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故里在甘肅天水的這個縣

軒轅故里,天水市清水縣

清水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文化發祥地之一,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的誕生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早在八千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們就在清水這塊沃土之上繁衍生息,形成部落。八千年來,一代代黃帝子孫們以其特有的勤勞和睿智,不斷地開發軒轅故里的山河,創造著燦爛的古代文明。

軒轅故里在甘肅天水的這個縣國家領導人題詞-軒轅故里



軒轅故里,上邽清水

清水地處渭北上游,長達七十二點六公里的牛頭河自東向西橫貫全境,水利資源豐富,山川河流縱橫,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適宜各種農作物的栽培生長,這種優越的自然環境給人類長期生存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軒轅故里在甘肅天水的這個縣

2018(戊戌)年祭祀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典禮在清水縣舉行

軒轅故里在甘肅天水的這個縣

2018(戊戌)年祭祀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典禮在清水縣舉行


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先民們排除種種困難,2018(戊戌)年祭祀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典禮在清水縣舉行苦奮鬥,創造了著稱於世的古代文化,也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歷史遺蹟和文化遺產。開發和研究以軒轅文化為主體的清水文化,對於促進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的轉化,加快清水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據《水經注》記載:“黃帝生於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上邽城就是今天水市,在天水市之東七十里,就是清水縣山門鎮的白河村,該村之旁有軒轅谷,俗稱三皇溝。按史籍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其父少典是有熊國國君,其母為有嬌氏之女,名附寶。相傳黃帝之母在野外碰到閃電繞著“北斗樞星”,竟感而有孕,懷胎 24 個月生下黃帝。黃帝“生而神靈,幼而徇齊,弱而能言,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其實,黃帝出生的感生神話是上古時代許多“英雄人物”身世的共同特徵,如伏羲之母履“大人跡”而生伏羲,商人始祖契為有城氏之女吞玄鳥蛋而生,周人始祖后稷為其母姜螈踐“巨人跡”而生,秦人始祖女惰亦為食玄鳥蛋而生等。這類神話,正反映了黃帝出生於“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

民間軒轅,萬世尤存

軒轅谷,亦稱三皇谷,俗名三皇溝,在今 清水縣山門鎮白河村。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蓬勃興起,三皇谷景區也得到大規模開發。

2003 年 7 月, 三皇谷被正式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是清水縣繼溫泉省級森林公園之後的又一處省級森林公園。

清水縣是“軒轅故里”,文獻中屢有記載。史稱“有嬌氏以戊己日生黃帝於天水”。

晉郭璞《水經》載:“帝生於天水軒轅谷。”《甘肅通志》載:“軒轅谷隘,清水縣東七十里,黃帝誕此。”

《直隸秦州新志》載:“帝生於軒轅之丘,名日軒轅,今清水縣有軒轅谷。”

《甘肅省志考異》中載:“軒轅谷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帝生處也。”清水古稱上邽,又屬天水郡管轄。

故史料中所說的天水軒轅谷,實際上就是清水軒轅谷。各種縣誌亦均有記載,“軒轅谷,東南七十里,黃帝誕於此。”黃帝“生於姬水,長於壽邱”。

宋.羅泌博考眾說所著《路史》,該書注中有壽邱在上邽語。這些史實與成紀為伏羲、女媧生地,寶雞為炎帝生地互相印證,有助於證明渭水流城為華夏遠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年,清水縣在三皇溝曾建有三皇廟。

20 世紀 70 年代修梯田時,曾在廟基上翻出過瓦礫磚塊。

1993 年春,三皇溝村民犁地時,翻出過兩塊方磚。據當地年長的村民說,三皇溝原蓋有三皇廟,對面有戲臺。至今,村民稱軒轅黃帝為“軒王爺”或“三皇爺”。後來,由於交通不便,先移到縣城窯莊溝,後移建到永清堡下。 1943 年,國民黨 49 師駐清水時,拆除三皇廟,蓋了碉堡,剩下一廂房。

1952 年,有位老紅軍住過家。至今,人們把永清堡後的地方稱作“三皇廟塬”。廟前曾樹一“軒轅故里”石碑,系明朝學者胡纘宗所題。清水縣城在民國時稱“軒轅鎮”,解放初稱“軒轅區”。縣城北 2 公里處的上邦鄉。

李崖村有兩孔窯洞遺址,曰“軒轅窯”,亦稱“軒口窯”,相傳為軒轅之母攜帝棲居之所。解放前後,窯洞有畫廊。此處斷崖處有大量的細泥,壁薄紅色的龍山齊家文化陶片、灰坑層多處,屬龍山齊家文化遺存。考古證明,龍山齊家文化與黃帝同時代。黃帝時代在華夏文明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這個時代繼承了以伏羲文化為代表的原始文化,特別是仰韶文化的繁榮,造就了當時的酋邦文明,為奴隸制文明奠定了基礎。

軒轅黃帝是這一時期文化的代表。據史書記載,可以確認至少他的早年生活是在清水渡過的,清水因之稱為“軒轅故里”當非妄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