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周游列国终于 用此书的方法 发现了人生的真谛与宇宙的真理

大家好,我是六哥。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每日为你大家推送我文章等。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谢谢你。

《周易》,由《易经》与《易传》构成,中国最古老、最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周易》的内容十分丰富,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上自帝王将相的治国之道,下至平头百姓的处世做人,无所不有。可谓弥纶天地,包罗万象,超越时空,亘恒万代,无古无今,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孔子在周游列国终于 用此书的方法 发现了人生的真谛与宇宙的真理

孔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有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相约法国巴黎,在对国际社会遇到诸多非常棘手的挑战问题,比如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气候日益变暖和海平面不断上升问题,国与国之间贸易和资源的恶性竞争问题,民族矛盾日益加剧,国际恐怖组织不断猖獗,武力冲突不断升级,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艾滋病与癌症如何预防与治疗等问题讨论后,联袂发表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汲取中国孔子的智慧,特别是《周易》的智慧。”

孔子在周游列国终于 用此书的方法 发现了人生的真谛与宇宙的真理

诺贝尔奖

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受到人类精英如此之高的重视与认可,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是事出有因的。其中缘由,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孔子晚年很喜欢研究《周易》,由于他多次翻阅竹简,竟然把串连着书简的皮带子弄坏了三次,史称“韦编三绝”,可见其喜易之痴迷程度。

孔子在周游列国终于 用此书的方法 发现了人生的真谛与宇宙的真理

司马迁

《论语》中记载有孔子这么一句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的意思是说,假如多给我数年的时间,让我从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我便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了。孔子是在接近六十岁时,也即到了晚年才开始对《周易》做深入研究的。孔子在周游列国,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用易学去解释、判断事物真伪的方法,终于发现了人生的真谛与宇宙的真理。

孔子前半生周游列国,一直在追求做官,希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宏大志愿(这些从《论语》中就可以看出),但一直不遂心愿。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多岁开始,孔子带领弟子发奋研究《周易》。《易传》就是在对周文王“易经”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孔子为世人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与《易传》的产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孔子在周游列国终于 用此书的方法 发现了人生的真谛与宇宙的真理

孔子还讲:“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其意思用当代领导科学的话语来解释,就是说聪明的领导干部是善于把握人生和社会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思考问题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决策问题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处理问题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不明智的领导干部说话、办事、想问题,往往凭借个人秉性、好恶,行事冒险,一介武夫,所以容易遭到失败,这样的人成不了大器,这样的人如果做了大官,给国家造成的损害会更大。所以我们评价一位干部,不是单纯地评价他敢于干什么,而是首先评价他是不是注重修身齐家,是不是成熟达练,是不是经验丰富。因此,《易经》也是一部领导科学著作,在我国古代的选人标准中,有“不学易不可为相”的名言。

历史上许多帝王为确保社会统治的安定和稳固,除了自身及文武大臣纷纷求助《易经》,并以《易经》为治理天下的学问之外,甚至连朝代名称也求助于《易经》。 在下篇文章为大家详细解析,请关注!

大家好,我是六哥。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每日为你大家推送我文章等。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 圈和朋友一起分享吧! 谢谢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