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人民幣國際化存在「時序上」的問題

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存在“时序上”的问题

餘永定(資料圖/圖)

“開放不會對金融業造成嚴重衝擊,相反,引入競爭,有助於提高中國的金融服務水平。”2018年8月11日,著名經濟學家、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參加“第二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在會上闡述了金融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係。

餘永定指出,金融服務市場開放,是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年初的博鰲論壇上,國家領導人再一次宣佈,要進一步實現金融開放,實際上,是在履行此前的承諾。過往經驗證明,引入競爭,有助於提高中國的金融服務水平。

同時,也不用太過擔心開放金融服務業,會導致資本外逃。因為,金融業開放和資本項目自由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金融業開放屬於貿易領域,資本項目自由化屬於資本跨境流動範疇,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金融服務業開放之後,即便外資銀行在中國的活動不再受限制,但也應該和所有經營機構一樣,接受對於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比如說,不能隨意把人民幣換成美元匯出,也不能隨意把美元換成人民幣來購買中國金融資產”。

他還總結了人民幣國際化過程當中的教訓,低估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長期性、複雜性。他說,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出現過指標層層加碼的情況,“跟很多政策一樣,方向對,動員起來了,然後層層加碼,造成了一些適得其反的結果”。

人民幣國際化存在“時序上”的問題。餘永定特別強調,不應該把人民幣國際化,作為倒逼資本項目自由化的手段。有很多學者、官員,都希望能夠解決資本跨境流動的問題,又擔心得不到支持,就力推人民幣國際化,倒逼改革。但是,這一策略造成了很多問題,如果不能解決所謂“原罪”問題、產權保護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就無法完全實現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也就無法真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必須面對這個問題,希望通過迂迴曲折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造成許多新問題。”餘永定說。

他認為,國際形勢的變化,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新的機遇。例如,特朗普推行了金融制裁,遭受制裁的國家無法結算,就可以建議他們使用人民幣結算。同時,中國資本輸出已經形成規模,國際投行普遍表達出分散資產的強烈願望,願意購買中國的金融資產,這也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良好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