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当有一天我们老了,是真的老了,牙齿开始松动掉落,眼白开始浑浊,关节开始疼痛,很多事情慢慢不能自理的时候,你是愿意继续留在家里自己生活还是去养老院?当有一天当我们来到生命的终点,你是会选择用尽一切医疗科技手段延长生命还是回家选择接受善终服务?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书的英文原名是《Being mortal》,mortal的名词含义是“凡人”(与神相对),形容词含义是“终有一死的”。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避讳谈死亡,不论是整个大社会还是每个小家,导致我们缺失对死亡的认知和研究。但,我们终究是凡人哪,死亡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不由分说的杀戮。我们总是自以为是,以为还有时间,以为我们会是现代医学的幸运儿,但事实上,我们注定是失败的一方,因为死亡就是自然的规律,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死亡的终点就那里等着我们。我们更要清晰地认识到,救治失败本质上是对生命死亡进程的尊重。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其实从书中就能看出我们国家和美国在养老水平上存在这很大的差距。本来,我的人生目标之一就是攒钱将来去高端养老院,有独立的房间、精美的装修,功能齐全的活动室,训练有素的护士——但这正是作者诟病的,他说其实这一切只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子女,让他们看起来觉得这是个安全、有保障的养老院。但是对于老人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自由体面的生活。

我们常常忽视了一点,在安全和自由的选择之间,我们总是自己想要自由,而希望给别人安全(包括老人和孩子)。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养老院里统一的房间无法摆放各自喜爱的家具,不允许养宠物,必须在规定时间起床,规定时间吃饭、吃药,参加规定的活动,甚至护士们为了节约时间,会直接帮助老人们穿衣吃饭——可是,这又剥夺走了老年人最后一点尊严。当老年人完全无法独立生活后,作者更加推崇是辅助生活机构,老年人住在一个个独立的单元里,有自己的卫生间和厨房,机构里有工作人员,更多的是老人的帮助者而不是管理者,让老年既有居家生活的自由,按照自己的作息和喜好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

医疗的目的是让人回归有意义和有质量的生活,善终服务并非不作为,而是减缓你的痛苦,通过适时的放弃回归最初的宁静。

「阅读分享」生命的终点 我们如何说再见——《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如果有一天,当我老了,或者当我病了,我希望医生、家属和我可以坦然来面对死亡的事情,来商量如何帮助我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日子,有尊严的活着。

愿所有人安享晚年,愿所有逝者灵魂安宁。

愿自己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如《沉思录》说写的那样:“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颗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感激它生于其上的树木”,优雅地跨过死亡这道坎。

供 稿 | 朱湘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