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否有“个人主义”?如果有,与西方有什么不同呢?

中国古代是否有“个人主义”?如果有,与西方有什么不同呢?

在老庄以后,鲜有中国人追求放达人生、自由生活和普遍的印记和风格的个体生命,也就是中国的个人主义。也许有人说,那只是道家佛家的出世风格,儒家的入世不是这样,这其实也看错了,孔子的所谓乐,所谓的孔颜之乐,所表达的也是如此。孔子的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所谓风乎舞欤,咏而归,这样的放达人生观,也是追求个体生命自由的一种方式。

晋代的陶渊明写了很多的诗歌,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好,还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向往桃花源也好,都是首先在放弃,放弃一些世俗的东西,甚至是官位。

那么,陶渊明到底要什么呢?当然不是什么都不要,他要清风明月,他要自然山林,他向往神仙境界,他向往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要打破一切的禁忌,他们要放纵人的本性和自然本能,他们也向往艺术化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化。

同样是魏晋时代,也是由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所展现的中国人追求的自由放达,破除一切禁忌的风格,那难道不是中国人的自由精神和个人主义风格的最好展现吗?也包括后来唐代的李白,李白诗歌精神的核心就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风格,潇洒风流,任尔东西。还有近代的人物,如苏曼殊,如李叔同,如张伯驹等等。中国的个人主义精神没有泯灭。

中国古代是否有“个人主义”?如果有,与西方有什么不同呢?

笔者认为,庄子的任逍遥,所谓逍遥精神,还有孔子的乐,就是中国个人主义的最好的表现。这种逍遥精神和乐的精神,不仅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丰富的表现,甚至在近代和当代文学作品中也有展现,尤其是在金庸的诸多武侠小说中,如《笑傲江湖》,从刘正风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创作笑傲江湖曲,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和家人,也要保持和追求逍遥和笑傲江湖的本色,到令狐冲的达观与纵横正邪两派,破除各种禁忌与羁绊,然后达到大侠的境界。因此,先不要什么,再要什么,这是中国个人主义精神的特点

而西方呢?西方的个人主义特点是,首先是要什么,然后才是不要什么。

以洛克的书中所表现的私有制和个人主义的关系而论,这是西方个人主义精神的特色。近代西方的个人主义首先表现在肯定世俗生活上,而且首先是肯定个人的私有财产,个人的世俗权力与义务,然后到个人的人权等等。个人的财产,个人的空间,个人的权力,人权,这是一条西方个人主义之路。

西方个人主义的特色就是先要什么,然后才是不要什么。要什么我们已经说了,那么不要什么呢?就是不要一切可能束缚这个要,或损害这个要的权力的东西,包括政治,包括专制,包括社会,甚至包括宗教,尤其是对政治权力的恐惧和对政治权力的束缚,等等。

中国古代是否有“个人主义”?如果有,与西方有什么不同呢?

因此,我们好像可以说,西方的个人主义更有力量,因为它是扎根于现实生活中的,是从肯定世俗生活,并从世俗生活中保留一块自己的个人净土来立足的。而中国的个人主义,首先是否定世俗生活,或逃避世俗生活,是从世俗生活的羁绊中冲破而去的一种自由和个人的理想人生。

因此,西方的个人主义有更强烈的入世性和现实性,中国的个人主义有更强烈的出世性和理想性。

不过,西方在中世纪的时候,其基督教精神也主要表现在出世性上,包括西方的各种修道院的建立,那其实,如同中国的道观和寺庙一样,也是出世的东西。不过,在宗教改革以后,这种出世性的修道方式,大部分被摒弃了,代之以入世的现实性。这也是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要追求的目标。

因此,那种认为,中国人没有个人主义精神,没有个人主义的论述,是以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出发的,也就是以西方的现实性的个人主义,或以私有制和个人权利为核心的观点来论的,这种论断,不值一驳。中国个人主义有中国的特点。以笔者个人的观点,中国的个人主义精神,有更多的艺术性和理想性,而西方的个人主义精神,有更多的现实性,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