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帥臨終時的遺憾:「就是一輩子沒吃過飽飯!」

(李學成)作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國家的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同志,他臨終時的遺憾竟然是一生沒有吃過飽飯!這是我們難以想象,更是我們無法接受的事實。

朱德,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886年12月1日出生於四川省儀隴縣一個佃農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進雲南陸軍講武堂。後在雲南參加辛亥革命武裝起義。1915年12月參加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戰爭。1917年7月任滇軍旅長,在四川參加反對北洋軍閥段祺瑞的護法戰爭。1921年春任雲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司令官,雲南省警務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等職。1922年8月為尋求革命真理赴德國,在柏林結識周恩來和其他共產黨人,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7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軍長。

朱德元帥臨終時的遺憾:“就是一輩子沒吃過飽飯!”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轉戰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隨後又和毛澤東一起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後,朱德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大家都知道,朱德總司令在我軍的地位無人能比,1955年授銜時,眾望所歸地被授予第一元帥的軍銜。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直到1976年逝世,朱老總在21年的時間裡,從未領過元帥的工資。

朱德元帥臨終時的遺憾:“就是一輩子沒吃過飽飯!”

在中南海,朱老總家裡是比較有名的困難戶。據說,當年住在中南海的中央領導幹部中,朱德、劉少奇、陳雲這三家是有名的困難戶,原因都是家庭成員多,需要接濟的親戚多,而朱家尤甚。

中央辦公廳曾設法給予他們補助,但他們都回絕了,有的則在得知補助後,逐月退還了。

當年,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領袖,定的是一級工資,但根據毛澤東的建議,他們拿的都是四級工資,也就是400多元。絕大多數人的工資,都是隨著參加工作的年限而遞增,而這幾位最高領袖,又響應了毛澤東的倡導,工資實行“遞減制”。

和黨政幹部相比,軍隊幹部的薪金要稍微高些。朱德功高德勳,完全可以拿元帥的工資。但他以已經不在軍隊中擔任實際職務為由,堅決不拿元帥的工資。

這樣一來,他和康克清兩個人的工資加在一起,才頂一個元帥的工資。兩位老人日常生活,再加上十幾個孩子的吃、穿,上學的費用,還要接濟家鄉的親戚等,有限的工資就變得緊緊巴巴了。

到了60年代,因特殊的環境,軍隊中的待遇要高於地方,所以元帥的工資也比朱老總平時領的工資要高。夫人康克清就提議,是否可以改領元帥的工資,讓家裡寬裕一點。

康克清提出這樣的建議,當然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家裡吃飯的人太多,光靠兩個人的那份工資,根本不夠用。有一個月,因為來家裡的客人多,還借了別人50多斤糧食,第二個月只能吃菜糊糊。但是,朱老總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困難時期,爺爺帶領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孫輩們,在中南海住所空地上開出一片菜園,茄子、白菜、辣椒這些都種過。爺爺還很會用地,中間種些什麼,邊上種些什麼。奶奶在工作之餘不但幫助爺爺管理菜地,還帶領我們採摘野菜,如薺菜、苦菜、榆錢葉等和糧食拌在一起做成菜窩窩吃。

據朱德元帥的外孫劉建回憶說:“我記得是七十年代,爺爺曾感嘆地說:我這一輩子沒吃過飽飯!我不理解是什麼原因,就問我媽說,爺爺生活條件這樣子,總比老百姓要好一點,他自己為什麼說他吃不飽飯呢?我媽媽解釋說,因為戰爭年代,不管長征也好,抗日戰爭也好,解放戰爭也好,沒什麼吃的。解放以後他又得了糖尿病,想吃也不能吃了。”

川人好吃,會吃,能吃,但朱德卻享不了口福了。

劉建笑道:“因為他有糖尿病嘛,不讓吃辣的、油的、甜的,炒菜都是給他單列出來,四川人炒菜要放糖,要放辣椒,他的菜不能放辣椒,也不能放糖。”“我們坐到一起聽爺爺給我們講故事。講一會兒,他就把手伸到旁邊的餅乾盒子裡,裡面裝的是烤的麵包幹、饅頭幹。那是在鍋爐旁邊烤好的,他從裡面掏出一塊,咔吧咔吧地嚼,就是啃饅頭幹。”

在劉建的記憶中,當年,經常在中南海食堂吃飯的中央領導有劉少奇、楊尚昆和朱德三家,楊尚昆一家只有四個人,老兩口和老二楊紹明、女兒妞妞。而朱家則是老少十幾個,相比較,朱家的飯菜質量自然要差很多,只能吃大鍋菜,而且常常不見葷腥。

康克清為了保證朱德的營養,每次給他單獨做一點相對好一點的菜。結果,菜一上桌,十幾雙小睛睛立刻饞巴巴地望著,朱德也捨不得吃,只好就分了,每個孩子吃一點。

朱德元帥臨終時的遺憾:“就是一輩子沒吃過飽飯!”

有時,鄰桌的楊尚昆看到這種情況,便主動端著自己的菜過來:“來來來,換一換,把你們家的菜給我一些。”就把自家的扒拉著給了一群孩子。

朱老總從小出身貧寒,有時連飯都吃不上,在滇軍當上軍官後稍微好些了,但朱老總一直對自己要求很嚴,致力於革命事業,從來不講究吃喝。轉投共產黨後,更是以身作則,跟普通戰士們一起喝南瓜湯。

建國後,有條件改善改善了,朱老總卻又患上了糖尿病,不敢吃好吃的東西。因此,朱老總的一生,在“吃”上都沒有享受過。

有一次,廖承志和夫人經普椿到帥府拜訪,倆人聊得很熱烈。時近中午,康克清就說:“時間不早了,你們就在這吃飯吧。”因為廖承志同樣有糖尿病,而且心臟也不好,夫人經普椿不想讓他在朱家吃飯,說:“我們還是回家吃飯去。”但廖承志卻高興地說:“好!老總請我吃飯,那我就留下吃飯了。”

其實,他主要是想在外面能吃點好的,因為他在家裡也是受到嚴格限制的。

廖承志興奮地說:“我能不能吃點回鍋肉啊?”

康克清說:“我們這個孫子也好吃肉。劉建,你趕快去告訴師傅,做一份回鍋肉。”

一會兒,師傅上了挺大一盤迴鍋肉。廖承志一看樂了,高興地吃起來了。他這一吃,讓陪客的朱德饞得不得了,眼睛一直在盯著那盤子,想吃又不敢吃,因為康克清在一旁看著呢。還是劉建趁奶奶不注意,趕緊夾了一片給爺爺送到嘴裡。朱、廖二人相顧一視,呵呵地樂起來。

後來,朱德臨終時還對康克清調侃說,“我這輩子沒有什麼遺憾的,就是沒吃飽過”。

朱老總的女兒朱敏曾回憶說:“父親始終保持著戰爭年代的儉樸作風。他每頓飯差不多都是一碗米飯、一小盤素菜、一小盤自己家裡醃的泡菜,另一盤菜裡幾片肉,一小碗湯。他的衣著也很簡單,幾件較好的衣服只有接見外賓或外出時才穿,一回到家裡就換上舊衣服。他的內衣、毛巾都破到不能再補、無法再用時才換新的。他床上鋪的褥子、床單,蓋的被子也都用了30年,上面打了不少補丁。

他對我們說:衣服被子只要整齊乾淨,補補能穿能蓋就行,何必買新的?給國家節約一寸布也是好的,這比戰爭年代好多了,那時一件衣服要穿好多年。”

自嘲一輩子沒吃過飽飯的朱德,曾專門請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吃過一次飯。

朱德和徐特立是好友,兩人經常一起散步,談詩論文,兩人年齡正好相差10歲。1963年1月29日,兩人在桂林爬上疊採山後,彼此還唱和了兩首詩。

一次,兩人談論完了,朱德跟徐老說:“今天我請你吃頓好飯吧。”徐特立說:“你這個窮老摳,能有什麼好吃的!”

“你不用推辭,保你滿意。”

“那我就打擾了。”

徐特立知道朱德的飯食不強,有時看到他粗茶淡飯,還會勸幾句,說年紀大了,需要講究點營養啦。今天朱德要請客,莫非真的弄來了什麼好吃的東西?

很快,一盤子燒餅和兩大碗豆腐腦兒端了上來。徐特立禁不住笑了:“這就是你朱總司令、國家副主席招待貴客的上等好餐嗎?”

朱德幽默地說:“你不要妄加評論,吃完了再說。”

徐特立:“我算服你啦!”

其實,注重節儉,反對奢侈,是他們那一代人的共性,只不過每個人的所作所為不同而已。

朱德元帥臨終時的遺憾:“就是一輩子沒吃過飽飯!”

朱德住處的衛生間設備簡陋,地方狹小,洗澡盆又高又笨,進出很不方便。朱德年紀又大,又高又滑的盆很容易發生意外。

為了他老人家的安全,管理部門幾次建議把浴盆改低一點,再裝一個噴頭,好讓他坐著淋浴,可他說什麼也不同意,理由就是:“國家用錢的地方多得很,我這裡已經很好了,再翻修改裝,又要浪費錢財。”

1976年朱德住院後,工作人員趁機把浴盆改裝好,心想即使遭到老人的批評,那也心甘情願!遺憾的是,這個新裝的浴盆他一次也沒有用過……

朱德住院期間,居然得不到醫院的治療。政治上整不倒,林彪、江青一夥就從肉體上對八十多歲的朱德進行折磨。朱德尿糖原本就高,身體一度很壞,而林彪則指使總後不給其認真治療。

據朱德原警衛員陳鳳歧等人回憶,301醫院對朱德的治療採取了百般刁難:其一,有的護士在朱德起床打針時,將被子一撩,使病人露出半個身子,故意凍他;其二,朱德心臟不好,血壓高,年齡大,住在醫院南側,應開南邊電梯,但醫院怎麼也不同意給其方便,只有轉到北邊電梯。而北邊電梯遇到有黃、吳、李、邱在這裡時,別人都不能用,朱德知道後每次都步行下樓;其三,黃、吳、李、邱稍有不適就去301醫院,名為治療,實則休息,醫院都加特護。而朱德這麼大年紀,從未給予過特護,有時連找人都難……

1976年7月6日下午,由於感冒引發併發症,90歲的朱德走完了坎坷而輝煌的人生旅程,完成了他“革命到底”的偉大夙願!

朱德同志堅持做人民公僕,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從佃農之子到共和國元帥,這一特殊的人生歷程造就了朱德同志對黨、對人民的熾熱感情。朱德同志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密切聯繫群眾,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朱德一生光明磊落、襟懷坦蕩,堅持真理、顧全大局,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時刻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把一切建樹和業績都歸功於黨、歸功於人民,從不居功自傲,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朱德同志反覆強調,共產黨人要求自己比要求別人要嚴格一些,有功先歸群眾,有過勇於擔當。

朱老總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艱苦樸素、清正廉潔,始終以普通一兵和勞動人民普通一員的姿態出現,保持勞動人民本色。朱德同志對同志敦厚慈祥,關心體貼,以誠相待。朱德同志對親屬要求十分嚴格,經常教育後代,“老百姓怎樣生活,你們就怎樣生活”。

朱德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朱德同志參加革命近70年,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幾個歷史時期,經歷過許多磨難和險境,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愛戴和崇敬。

毛主席稱讚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榮”。這是黨對朱德同志的最高評價,這是人民對朱德同志的最高評價。

朱老總的光輝形象和偉大業績深深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朱德同志身上集中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和崇高品格,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朱德同志在為黨和人民的畢生奮鬥中表現出來的堅定理想信念、崇高思想品格、高超政治智慧,是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