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在讨论一个什么问题?

《拿来主义》在讨论一个什么问题?

标签: 马翼锋 高中语文 教材研究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讨论的如何对待外来文化遗产问题吗?是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全盘继承”和“全盘否定”的错误思想吗?

对于“文化遗产”的问题,确实存在着“全盘继承”和“全盘否定”的错误,但《拿来主义》却不是针对这两种错误的批评,也不仅仅是谈“文化遗产”问题。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遗产”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如文学遗产、医学遗产等。 “文化遗产”应该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它大致应该包括文字、文学、思想、主张、文化成就(自己国家和别的国家)的历史遗存。从“拿来”二字看,它没有用“文化遗产”限定,我们不能替鲁迅先生加上这个限制。从“闭关”来看也不是只把外国文化遗产“闭”于“关”外,而 “送去”的也不仅仅是“文化遗产”。鲁迅先生说:“别的且不说吧,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有……”鲁迅先生这里谈“送去”只是把“学艺上的东西”作为一个例子,例子并不是全部,由此引申出本文的主题为“如何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是对“举例”的作用不清楚的表现。而“学艺”也不是“文化”的同义语,而在“学艺”之中的“新画”、“梅兰芳博士”无论如何不能说成是“遗产”,把这些都给学生讲成“遗产”岂不过份?

至于第二段的“礼尚往来”,也不是仅在“学艺”方面的交流叫“礼尚往来”;第三段里的名词“光”、“热”、“煤”、“礼品”、“残羹冷炙”更不是指“学艺”;第四段第五段的“抛来”、“抛给”、“送来”的也不是专指“学艺”,第六段的“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除电影”可算“学艺”上的之外,其他也不属于“学艺”;第八段?“大宅子”以及孱头、昏蛋、废物的三种表现也不单属于“学艺”,第九段的“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更不是单属于“学艺”。因此从文章的内容看,“拿来”并非专指“学艺”,也不是专指“文化遗产”。至于最后一段中“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拿来”也不专指“遗产”;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仍不仅仅是“拿”“遗产”。所以把《拿来主义》的主题定为“对继承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批判,就很难说通了。

那么,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在谈一个什么问题?实际是在谈与外国交流的问题,是包括各个方面的“礼尚往来”和应该有的正确态度,绝不是仅仅指拿“外国的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