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注意的5點!

乖巧的孩子從來不是天生的,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可是什麼樣的孩子算是乖巧、聽話的呢?乖巧的定義又是什麼呢?他/她要乖巧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呢?你又是否可以保證乖巧過度是不是木訥呢?

如果司馬光是個乖巧的孩子,他不會去砸缸;如果華盛頓是個乖巧的孩子,他不會為了實驗斧子鋒不鋒利去砍爸爸的櫻桃樹。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當中,從來不會把砸東西、砍果樹作為評判孩子乖不乖巧的標準。

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調皮搗蛋未必是壞事,家長只有善於觀察孩子,比如孩子喜歡什麼,有什麼特長同時加以引導,這才是正確的家庭教育。

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導者,也是主宰者,父母的方向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走向。

良好的家庭教育會隨著好的家風一輩輩傳下去。

那怎麼樣才能教出乖巧懂事的孩子呢,以下5招相信會對大家有用。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注意的5點!

一、思想力:三思而後行

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

身為家長,對待孩子要做到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在自身方面多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正確、理智的示範。

二、行動力:決不能拖拖拉拉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強化孩子的行動力,引導孩子去做那些不敢做、不想做、不易做的事情,在具體行動中發展孩子的行動力,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則,需要立即去做的事情就馬上去做,不要拖拖拉拉。如果有做不到的地方,一定要跟孩子解釋,並且答應孩子會在什麼時候去做。

培養孩子的行動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慢慢教導,從生活中的各個小事做起,更要以身作則。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注意的5點!

三、自制力:不要放縱自己

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自制力不好,尤其體現在學習方面。但是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自制力卻好得讓人哭笑不得。比如玩遊戲可以玩幾個小時也不休息,瘋跑起來,即使很累也要繼續玩等。

這說明孩子也有自制力,只是表現在不同的方面。

當孩子遇到自己喜歡的事物,自制力就會非常強。如果因為內在的原因而成為障礙,家長不要責怪孩子沒有自制力,而是要找原因、想方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信心和適度的上進心,同時注意幫助分析問題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去解決,那麼孩子自制力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公正力:獎罰分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要的批評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推進劑和催化劑。適當的獎勵也能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興趣,增加孩子對新鮮事物的熱愛度。但是,如果在不該獎勵的時候獎勵,或者該懲罰的時候卻有孩子還小啊、不懂事、長大了就好了這種想法,對孩子的成長就會有很大的影響。

家長要做的,應該與孩子共同監督,賞罰分明,互相制約,引導孩子學會做到公平、公正,才能更加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注意的5點!

五、籌備力:凡事預則立

很多父母覺得,讓孩子養成“凡事預則立”的習慣並不重要。其實不然,從小要教育好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所準備,提前做好籌劃,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想來,當孩子親身體驗到籌備的重要性之後,凡事也都一定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吧。

孩子出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家長們應該掌握方法論,正確對待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變成讓其他孩子也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同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通過“身教”能夠重新梳理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幸福觀等觀念的過程,對自身的成長也有一定的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