擊敗了這支葡萄牙艦隊並俘獲2艘艦船以及船上的20多門佛郎機。儘管這時在佛郎機這一具體武器上葡萄牙人已發展到了明朝火器的前面,但論整體戰鬥力仍是明軍更強,但明軍並沒被自己的勝利衝昏頭腦,而是認真研究了佛郎機的構造特點併成功進行了仿製。到嘉靖中期甘肅的邊防明軍已擁有佛郎機炮車1158輛,寧夏有1000輛,固原128輛,大同1000輛,由此開啟了明朝仿製西洋火器並將其列裝軍隊的先河。在萬曆援朝抗倭戰爭中明軍綜合運用國產火器和仿製的佛郎機完全壓制了日軍鐵炮的火力。然而細究起來:佛郎機其實是一種介於火銃和火炮之間的中型武器,還算不上真正的重型火炮,它和後來明軍使用的紅衣大炮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大明500門紅夷大炮緣何神秘失蹤?崇禎自毀 清軍盜取 都不是

紅夷大炮

(二)崇禎朝成立了鑄炮廠。由傳教士湯若望負責監製。崇禎朝共鑄造了500多門紅夷大炮

萬曆二十九年,即1601年,荷蘭人“挾二鉅艦”突襲澳門的時候,他們的炮艦規模震撼了當時的明朝軍隊。由於當時的荷蘭人被稱為“紅(毛)夷”,紅衣大炮又稱作“紅夷大炮”,實際上就是前裝滑膛炮,口徑大多在100毫米以上;多系鐵炮,也有銅製,重量從70斤至萬斤不等。彈藥前裝,重量較大,可達數斤至十數斤不等。彈丸由石、鐵、鉛等材料製成的球形實心彈,以直接撞擊目標而起破壞作用。紅夷炮由車運載,射程可達四五里至七八里不等,殺傷力較大。

崇禎朝的仿製西洋火炮是在傳教士陽瑪諾、畢方濟、龍華民和湯若望等的協助下的協助下進行的,當時關外明軍正與清軍進行激烈爭奪,亟需大炮,所以只得聘請精通炮術的德意志傳教士湯若望,“強其為之”。後來,崇禎在皇宮旁設立鑄炮廠,並命一批太監跟班學習鑄炮技術,外由錦衣衛全權負責安全,內由傳教士湯若望負責監製。不久即鑄成二十門西洋火炮,經試射,性能良好。接著又造了

五百門各型西洋火炮,炮重自一百斤至一千二百斤。由於造炮成績優異,崇禎特賜金匾兩塊,以示嘉獎。 大明朝產生了真正性能良好的紅衣大炮。炮重從100斤到1200斤不等,成果蔚為可觀。

大明500門紅夷大炮緣何神秘失蹤?崇禎自毀 清軍盜取 都不是

紅夷大炮

(三)大清眼紅,組織漢人仿製火炮。八旗軍組建新兵種——烏真超哈

1631年正月皇太極命佟養性組織了一批漢人工匠仿製火炮,此後以騎射起家的八旗軍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兵種——烏真超哈,翻譯成漢語就是重兵部隊的意思,其實指的就是炮兵部隊。在當年八月的大淩河之戰中後金首次使用紅衣大炮“擊壞臺垛,中炮死者五十七人,臺內明兵惶擾不能支,乃出降”。此戰後金繳獲了3500門各種火器。兩年後明軍中火炮最多、炮術最精的孔有德、耿仲明部叛變,至此後金與明之間在火器力量上的對比被極大的改變了。

大明500門紅夷大炮緣何神秘失蹤?崇禎自毀 清軍盜取 都不是

紅夷大炮

(四)崇禎的500門紅夷大炮去哪了?成也湯若望,敗也湯若望

湯若望在鑄炮的同時,又對西洋火炮的整個鑄造工藝諸如冶鑄、鑄造、保管、運輸、演放、火YAO的配製與炮彈的鑄造等加以總結,由他口述,焦勖整理,撰寫成具有較高科學價值的《火攻挈要》一書,刊印於崇禎十六年(1643)。

湯若望負責監製的500多門紅夷大炮配備給了那些軍隊,史書上沒有記載。有一種說法是,這批大炮由崇禎帝直接掌管。李自成的大軍圍攻北京城後,具體管理這批大炮的錦衣衛太監暗中投降了李自成。崇禎帝花了巨資鑄造的大炮最終落入敵手。

1644年明朝覆亡後,殘存的幾個南明政權繼續尋求來自澳門的火器援助。1645年,福王政權和唐王政權都曾派傳教士畢方濟為使去澳門尋求支援,由於福王和唐王兩個政權旋即滅亡,所以葡萄牙人所提供的一批大炮與三百名士兵又轉投桂王政權。1648年,澳門葡人再次向桂王政權贈送了火槍百支,以助抗清。儘管葡萄牙人的軍事援助對永曆政權不無裨益,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其敗亡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