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永定:應重新理性評價當年的四萬億

餘永定:應重新理性評價當年的四萬億

以財政赤字為例,2008年之前中國財政赤字對GDP比很低,不到1%,2009年一下子增長到了2.8%。但第二年就開始下降,2010年是1.1%,三年就退出,後來不得不增加一點。美國花了六年時間,財政赤字才降回到危機前水平。總之,從中國財政刺激政策上看退出很快。這種退出,也反映到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回降。2009年的時候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一度超過50%,2012年幾乎為零。

所以,中國的問題一會兒是“踩油門”,一會兒是“急剎車”,一冷一熱造成很多問題。再比如,貨幣供應、信貸增速的問題,2009年信貸增速極高,新增貸款是9.6萬億元,是非常快速的增長,但是第二年增速就大幅度下降了。

再看利息率。我們的利息率金融危機之後也很快恢復到正常狀態。在美國零利息率一直保持到2014年,然後退出,現在又開始降息。美聯儲的縮表也是非常緩慢的過程。

總之,我認為中國退出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退得太早、太快。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還沒有形成,我們就撤了。病人進了ICU待著呢,你覺得他行了,早早把他推出來了,其實他還沒好,不妨讓他多待兩天,然後再撤。

結構調整沒有得到經濟增長的相應支持,因為你撤了,在這個困難的時候進行結構調整,是比較艱難的。其實他還應該留在ICU,但你卻開始讓病人起來鍛鍊身體了。

2012年後的影子銀行和其他金融亂象同過快的一放一收不無關係。為什麼會有影子銀行?2009年的時候,商業銀行總部下達目標,商業銀行求企業接受貸款,企業不需要貸款也要求接受,而且商業銀行許諾,如果接受了貸款,以後會給諸多好處,企業拿了貸款不知道怎麼用,有的就亂投。浙江很好的廠子拿了貸款不知道怎麼用,用於房地產,最後破產了。這類情況很多。本來我不想投資(市場不好),你非要我接受貸款,我投資了,沒兩年,又不借錢給我了。企業馬上陷入資金鍊條斷裂的窘境。為了活下去,只好千方百計找別人借。利息率肯定被推高,利息率一高,金融機構趁機牟利,影子銀行就蓬勃發展起來。

轉引自:財經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