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班加羅爾的電商饕餮 阿里爲何只是旁觀者

這場班加羅爾的電商饕餮 阿里為何只是旁觀者

對於全球諸多科技巨頭而言,“印度”是一個相當誘人的市場。在這裡,龐大的人口基數、逐漸普及的智能手機和日益便捷的移動網絡,正在推動電商、遊戲、出行、醫療、娛樂等行業的繁榮發展。

正是基於對未來市場爆發的“預判”,這個市場不僅有騰訊、阿里、小米、滴滴出行、攜程等中國企業的身影,也有沃爾瑪、亞馬遜、谷歌、FB和Uber等美國企業在此攻城略地。其中,戰況最為激烈的電商市場,因為一個變化引發了所有場內玩家的關注。

沃爾瑪、亞馬遜分食印度電商市場

這兩天,在印度電商市場投下重磅炸彈的是沃爾瑪。5月9日,沃爾瑪正式宣佈以160億美元收購Flipkart77%的股份,打破了其在1999年以108億美元收購英國零售商Asda的記錄。對於誕生至今已經56年的沃爾瑪而言,這是最大的一次併購“冒險”。

沃爾瑪CEO Doug McMillon(左)和Flipkart CEO Binny Bansal在班加羅爾握手言歡。

印度是全球最後一個仍處於增長初期的超大型電商市場,這是業內的普遍共識。2016年,印度在線零售市場規模僅有150億美元(佔零售總額的2%),但據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26年,這一數字會變成2000億美元,增長率高達1200%。屆時,在線零售會佔據印度整個零售市場的12%。

相較於中國已經有64%的網民採用網絡購物,目前在印度只有約14%的網民會選擇網購。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26年,印度在線購物人數會從2016年的6千萬上升至4.75億。從這些數據來看,印度在線零售市場在未來幾年無疑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面對這座亟待開採的超大型 “金礦”,沃爾瑪與亞馬遜都非常清楚,印度對於自己的全球化步伐而言均至關重要。於是,印度電商市場份額居首的Flipkart,自然成為了它們的爭奪對象。

5月初,外媒爆出亞馬遜對Flipkart發出正式要約,擬收購其60%的股權,並承諾如果交易失敗將支付20億美元的“分手費”。

從當地媒體報道來看,一直以來Flipkart都更傾向於同沃爾瑪交易,亞馬遜為何會在此時橫插一腳?對此,有分析人士向懂懂筆記表示,亞馬遜此舉只是為了推高沃爾瑪的交易成本,他們實際上並沒有做好收購Flipkart的準備。

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如果亞馬遜真的收購了Flipkart,會出現什麼狀況?

在印度,Flipkart和亞馬遜分別佔據在線零售市場45%和35%的份額。如亞馬遜成功控股Flipkart,意味著它將控制80%的市場份額,近乎壟斷。這很可能會面臨印度競爭委員會(CCI)的審查。此外,這也非常不利於打造一個健康的行業生態。

所以,不會給自己找麻煩的亞馬遜,自然會很樂於給沃爾瑪“送”去一些麻煩。

從美國鬥到印度,從線下鬥到線上

在美國,沃爾瑪和亞馬遜是老對手。如今,沃爾瑪雖然是全球零售市場的冠軍,但在輿論眼中,它卻被擺在了“追趕者”的角色上。

2018財年,沃爾瑪總收入達到5003億美元,其中電商業務銷售額僅佔全年營收的4%;亞馬遜2017財年淨銷售額為1779億美元,其中網上商城業務淨銷售收入約為1083億美元,實體店業務淨銷售額約為58億美元,Prime會員收入約為97億美元。其他收入,則是第三方服務、雲計算業務和廣告營收。

儘管雙方體量相差巨大,但是亞馬遜的市值仍然排名全球前五,超過6800億美元,而沃爾瑪的市值則為2500億美元,被亞馬遜遠遠甩在身後。這裡面的關鍵詞就是——線上零售市場。

2017年,美國電商銷售額佔到零售市場總銷售額的13%,較前一年增長了49%,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長來源於亞馬遜。根據Internet Retailer的數據,2017年美國在線零售市場增長624.7億美元,其中僅亞馬遜一家就佔了70%;整體零售市場(含線下)增長了1,270億美元,亞馬遜又佔了幾乎35%。

從美國本土及歐美市場來看,沃爾瑪在加碼電商運營,而亞馬遜也在增加實體店數量。雙方都試圖進入對方的主導領域,互相打壓並蠶食剩餘的市場空間。毫無疑問的是,如果要分出勝負,雙方在歐美以外的增量市場以及戰略重點,必須落在新興市場上。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第六大經濟體印度以及廣袤的東南亞市場,自然成為它們最理想的進軍目標。不過,儘管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超過了9000億美元,但面對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築起的商業壁壘,印度和東南亞市場才是沃爾瑪以及亞馬遜最大的戰場。

目前來看,亞馬遜在印度已經佔有極為強勢的市場地位。沃爾瑪如果不採取一些激進的舉措,他們很可能會失去印度。分析人士向懂懂筆記表示,“沃爾瑪在2007年就進入印度零售市場,但是業績一直不理想,其實四年前這麼做(收購Flipkart)價值會更大,不過現在開始行動總比不動好。”

沃爾瑪的“不理想”,源自於亞馬遜在印度市場的突飛猛進。針對印度市場,亞馬遜在近兩年已投入了50億美元,而成立於2007年的Flipkart至今為止融資額總計約60億美元,並在幾年前就拿下了印度電商市場的冠軍位置。但在進入印度市場幾年後,亞馬遜的銷售額幾乎就能與Flipkart齊頭並進,在客戶體驗方面甚至超越了Flipkart。

近兩年來,始終嚴重虧損的Flipkcart只能靠不停地融資才能勉力抗衡亞馬遜。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輿論並不看好沃爾瑪收購Flipkart的原因。“不能理解沃爾瑪為什麼要花160億美元收購一個年收入40億美元不到,鉅額虧損十幾億美金的電商公司。”有分析人士表示,“沃爾瑪控股Flikart後,能帶來的改善是非常有限的。亞馬遜電商經驗豐富、體系完善,未來印度市場亞馬遜贏面更大。”

當然,沃爾瑪收購Flipkart另有深意。據知情人士向懂懂筆記表示,藉助Flipkart平臺和市場影響力,沃爾瑪不僅可以強化其在印度的市場地位,還可以進軍東南亞、西亞、非洲的新興市場以及部分歐洲市場。

事實上,Flipkart素有印度的亞馬遜之稱,其擁有印度最大的在線時尚零售商Myntra和Jabong,一度佔有印度在線時尚零售市場70%的市場份額。此外,它還收購了eBay的印度業務以及當地流行的手機支付App——PhonePe。

從沃爾瑪和Flipkart各自的角度來看,此次交易會大大增強Flipkart的資金實力,並且,藉助沃爾瑪在零售市場的豐富經驗,Flipkart可以擺脫低效經營,使運營成本合理化,從而進一步與亞馬遜展開較量。

從沃爾瑪方面來看,Flipkart非常瞭解印度市場,並且擁有沃爾瑪一直以來缺失的電商技術。此外,沃爾瑪還可以立即收穫1億印度客戶。由此看來,沃爾瑪收購Flipkart不啻為一筆雙贏的投資,雙方聯手可以從線上和線下同時阻擊亞馬遜。

阿里巴巴如何從旁觀者變為局內人

談及印度電商市場,我們不能忽略另一位巨頭的身影。

在亞馬遜、沃爾瑪激烈拼鬥的同時,阿里巴巴也在市場中默默發力。儘管投資腳步非常緩慢,但確定無疑的是,阿里正逐步強化其在印度的市場地位。

不過到目前為止,阿里在印度的大部分投資見效並不明顯。除了在今年2月份,阿里巴巴領投了Bigbasket(印度最大在線食品銷售商)的3億美元融資,早先的投資動作僅限於支付平臺Paytm,電商門戶Snapdeal和物流公司Xpressbees等等。從投資軌跡來看,阿里似乎試圖將其在中國的“鐵三角”戰略——電商、物流、支付——複製到印度。作為印度第二大電商門戶,Snapdeal曾是阿里巴巴重點投資和扶持的對象。但是前者近年來經營一直面臨虧損,估值也一直被下調。原本在2016年曾傳出Snapdeal將與Flipkart合併的消息,但最終未能實現,此番沃爾瑪重金出手Flipkart更是打破了市場平衡。

可以預見,未來阿里的重心將更多向支付平臺Paytm以及旗下Paytm商城上加註,同時開闢新的垂直電商平臺,加強與亞馬遜和沃爾瑪的競爭力度。

針對印度市場,分析人士稱,阿里巴巴的資金足夠雄厚,可以斥巨資贏得客戶,以抗衡亞馬遜或沃爾瑪。2015年阿里進軍印度市場後,截至目前已經向6家印企投資了約20億美元,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知情人士告訴懂懂筆記,在接下來四年裡,阿里計劃向印度市場增資80億美元,覆蓋娛樂、支付等領域。該人士同時表示,“阿里巴巴的終極目標是在印度和東南亞市場打敗亞馬遜,它不希望印度成為亞馬遜的數字領地。”

不過,作為印度市場的後來者,阿里要擊敗亞馬遜並非易事。2017年,亞馬遜在印度的商品交易總額(GMV)達50.4億美元。在部分分析人士看來,亞馬遜更有機會贏得印度市場,這不僅因為它更早進入印度,而且還因為印度人更青睞山姆大叔的電商品牌。此外,亞馬遜擁有豐富的全球市場開拓經驗,而阿里巴巴在這方面還是個新手。

可以想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電商市場仍將競爭激烈。亞馬遜和沃爾瑪明顯是戰火正旺,而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也在積極佈局,未來市場誰主沉浮,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