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方言特别多,就是离的三五里地也都差别很大,这是为什么呢?

茗茶泉水


山西的方言就是多,老人讲十里乡俗不一般!作为山西人。总觉的外省的方言没有山西的方言种类复杂!比如河南话,觉得河南省都差不多;四川话,四川省也差不多!即使有差别,互相都能听的懂!山西话可不是这的,运城人讲话,太原、晋中、大同等地都听不懂!雁北人说话,运城和临汾人绝对听不懂!当然这都是历史遗留,老祖宗就传下的东西!自己分析觉得有些必然的原因,供大家讨论:

1、山西主要是山地、丘陵和谷地,客观上造成交流不便。过去一个地方的大多数人基本就没有离开过出生地,长期就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方式和固定的语言!

2、古今山西行政区划界限大多也是以山顶、深沟为主,加剧了生活习惯和语言的闭塞!

3、其他省就好多了。比如河南是大平原,沟通方便,语言就差不多,至少听得懂吧!四川山也多,但四川这二字就告诉我们,四川多河流,河流本身也是便于沟通交流的平台!

4、古山西的各地大多都有辉煌的历史,都觉得自己了不起,不去主动与其他地方交流沟通!

5、山西有些地方在历史上受外省影响大,文化和语言趋同于外省!比如晋南的临汾和运城就受河南和陕西的影响很大,生活习惯和语言与他们相近!但与省内其他地方的语言就差别很大!闭门造车,见笑了!


茗茶泉水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是山西民情风俗的特色。在外地人听起来好象分雁北、太原、运城(河东)、长治(上党)口音。让本地人听,那真真实实的是"五里不同音"。譬如忻州市,走一个地方一个口音。宁武、神池、五寨、偏关、保德、河曲、岢岚、静乐等西八县好象大体是一样的口音。而东六县忻府区,原平,定襄,五台,代县,繁寺真就是一个县(市)一个样了。

具体到我们原平按地域分的十分清楚:大崞县口音(原平市原为崞县)包括崞阳镇、苏龙口镇、大林乡、薛孤乡、大牛店等地域。同川绝对的另一个口音,和其它区域格外不同。子干隔在同川和原平镇之间,但口音独具特色。西山像轩岗、长梁沟、段家堡等乡镇是另一种口音。闫庄镇、楼板寨、王家庄是西南乡口音。就是我们闫庄镇隔五里就有了忻州口音的味道了。


其最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千百年来山西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口流动量不大所决定的。而战乱必定是暂时现象,战打完,人走了;不走的第二代人就完全被当地口音融合了。譬如我们村从有记载的唐朝建村以来,几个大姓基本没变。在我记忆的六七十年里,除个别婚嫁之外,几乎没有迁入外地人口。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人通过读书、外出打工等都能说普通话。


李彬文


山西方言多是事实,十里不相俗,各具特色。从大的局域来讲,运城,临汾,晋中,晋北,晋东南,晋西北,各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运城人初到晋中,很难听懂这里的语言交流,山西口语最复杂多变,不象东北人,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基夲以省为特色,大致一样,都不象山西口音习惯用语多变。拿运城来说,各县都不一样,嵇山和万荣紧挨,口音大不一样,到运城街上碰见,嵇山腔一发话,不相识的人听音就断定是嵇山人,河津人,万荣人,临猗人,万荣的县西县东也不尽同,荣河人另是个口味。南张人和贾村人也十分有区别。说山西口音多变,各有特色确是十十在在的。

方言是山西最多,五里不同音,十里俗不同倒是山西一大特色。为什么山西口音多变复杂?想来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国的根在晋中南。使用语言文字最早的地方,母系语言流传甚广,历史最长,各具地域,族派特色,具有源古流传,部落,蕃国多地特性。遗传是一大特点。

二,中原地带,中华始祖,物质,人文发明较早。是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发展最快最好的地带,常受外族部落侵占掠夺,人口迁移交流频繁,长达几千年的人口交流,是方言多变的原因之一。

三,外部介入语言文化,被当地同化之后,保留着各自特色,经历史演变便形成了多种方言习惯,有地域特色。

四,普通话始发于万荣,嵇山,普及率极低,不象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以及各大城市普及的早,并且彻底,山西当地至今习惯用语还是方言习惯,口音还是延续祖传,这又一个主因。

总之,山西口音方言是山西人的一大特色,多变多样,十分丰富。荣河笑话用荣河方言讲出来,确有独到风味,现在是万荣笑话,有兴趣一听,捧腹笑不停不说,荣河方言那股撑劲还是非常嗲活的,幽默风趣搞笑,憨牛。


用户6003889228


山西话,也就是晋语,她与官话方言相比,历史演变要滞后得多,但仍然保留不少与官话方言明显不同的特点。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

晋语区——历来为多民族杂居的地区



西周时期,那时山西的主要少数民族有游牧民族戎、狄。

《左传》:“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公子重耳逃难于狄……公子取季隗,……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东汉以来,由于山西远离战乱,地理封闭,成为匈奴、羯和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的集中地。

原住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南匈奴族,东汉末进入到山西中部地区。

羯族原为中亚人,一部分随同匈奴人迁入山西,故称“匈奴别部”,聚居山西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

鲜卑族东汉末占据东起辽东,西至云中、五原地区。拓跋部于西晋初占据今内蒙古南部和山西北部的代县、定襄、云中一带。

北魏平城时期,为发展京畿,曾长期实行移民政策。

据《魏书》记载从拓跋猗户定居陉北,至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前,总计170多年,较大的移民有20多次,迁移人口175万余。其中最大的三次:拓跋猗户时期把10余万鲜卑族迁到平城(大同市)一带;拓跋硅迁都的同年,将山东六州居民及徒河(辽西鲜卑)、高丽杂夷36万、百工伎巧10余万迁往平城;太武帝置降民5万余家于平城京畿。

唐末五代,突厥沙陀人已进入山西、后晋时期河东节度使将归附的吐谷浑部安置于今离石与太原一带地区。

到了宋朝,辽族统治者曾一再南下,将山西北部人民大量掠往辽境,女真族进入山西后“悉起女真土人,散居汉地”,“令下之日,比屋连村,屯结而起”,——《金史·世宗记》

蒙古贵族进入山西后,又派出大批军政贵族到各地进行统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可见山西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基地,语言融合不可避免。



而且山西省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最高点是五台山的北台顶,海拔3058米。

大致说来,晋语区的东侧是山西与河北交界的沿太行山地区,全长400多公里的太行山像一张卧弓躺在山西与河北、河南交界处。

晋语区的西侧是沿黄河地区,晋语区的南侧(中间有个过渡区现属中原官话)与黄河相邻。太行山和黄河作为天然屏障对于晋语区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晋语分布的地区多为黄土高原,晋语的主要地区——山西省为山地型黄土高原,境内多山、沟壑、盆地,山区地貌分别明显。

不同的地貌特征造就大同、忻州、太原、临汾、上党等平原或盆地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晋语区内部的分片,可以说,封闭的地理环境是晋语区语言具有明显保守性的重要原因。

地理因素

①山西地理位置居中,人类进化史比较靠前,流出人口多,流入人口少,所以人类初始语言比较多,古代部落多,这样就出现许多方言的情况

②山西主要是山地、丘陵和谷地,客观上造成交流不便,行政区划也大多以山河为界,加剧了生活习惯和语言的闭塞,长期就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方式和固定的语言

③山西地理封闭,远离战乱,成为少数民族内迁的集中地,使得山西成为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基地,语言融合不可避免。

文化因素

太原府工商颇盛,产葡萄酒及丝,有商人到印度通商牟利——马可波罗

①古山西的各地大多都有辉煌的历史,都觉得自己了不起,不去主动与其他地方交流沟通!例如太原,由于商业发达,宋代就已经成为当时北方的商业贸易中心

《史记·货殖列传》说三河是“天下之中”,“土地狭小,民人众”,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三河”有相当一部分今属于晋语区及其相邻地区。“三河”中的“河东”,指的就是今山西省南部地区。“三河”中的“河内”指的就是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

②山西有些地方在历史上受外省影响大,文化和语言趋同于外省。

山西是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基地,多民族杂居,语言的交流,文化的融合不可避免,又加之地理封闭,便造就了山西十里不同音的特点。

20:02


宇文度鹏


这点我简直是深有感触,我宿舍的舍友有平遥人和运城冀山人。

他们和家里人讲起方言,我就和听外语一样,英语我还能听出几个单词,他们的话我真的真的是一点也听不懂。很无助,有时候,中午午睡,开始打电话,叽里呱啦的,我都想捶死他们(开玩笑的,我们关系很好)

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首先第一点就是山西多山,地势极为的复杂和不轨整,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各个地方的人的交流,交流减少了,自然而然的,各种地方话就难以融合成一个大的差不多的体系,所以各个地方的话都很多。

第二点,很多地区方言的融合,比如晋北和乌内蒙,晋南和河南,这些地方比起晋中又普遍有了更多交流融合的机会,而且,往往人群混杂居住,也会对方言产生影响。

我认为主要就是上述两点。


英雄光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尧都平阳,在今天的山西临汾,舜都蒲板,在今天的山西永济,禹都夏县,华夏民族的先民在世代繁衍生息,众多的部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春秋战国,三家分晋,韩赵魏秦齐燕楚,七国争雄,山西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山西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战争主战场和贸易往来的桥头堡,所以山西,人口流动频繁,明清民国,黄河,长江水患频繁,众多的逃荒者纷纷迁移到素有"小江南"的山西,不同的移民,带来了不同的语种,方言,形成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奇特景观。如我的家乡山西运城稷山县,十多个乡镇,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比如干什么,就有,奏,抬,拿,几种意思一样,但方言不一样的奇特现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与外省交界的地域,那个地方的方言就一样,这就证明这是两地文化,风俗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结果。

只晓得这么多,发表一下拙见,还请各好友指正。


河东微记者


这个人不是出来提问滴!又是出来看有几人上当滴!中国这么大,接近14亿人口,十里不同音。河南话不是一个标准,河北也不一致,当然,四川话也不统一,要细分种类恐怕语言学家也没办法区分。全国各省各地都是这样子,连国际语言英语都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只不过是不熟悉的听不出来而已!如果说山西方言多,只能说楼主不了解不熟悉山西。更不熟悉中国语系(包括山西相邻省份)。如果楼主是山西人,那么他(她)仅仅接触过小范围滴山西人。山西全省10个地市,旧的地区管辖数个个或者十几个县,每一个县笼统滴说一种口音,有滴县俩种或者三种,四种口音。全山西大概119多个区县,细分就有超过120种小语种口音。汉语大致分为南语系和北语系俩种。所以说小语种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不构成语种。


寒遇春


本人就是晋南老家!那里风土人情,真的是三里不通,五里不同……都是因为五千年甚至更久年代的文化沉淀,生活积累……非一个文章写的了……这,就是中国……


坐忘茶室59073484


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山西方言全国最多。所以国家有专门的晋语研究机构,造成这样现状的主要是历史原因。历史上,山西地处中原与少数民族的交界处,各游牧民族由于战乱等原因,大批迁往内地,于是山西就形成了很多文化区和很多方言区,虽然都有交流,也基本接受了汉文化,但是在风俗习惯与发音方面还保留着本民族的一些特征,这就造成了山西方言众多和十里不同俗的情况!


红学江湖


好多土话也逐步消失,例如,临汾话中‘尧窝’、‘柏子’、‘dei石’、‘月mie’、‘ya楼个’大家知道是说什么吗?更神奇的是个别话都没法拼音,例如取g和e之间半个音,大概先发说成‘’趷者‘’吧,知道啥意思吗?fuo了半天都tie不懂,不fuo了!

答案还是说一下吧:太阳、树、石头、月亮、昨天。趷者就是宝贝、亲蛋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