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民俗

农历七月民俗

农历七月民俗

农历七月民俗

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本是祭祀祖先超度亡魂,地官赦罪之节日。

关于七月,不仅应有着一颗敬畏心,也应有着美好向往。

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诠释了爱情,这本是爱情的本来面目。脱去了庸俗、束缚,爱情坚定不移,爱情天地动容。

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青靈帝君,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中正、信义、道义、情义、公心”。

感于先贤之行径,敬畏之心不经油然而生;感于先贤之相传,对生活的美好有了方向。

七月的民俗

农历七月民俗

qinglingmen

农历七月民俗

农历七月民俗

民间有言:七月初一鬼门开,七月十四鬼乱窜。民间认为是鬼月。夜晚、野外阴气重,中元节前后更甚,尤其是七月十四的晚上。

据说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

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民间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后一天都要进行拜祭。鬼月的禁忌也很多,不穿带自己名的衣服、不拍别人肩膀、不吹口哨、小孩老人体弱者夜晚不外出等等。

中国古时候多数人们相信有鬼神存在。传说凡是正常死的人,都可以投胎转世。那些罪孽深重,意外横死的人,死后变成“大庙不收,小庙不留”的孤魂野鬼。人们认为,为这些鬼魂举行“普渡”礼,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早日脱离地狱之苦,另一方面希望他们不再骚扰世间活人。后来演变成“放火灯”、“敬好兄弟”的习俗。

乞巧

农历七月民俗

qinglingmen

农历七月民俗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

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饽饽、烙巧果子。

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也是牛的生日)。

农历七月民俗

农历七月民俗

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

讲述了孤儿牛郎依靠哥嫂过活。嫂子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

这头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嬉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相见,并且告诉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们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间了,牛郎于是待在河边看七个仙女,他发现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顿生爱意,想起老牛的话于是牛郎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们洗好澡准备返回天庭,小仙女发现衣服不见了只能留下来,牛郎于是跟小仙女织女制造了邂逅,后来他们很谈得来,明白了各自的难处,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天帝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喜鹊也会在身边。以后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都会见面了。

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处理

END

农历七月民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