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獨角獸基金,充分認識潛在風險

近期獨角獸基金一再引發熱議,在各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熱推的背後,投資者多數在關注和熱議獨角獸戰略配售基金的收益,阿里、百度、網易、小米等這些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的獨角獸公司的估值,對於基金的風險卻因為各種因素,存在認識不足問題。

理性看待獨角獸基金,充分認識潛在風險

作為一個最樸素的常識,我們應該認識到,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那麼戰略配售基金是否存在著風險呢,是否可以因為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國家隊的進入而被忽略呢,答案顯然是不能的。

理性看待獨角獸基金,充分認識潛在風險

第一,從收益來說,由於基金規模巨大,且獨角獸上市公司上市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過程,那麼基金的收益率顯然就不會出現快速的增長,更大的可能是在比較長的時間都處於平穩的狀態。所以指望申購基金就實現大賺一筆的想法顯然不現實。

第二,基金的封閉期長達三年,在這三年的封閉期是不能夠贖回的,存在著流動性的風險。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基金的買賣可能出現溢價,也可能出現折價,這些都是必須要面對的風險。

第三,多數獨角獸都在境外上市,如果外圍股市轉入熊市或者出現系統性風險,那麼包括阿里、京東、小米、百度在內的中概股很難不受外圍市場調整而出現下跌。

理性看待獨角獸基金,充分認識潛在風險

對於獨角獸基金你什麼看法,點擊關注,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