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永定:目前是增大基礎設施投資的絕佳時機

本報記者張夏楠北京報道

近期,代表最高決策者發聲的匿名“權威人士”撰文指出,中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也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餘永定看來,政策層過去很少對經濟增長做過“如此明確而且不是特別樂觀的判斷,更加凸顯了這個判斷的重要性”。

在5月21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的第五屆CF40-PIIE中美經濟學家學術交流會上,餘永定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在下降,而且現實的經濟增長速度低於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且有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餘永定表示,他並不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由於所謂“有效供給不足”或“結構性錯配”,因為產能過剩,或馬克思所說的“生產過剩”,是市場經濟中經常發生的現象。他認為,目前的產能過剩的最重要直接原因之一是政府對於房地產投資的調控。

應對產能過剩和經濟持續減速,目前一種做法是“關、停、關、轉”,用減少產能的辦法來消滅過剩產能;另一種做法是通過擴張性的財政、適度的貨幣政策,用刺激有效需求的辦法來消滅過剩產能。

對此,餘永定認為,前一種做法可以增加企業的競爭壓力,優勝劣汰,提高相應行業的生產率。“但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出現,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經濟增長停滯”。同時,後一種做法雖然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增長,但“不會自動導致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這時,兩者相結合,走中間路線也是一種選擇。

“根據目前的情況,我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強調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性。”他提到,現實經濟增速低於潛在經濟增速本身是對資源的浪費。當經濟處於通縮狀態時,通過“關停並轉”去產能,不一定能夠穩定物價、穩定產出。

為了減少過剩產能,餘永定認為,在堅持結構改革的同時,政府有必要通過支持基礎設施投資,抵消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對經濟增長的抑制作用。“進一步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在實現經濟增長速度提高的同時,經濟結構將會進一步改善,並能夠為潛在經濟增長速度的穩定或提高創造條件。”他說。

他進一步解釋,中國的基礎設施雖然沒有好於其他發展中國家,但同發達國家相比,總體依然十分落後。因而中國在基礎設施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的餘地仍然極為巨大。

“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西方國家的超低利息率和中國的產能過剩,實際上為中國進一步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提供了絕佳的時機。”餘永定稱,如果不抓住目前的大好時機,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中國有可能錯過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

針對“殭屍企業”,他表示,不管經濟形勢如何,殭屍企業本身的破產,或者對不盈利企業的改造,是應該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的。而不應該試圖藉助或者是聽任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希望以此產生某種壓力,使這些企業得到改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