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8月9日,烈日炎炎,县委办干部苟安媛与爱人郑延军驱车前往黄家坝街道岩坪村七星坡组看望帮扶对象黄元德老人。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想象中的凉爽并没有扑面而来,车辆在崎岖的悬崖峭壁边游走,心情却格外紧张。听苟安媛说,要是下雨天或者晚上上下山就要更加小心。说得很平静,不知道要在这陡峭的乡村公路上走上多少来回才能有这样不经意的述说。这一条陡峭的盘山公路与常见水泥路有些细微的不同,平整的路面上多了些纵横交错的痕迹,据说这是因为路太陡、弯太急,防止车辆打滑特意做的。

黄元德一见到苟安媛就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连声说:

“劳烦你们费心了……”质朴的话语饱含了老人的无限感激之情。老人刚从小女儿家住了10余天回来,由于年事高,听力不大好,但精神很好。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现年已78岁的黄元德情况很特殊,老伴去世多年,有一个继子和两个女儿,女儿黄明英、黄明会早已结婚离开了岩坪村。老人虽与继子廖远朋住在一起,但生活却是各过各。苟安媛刚来帮扶时,因为涉及老人的赡养问题,廖远朋和老人以及两个妹妹关系不大融洽,两个女儿并且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上山看望老人了。苟安媛了解到这些情况,意识到寻常的帮扶帮不进老人的内心,也解决不了老人需要的问题。在她看来,物质上的帮扶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解决老人内心对家庭的渴望,赶走他心里的孤独。

所以,每次上山看望老人家时,苟安媛都会带点米、油、牛奶等生活用品,更重要的是陪老人聊聊天、拉拉家常。为了缓解老人家与儿子的关系,苟安媛时常也会带着礼物看望廖远朋,协调他和老人以及两个妹妹的矛盾,并经常打电话给黄明英黄明会,和她们交流老人的事。在苟安媛的努力下,廖远朋主动承担起了老人的粮食和起居,两个女儿也经常到山上看望父亲,兄妹间的关系也走近了。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岩坪村是一个增收难、上学难、就医难、结婚难的“四难”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也是湄潭唯一整村移民搬迁的村。但黄元德老人不愿意搬,舍不得搬。苟安媛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马上就作老人的思想工作,而是充分的和老人沟通。苟安媛发现老人家里水管没有水龙头,而是用绳子系,便在山下买来了水龙头安装好,以便老人用水能够更加方便。可是由于老人不会用,有时停水又忘记关水龙头,最后又用回了绳子。根据这些生活细节和与老人沟通的情况,老人的确不大适应现代的生活,加之年岁已高,对故土非常依恋,苟安媛理解了老人不愿意搬下山的原因。

“就是我们,也没有走得这么勤,也没有想到父亲到底需要什么?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惭愧,是她让我们兄妹间的关系恢复如初,是她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儿女。”黄元德的大女婿谢廷方说。为了表达对苟安媛的感谢,今年7月初,谢廷方和妻子做了一面书写有“干部就是一面旗、帮扶帮到群众心”的锦旗专程到苟安媛驻村所在地岩孔坝村送给她。(彭剑 张隆)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往期精彩回顾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脱贫攻坚群英谱」苟安媛:帮扶帮到群众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