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唐朝高僧,金山寺的开山鼻祖,却误解成“不懂爱”的恶和尚

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俗名裴文德,祖籍山西闻喜县,大名鼎鼎的宰相村。历史上,法海是唐朝的得道高僧,对中国佛教的发展有巨大贡献,深受江苏百姓的敬仰。

此人是唐朝高僧,金山寺的开山鼻祖,却误解成“不懂爱”的恶和尚

只是让人惊讶的是,法海之所以家喻户晓,并不是因为他的“佛法”,而是民间流传的《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主要说的是水漫金山和白娘子被镇雷峰塔的故事。人们大多羡慕和同情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憎恨法海冷酷无情,拆散一对美好的姻缘。

此人是唐朝高僧,金山寺的开山鼻祖,却误解成“不懂爱”的恶和尚

历史上,法海与金山寺、白蛇的确有渊源。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明帝时期,大概在公元325年前后。历经数百年的南北战乱,金山寺早已破败,直到法海来到这里,金山寺才开始重建。民间相传,法海在挖土修复寺庙时,发现了一批黄金,献给了唐朝皇帝。皇帝将黄金返回,当做重建寺庙之用。

此人是唐朝高僧,金山寺的开山鼻祖,却误解成“不懂爱”的恶和尚

据《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原来,半山腰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所以百姓不敢上山烧香。于是法海亲自驱赶白蟒,并没有恶意伤害,只是将它赶入江中。消息传开后,上金山寺烧香的人就多了,法海便在白蟒洞参禅打坐,后来这个洞叫做法海洞。

此人是唐朝高僧,金山寺的开山鼻祖,却误解成“不懂爱”的恶和尚

这便是历史上法海与白蛇的真实故事,法海这样一个高僧,不问世事,怎么就变成“不懂爱”的和尚呢?

这要从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说起,宋朝时期,修炼有成的白蛇变成美娘子白素贞,与青鱼精小青在西湖偶遇书生许宣(许仙的原型)。白素贞喜欢书生,想要嫁给他,可是许宣知道她俩是妖精,受到威胁,非常害怕,于是向法海求救。之后白蛇就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在雷峰塔下。

此人是唐朝高僧,金山寺的开山鼻祖,却误解成“不懂爱”的恶和尚

这个版本的法海还是得道高僧的正面形象,然而到了清朝,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蓝本,法海被塑造成“不懂爱”的恶和尚,《白蛇传》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先是口头传播,后来是评话、说书,再之后就是戏剧、小说等,形式多种多样,直到如今,更有歌曲和电影《法海你不懂爱》。

此人是唐朝高僧,金山寺的开山鼻祖,却误解成“不懂爱”的恶和尚

历史上的法海是个苦行僧,受江苏百姓敬仰的开山鼻祖,从来就没有拆散他人家庭的说法,连白蟒蛇也只是驱赶,而不是伤害。然而,这样一位得道高僧,却被丑化了数百年,令人叹息。

参考文献:《金山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