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財報增速驚人的背後:新零售、新投資以及新增長

毫無疑問,在阿里巴巴,投資對新增長的驅動是異常明顯的,而在未來,阿里的對外投資應該會處於一個持續擴張的狀態,阿里希望投資所驅動的業務未來可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體驗,進而為阿里帶來新增量用戶、新服務體驗和新技術,形成良性循環。

新財報發佈,阿里業績令空頭轉向

近半年來的海外資本市場中概股有個魔咒,就是誰發財報誰股價大跌,網易、京東、騰訊等莫不如此,原因則較為複雜,一是科技股在經過多年大漲後到2018進入調整之年,大形勢不好,市場上做空力量太強;二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在經過多年強勁增長之後,各種紅利基本吃盡,新增長點未生,而體量卻越來越大,業績已經較難超越華爾街預期。

但昨晚的阿里巴巴卻創造了一個例外,在公佈2018財年第四季度(2018年1月1日—3月31日)財報及2018財年業績之後,股價大漲3.56%,創下一個月以來的股價高點。

而原因則很簡單,阿里巴巴的這份財報業績太過突出,在整一財年,阿里巴巴收穫季度內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最高增值,並創下自IPO以來最高年度收入增長、最高核心電商收入增長。

阿里新財報增速驚人的背後:新零售、新投資以及新增長

具體而言,2018財年,阿里巴巴集團收入2502.66億元,同比增長58%,創下IPO以來最高增速。核心電商業務收入2140.20億元,同比增長60%,同樣創下IPO以來年度最高增幅。3月份,中國零售平臺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到6.17億,較2017年3月增長1.1億。

簡單看數字是沒有意義的,不妨比較來看。先看營收,阿里巴巴是在去年以235億美元的營收首度登上財富五百強排行榜,當時排名是第462名,今年公佈的最新年度營收是2502.66億元,約合393.46億美元,如果以2017年的財富五百強排行榜(今年的榜單還沒公佈)名次衡量,應該排在第259位,上升203位,這個上升幅度應該在全球都可排入躍升最快的五家公司之內。本財年阿里淨利潤614.12億元,同比增長49% ,在財富五百強利潤排名中高達32名。再看GMV,阿里巴巴去年開始已經宣佈不再財報中公佈GMV的具體數據,所以今年只公佈了一個“實物GMV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5%”,而2016年阿里GMV已經突破3萬億人民幣,去年是3.767萬億。

所以阿里巴巴財報最大的驚人處是:阿里巴巴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經濟實體,億人級的用戶,百億級的利潤,千億級的營收,萬億級的GMV,居然仍能實現45%到58%的大幅增長。

也難怪歷來以“做空”中國概念股聞名的“大空頭”香櫞研究(Citron Research)也徹底認輸,公開聲稱不再做空阿里巴巴,認為越來越多的人都把投資阿里巴巴當成是投資中國的途徑,相比於亞馬遜,阿里的商業模式更加輕盈,且能夠賦能中小企業。香櫞研究併發布報告稱阿里巴巴股價將升至250美元。香櫞研究由看空到看多的轉變具有標誌性意義,在此之前,由於阿里股價的上漲,已經使不少“大空頭”損失慘重。

新阿里:新零售、新投資、新增長

通過財報看,阿里巴巴上一年度的巨大增速已很令人驚異,但這還不夠,在發佈財報的同時,阿里還基於對2019財年全年業績增長的可預見性,以及過去一年在技術及新零售領域的加碼投資將帶來的巨大增長潛力,上調2019財年收入同比增速預期為超過60%。

也就是說在明年此時,阿里巴巴的營收有可能突破4000億元臺階。在未來可預期的時間內,持續的增速才是令空頭轉向的關鍵。

然而,阿里到底是怎樣做到的呢?在財報發佈當日,用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話說:“阿里巴巴集團又收穫了一個卓越的季度及財年,這得益於核心電商業務的強勁增長,以及過去數年對具長遠增長潛力的項目所做的投資。隨著集團持續推進新零售戰略,我們的電子商務平臺正在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零售基礎設施。過去一年,我們加碼投資於技術開發、雲計算、物流、數字娛樂和本地生活服務,以此創造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消費增長。”

張勇提到了兩個關鍵點,即阿里的強勁增長實際上來自兩種力量,一是核心電商業務的強勁增長;二是過去數年對具長遠增長潛力的項目所做的投資。

阿里巴巴的整個業務目前已經是一個無比龐大的版圖,可以有很多劃分法,比如線上和線下的,已上市的和未上市的等等,而張勇實際上是按阿里的電商基本盤和新增長極進行劃分,兩大板塊同時爆發,促成了阿里今日的增速。

阿里的電商業務在數年前的中國已經幾乎就佔據了支配地位,當時關於阿里電商將進入增長瓶頸的預言為數眾多,言之鑿鑿。但最終,阿里還是通過一系列大動作與大投資捅破了增長的天花板。

首先是對新零售的大規模投資,為阿里提供了全新的、幾乎無窮無盡的增長推動力。源於阿里巴巴的提倡與推動,新零售在2018年成為中國商業領域最重要的革新升級浪潮。通過孵化新技術和戰略投資,阿里巴巴正在改變傳統零售模式,為線上和線下消費者創造無縫便捷的購物體驗。

對於阿里的核心電商業務而言,新零售實際上加強了品牌商尤其是世界頂級品牌商對阿里平臺的認可,天貓成為品牌商們的首選,品牌商的集體入駐則拉動更多中產使用天貓,這導致阿里巴巴的GMV與用戶群實現新的增長。

阿里新財報增速驚人的背後:新零售、新投資以及新增長

為了佈局新零售,阿里開啟了一連串的線下零售業的投資:先後斥巨資入股銀泰、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在向傳統零售業賦能的同時,也拉動了阿里交易與營收的增長。

而在線上線下全面投資佈局之後,新零售所促進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業態也紛紛誕生,也就是所謂的“新物種”為阿里在業績表現和業務增長的高速發展提供了爆發式的動能,比如盒馬鮮生,以其為代表的新業態為整個零售行業提供了創新樣本。此外還有淘咖啡、天貓小店、生活選集、貓茂、HOMETIMES家時代、智慧餐廳等。

阿里巴巴的第二個增長極來自跨境和國際零售業務方面。中美貿易戰陰影並不能阻止馬雲推動全球化戰略加速的決心,在馬雲眼裡,阿里未來就是一個可以讓全球任何一個消費者,都可以買到來自全球任何國家的商品,並且實現全球範圍內72小時送達的全球化電子交易平臺,圍繞這一目標,阿里持續推動國際化佈局,其中最大的增長來自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和全球零售市場平臺全球速賣通(Ali Express),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財政年度,阿里國際商業零售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4%。而對中國境內的消費者來說,天貓國際則成為最大跨境電商平臺,有來自74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0個品牌通過天貓國際向中國銷售。

阿里巴巴的第三個增長極來自核心業務之外的那些加碼投資,比如技術開發、雲計算、物流、數字娛樂和本地生活服務等,在上一財年,阿里雲計算的增速為101%,營收達到133.9億;數字媒體和娛樂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3%,增至195.64億元人民幣;創新計劃和其他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增至32.92億元人民幣,這一塊主要是高德、釘釘等。

不妨回顧下阿里巴巴在去年進行的一些重大投資:投資224億港元入股高鑫零售,成為高鑫零售的第二大股東,加碼新零售;向菜鳥物流追加投資人民幣 53 億元,將持股比例提高到 51%,並宣佈未來五年繼續投入 1000 億元,加快建設全球物流網絡;向東南亞電商平臺 Lazada 增資 20 億美元,以加速其增長並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佈局電商全球化;全資收購餓了麼,花費 95 億美元;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 CPU IP Core 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據估算,在整個2017年,阿里巴巴的投資併購金額約近900億元。

毫無疑問,在阿里巴巴,投資對新增長的驅動是異常明顯的,而在未來,阿里的對外投資應該會處於一個持續擴張的狀態,阿里希望投資所驅動的業務未來可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體驗,進而為阿里帶來新增量用戶、新服務體驗和新技術,形成良性循環。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