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金经理有规模半径|基金经理的不可能三角形之三

为什么基金经理有规模半径|基金经理的不可能三角形之三

接上两篇“私募冠军的魔咒”、"兴*合宜净值破1"两篇系列文章分,资管行业还存在着一个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形”,那就是高收益率、低波动风险、产品管理规模大,不可能同时实现。作为系列的最后一篇,我们将从规模角度来讲一讲。

为什么基金经理有规模半径|基金经理的不可能三角形之三

图1:基金经理不可能三角形

产品一旦规模大了以后,如果在个别资产上投入的权重不够,那么盈亏对于产品的影响也就体现不出来。但是一旦投入的权重巨大,进出都有可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并且一旦股票逻辑看错,止损的难度也会增加,回撤就会非常的巨大。

如果说为了控制回撤,增加流动性,去配置一些类债权的资产,那么就牺牲了盈利的进攻性。另外可能一段时间基金经理策略正好契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产品可以取得不错的收益,但是时间一旦久了,可能会碰上投资能力的均值回归,投资风格与市场切换跟不上,收益水平表现平平也是很正常的。

选择市场上,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经理进行验证

选择投资年限超过5年、年化投资回报率大于5%、管理规模大于70亿的公募基金经理进行研究。横坐标代表的是基金经理的年化回报率(X)、纵坐标代表是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Y)、汽包的大小代表的是基金经理的年化波动率。

为什么基金经理有规模半径|基金经理的不可能三角形之三

图2:基金经理年化投资回报率、管理规模、年化波动率(数据来源:Beta数据库)

随着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增大,基金经理的投资回报率是呈现下滑的(谢治宇异常点,基金经理不可能三角形之一已经解释)。易方达的宋昆管理规模244亿,但年化投资回报率只有8.7%,年化波动率28.7%,富国基金的魏伟管理规模179亿,年化投资回报率是24.3%,年化波动率是25.5%。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越大,在考虑风险分散,不重压个股的情况下,收益率就会平平。

当规模无限增加,高收益和低风险可能同时存在吗?

为什么基金经理有规模半径|基金经理的不可能三角形之三

你觉得是年化4%的余额宝投资好,还是年化5%的银行理财投资好,还是年化8%的固收产品投资好,还是年化15%的股权产品投资好,还是100%的赌大小好,或者是收益万倍的彩票投资好。

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关键看谁要买,投资者偏好是什么。

不可否认,某些量化策略或者CTA策略,可以同时实现高收益和低风险,但这类策略的容量绝对不会大,一般也就几百万。如果有人告诉你,它的策略非常好,容量极大,回撤又低,收益又高,那肯定是一个骗子。

当基金规模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高收益和低风险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量化策略和CTA策略的基金经理投资半径一般只有几百万,个别可能有上千万,超过这个范围,要实现高收益必定要承受非常大的波动。偏好成长股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半径肯定是低于偏好价值股的基金经理管理半径,因为整体来看成长股市值远低于价值股市值,一旦买入的量多了,进出更容易对价格产生影响。

兴全基金的董承非投资经验丰富,旗下基金业绩非常的优异,但最近5年他旗下也就管理2只产品分别是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和兴全新视野定期开放混合型,规模一直维持在200亿上下,目前兴全新视野定期开放混合型暂停申购赎回,根据Beta数据分析董承非比较舒适的管理规模也就是200亿左右。兴全基金的谢治宇、蓝海韬略的苏思通,在管理规模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之后,基金经理可能就不得不改变投资策略,最后的收益率表现平平就非常可以理解了。

通过大数据分析总结每个基金经理的舒适管理规模半径(能力半径)是非常有意义的,BETA致力于从至少30个维度全面刻画各基金经理的特点,帮助理财师选得明明白白,投资人投的清清楚楚。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查净值

查违约

查黑名单

聪明的理财师都在用

查私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