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永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力度似乎可以再大些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據新華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強化逆週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穩定總需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如何看待此次會議有關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表述?

“這些表述說明決策層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是非常謹慎的,決策層希望把經濟穩定下來——夠過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的組合,使得經濟增長下滑的趨勢得以扭轉,使得經濟增速維持在雖然不是很高但是比較穩定且質量較好的水平上。”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表示,未來許多進一步的政策調整或會逐漸出臺。

但餘永定同時表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調整力度似乎還不夠大。例如,財政政策應該在穩定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應該更為擴張。

“如果要穩定經濟增長,就需要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比如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和改善公共產品的供給等。但與此同時,要為企業減稅降費。這樣,在增加支出的同時又在減少稅費的收入,財政赤字率肯定要上漲的。”餘永定認為,沒有必要死守3%的赤字率這個關口。

在貨幣政策上,餘永定也堅持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的觀點。

目前,貨幣政策被賦予了兩大目標——保持經濟增長、維持物價穩定。“但相當一段時間裡,我們又加上了穩定資產價格(只要是房地產價格)這個目標。2008年之後,每當房地產價格大幅度上升時,貨幣政策就收緊。而在貨幣政策收緊時,可能會出現經濟增速下降、通貨膨脹率較低、PPI甚至為負的局面。也就是說,如果要實現穩定資產價格這個貨幣政策的目標的話,其他兩個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會受影響。貨幣政策的目標之間可能會發生衝突,這樣政策目標就存在一個取捨的問題。”餘永定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目標過多,許多不應該由貨幣政策負責的結構性目標也壓到了貨幣政策上。”

“從目前形勢看,通貨膨脹率很低、PPI出現了下滑的趨勢,與此同時,經濟增速也在進一步下降、市場悲觀情緒比較嚴重,外部又有中美貿易摩擦。因此,我們不得不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以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餘永定說,沒有必要太擔心通貨膨脹。

餘永定同時補充,如果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就無法顧及到匯率,讓匯率自由浮動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餘永定還強調,在實行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組合的同時,要推進經濟體制的改革、經濟結構的調整。

“宏觀經濟政策組合是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在實行正確的宏觀經濟組合的同時,還要加深、加速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如果不進行制度的建設、結構的調整,光有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是不夠的,仍然無法實現經濟目標——經濟增速維持在不是很高但比較穩定而且質量較好的水平上。”餘永定說。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程波 校對 李立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