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故里在甘肃天水的这个县

轩辕故里,天水市清水县

清水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早在八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在清水这块沃土之上繁衍生息,形成部落。八千年来,一代代黄帝子孙们以其特有的勤劳和睿智,不断地开发轩辕故里的山河,创造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轩辕故里在甘肃天水的这个县国家领导人题词-轩辕故里



轩辕故里,上邽清水

清水地处渭北上游,长达七十二点六公里的牛头河自东向西横贯全境,水利资源丰富,山川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的栽培生长,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给人类长期生存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轩辕故里在甘肃天水的这个县

2018(戊戌)年祭祀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典礼在清水县举行

轩辕故里在甘肃天水的这个县

2018(戊戌)年祭祀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典礼在清水县举行


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先民们排除种种困难,2018(戊戌)年祭祀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典礼在清水县举行苦奋斗,创造了著称于世的古代文化,也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开发和研究以轩辕文化为主体的清水文化,对于促进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加快清水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水经注》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上邽城就是今天水市,在天水市之东七十里,就是清水县山门镇的白河村,该村之旁有轩辕谷,俗称三皇沟。按史籍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其父少典是有熊国国君,其母为有娇氏之女,名附宝。相传黄帝之母在野外碰到闪电绕着“北斗枢星”,竟感而有孕,怀胎 24 个月生下黄帝。黄帝“生而神灵,幼而徇齐,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其实,黄帝出生的感生神话是上古时代许多“英雄人物”身世的共同特征,如伏羲之母履“大人迹”而生伏羲,商人始祖契为有城氏之女吞玄鸟蛋而生,周人始祖后稷为其母姜螈践“巨人迹”而生,秦人始祖女惰亦为食玄鸟蛋而生等。这类神话,正反映了黄帝出生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

民间轩辕,万世尤存

轩辕谷,亦称三皇谷,俗名三皇沟,在今 清水县山门镇白河村。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三皇谷景区也得到大规模开发。

2003 年 7 月, 三皇谷被正式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是清水县继温泉省级森林公园之后的又一处省级森林公园。

清水县是“轩辕故里”,文献中屡有记载。史称“有娇氏以戊己日生黄帝于天水”。

晋郭璞《水经》载:“帝生于天水轩辕谷。”《甘肃通志》载:“轩辕谷隘,清水县东七十里,黄帝诞此。”

《直隶秦州新志》载:“帝生于轩辕之丘,名日轩辕,今清水县有轩辕谷。”

《甘肃省志考异》中载:“轩辕谷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帝生处也。”清水古称上邽,又属天水郡管辖。

故史料中所说的天水轩辕谷,实际上就是清水轩辕谷。各种县志亦均有记载,“轩辕谷,东南七十里,黄帝诞于此。”黄帝“生于姬水,长于寿邱”。

宋.罗泌博考众说所著《路史》,该书注中有寿邱在上邽语。这些史实与成纪为伏羲、女娲生地,宝鸡为炎帝生地互相印证,有助于证明渭水流城为华夏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年,清水县在三皇沟曾建有三皇庙。

20 世纪 70 年代修梯田时,曾在庙基上翻出过瓦砾砖块。

1993 年春,三皇沟村民犁地时,翻出过两块方砖。据当地年长的村民说,三皇沟原盖有三皇庙,对面有戏台。至今,村民称轩辕黄帝为“轩王爷”或“三皇爷”。后来,由于交通不便,先移到县城窑庄沟,后移建到永清堡下。 1943 年,国民党 49 师驻清水时,拆除三皇庙,盖了碉堡,剩下一厢房。

1952 年,有位老红军住过家。至今,人们把永清堡后的地方称作“三皇庙塬”。庙前曾树一“轩辕故里”石碑,系明朝学者胡缵宗所题。清水县城在民国时称“轩辕镇”,解放初称“轩辕区”。县城北 2 公里处的上邦乡。

李崖村有两孔窑洞遗址,曰“轩辕窑”,亦称“轩口窑”,相传为轩辕之母携帝栖居之所。解放前后,窑洞有画廊。此处断崖处有大量的细泥,壁薄红色的龙山齐家文化陶片、灰坑层多处,属龙山齐家文化遗存。考古证明,龙山齐家文化与黄帝同时代。黄帝时代在华夏文明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这个时代继承了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原始文化,特别是仰韶文化的繁荣,造就了当时的酋邦文明,为奴隶制文明奠定了基础。

轩辕黄帝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据史书记载,可以确认至少他的早年生活是在清水渡过的,清水因之称为“轩辕故里”当非妄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