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宋江起義和水滸傳里描述的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水滸傳是中國人盡皆知的小說名著,改編翻拍的影視劇也多如牛毛。但小說和影視劇畢竟不是歷史史實,歷史上真正的梁山泊和宋江到底是怎樣的呢?到底有沒有108條好漢呢?關勝、呼延綽、柴進、武松、張清、董平、李進真有其人嗎?讓我們跟著歷史慢慢看一下。

梁山,原名壽良山,簡稱良山。據《史記》記載,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嘗北獵良山”,並且死在良山,葬在良山,他的哥哥景帝親自給他樹了墓碑。為此,東漢光武帝改良山為梁山。整個梁山地區山河交錯,河湖相連,山中有湖,湖中有山,深港水杈,蘆葦草蕩。梁山泊就是梁山地區的一個大湖,由於黃河氾濫,河水注入這個湖泊,使湖面逐漸擴大,形成方圓800餘里的一個大水泊。梁山泊周圍的百姓在這裡捕魚、捉蝦、栽藕、割蒲,維持著貧苦生活。 在這方圓數百里的茫茫大水中,巍然矗立著座座山峰:虎頭峰、雪山峰、郝山頭、青龍山……峭壁懸崖,連綿起伏,這地勢險要的梁山,也就成為歷代藏龍臥虎之地、英雄好漢出沒之所。

宋徽宗趙佶,是歷史上有名的享樂天子和昏君。凡能投其所好的人,都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其中最受其重用的是蔡京、朱勔、童貫等六人,時稱“六賊”。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就變本加厲地壓榨人民,宋徽宗即位初年規定的各路每年向朝廷上繳賦稅的新定額,比宋真宗時竟增加十幾倍,以至農民變賣耕牛、家產還不夠納稅之數。宋徽宗還又強行將民田劃歸朝廷,充以公田,要百姓繳納重稅,不服者就加以重刑。

面對著蔡京一夥蒐括揮霍民膏的行徑,百姓怨聲載道,不禁發出“打破筒(童貫),潑了菜(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的呼聲,於是各地農民起義相繼爆發,其中,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梁山泊宋江農民起義,聲勢較大,影響甚廣。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廷強令將梁山泊收歸“公有”,靠打漁採藕為生的百姓,必須按船納稅。沉重的租稅逼得人們走投無路,於是,十一月,宋江等人揭竿而起,將反抗的大旗插上了梁山。宋江,鄆城人,性情豪放,樂於助人。元代陳泰在《所安遺集·江南曲序》中說“宋之為人,勇悍狂俠”,他結交了不少江湖好漢,在當地百姓中頗有威望。宋江等人被逼上梁山舉起起義大旗後,許多漁民、百姓也紛紛上山。他們拿起鋤頭、鐮刀、柴刀、削木為槍,與前來鎮壓的官兵展開英勇的鬥爭。他們每攻打下一個州縣,便開倉放糧,救濟窮人,深受群眾的擁護,力量很快壯大起來。

宋江起義的消息傳到京城,北宋朝廷起初並未十分重視。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二日,宋徽宗下了一紙詔書,說京東東路發生叛亂,命令東西路提刑督兵捕殺。宋廷統治者以為輕而易舉便可將起義軍消滅,可形勢的發展遠遠出乎他們的意料。由於宋軍久不征戰,缺乏訓練,戰鬥力極差,而宋江,其才過人,屬下的36人個個都是強悍猛勇之士、英雄威武之人,所以,宋廷的這次征剿不僅沒有消滅宋江起義軍,反而使其在與官兵的戰鬥中威名遠揚。此後,宋江率起義軍策馬急馳,在數倍於己的官軍的圍追堵截中,攻城陷地,逢州破州,遇府過府,機動靈活地打擊敵人,先後攻打了青州、濟州、濮州、鄆州,並將活動範圍由山東擴大到河北各地,縱橫數百里,如蹈無人之境。

就在宋江起義軍轉戰黃淮平原各地之時,宣和二年(1120年)冬,浙江農民起義首領方臘也率義軍連破處州、秀州,攻勢凌厲,使北宋王朝十分恐慌。

整日只知朝歌夜舞、醉生夢死的宋徽宗大驚失色,急召群臣商討對策,平日裡巧舌如簧、只知拍馬溜鬚的權臣們,個個沒了往日的氣焰,面對宋徽宗的責問,只會含含糊糊,閃爍其辭。就在宋徽宗一愁莫展,大罵自己身邊無賢臣、忠臣時,一個名叫侯蒙的人上書說:“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沒有敢抵抗的,說明他必定有過人的才智,不如赦過招降,讓他率兵討方臘以贖之過,或許還能平定東南之亂。”看罷奏摺,宋徽宗對建議十分贊同,連聲讚歎:“(侯)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宋史》卷三五一《侯蒙傳》)。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年輕時在鄉里頗有好譽,扶弱濟貧,樂善好施,有時一日施千金。進士及第後,他硬是憑著自己的才幹與正直,在朝中站住了腳,並且深得宋徽宗的信任,從寶雞尉一直升至刑部尚書、戶部尚書,後又擔任了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可以說是平步青雲、官位顯赫。有一次,宋徽宗問侯蒙:“侯愛卿,你覺得蔡京這個人怎麼樣?”侯蒙說:“臣以為要是蔡京心術端正,即使是古代賢相也不一定能比得上他。”言下之意,蔡京雖有才能,但獨攬大權,心術不正。宋徽宗聽了他的話,微微點頭表示同意,並且派人秘密監視蔡京的一舉一動。蔡京知道後,對侯蒙懷恨在心,伺機進行報復。一次,有幾件奏摺上提到的事是侯蒙獨自處理的,蔡京便到宋徽宗那裡去告狀,誣陷侯蒙獨攬大權,再加上蔡京死黨、犬牙的聯手攻擊,宋徽宗便對侯蒙失去了信任,下令將侯蒙罷貶到亳州當知州。當侯蒙得知宋江、方臘起義後,連夜向宋徽宗上摺子,宋徽宗龍顏大悅,立即下詔任命侯蒙為東平府知府,負責招降宋江。侯蒙此時已六十八歲,正想躊躇滿志前往上任時,突然發病而死,招降計劃未能實現。

宣和二年(1120年),宋江又向南發動攻勢,雖然義軍人數不多,卻好似一把鋼刀,令北宋王朝驚恐萬狀、聞風色變,急令大軍鎮壓。起義軍進入沂州,沂州知州蔣園嚴陣以待,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起義軍終因寡不敵眾,為蔣園所敗。

宣和三年(1121年)初,宋江率領起義軍挺進江蘇地區,遇到沭陽縣尉王師心率領的軍隊,受到阻擊,戰敗退走。二月,宋江起義軍進入淮陽軍(今江蘇邳縣南),北宋政府急令海州知州張叔夜前去招降。在起義軍轉戰各地的戰鬥中,宋江充分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和軍事才能,指揮若定,戰術靈活多變;同時宋江作戰也很勇敢,身先士卒,帶頭衝殺,打出了威風,令一些朝廷官吏也不得不承認其有勇有謀。所以,當侯蒙死後,宋徽宗立即下詔給剛剛以徽猷閣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張叔夜,令其設法招降宋江等人。張叔夜到達海州時,起義軍正準備攻城。宋江等人仔細分析了海州的特點和城防情況,決定從海上突破,他們攻至海濱,奪取了大型船隻10餘艘。然而,張叔夜在得到“招安”宋江的詔旨後,進行了周密策劃。他首先張貼出了榜文:“有赤身為國,不避兇鋒,拿獲宋江者,賞錢萬萬貫,雙執花紅;拿獲李進羲者,賞錢百萬貫,雙花紅:拿獲關勝、呼延綽、柴進、武松、張清等,賞錢十萬貫,花紅;拿獲董平、李進者,賞錢五萬貫,有差。”(王士禎《居易錄》卷二四)同時,張叔夜又派出探子偵察起義軍的情況,當他獲悉起義軍從海上突破這一動向後,連忙招募敢死隊1000餘人,在近城設伏。又派出小股士卒趕往海濱誘戰,同時將精兵埋伏在海邊。雙方開戰後,張叔夜誘使起義軍離船上岸作戰,伏兵乘機燒燬了起義軍的船隻。面對數倍於己的官兵,宋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宋江雖率部勇猛拼殺,給敵人以重創,但面對重圍,船隻著火,退路已斷,只好接受“招安”向張叔夜投降了。

宋江接受“招安”後,北宋朝廷對起義軍將領都授以官位進行籠絡。《宣和遺事》載:“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勒,分住諸路巡檢使去也。”北宋朝官李若水,極度仇視農民起義軍,反對“招安”,可他卻又親眼目睹了宋江受“招安”的情形,於是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情寫了一首《捕盜偶成》詩:“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廓。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後來的事實證明,宋江投降並非出於本意,而是為了保存實力。所以當時機成熟後,宋江重新舉起了義旗。但這次起義,很快就失敗了,宣和四年(1122年),宋江起義被宋將折可存鎮壓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殘酷殺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