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吉字連號大掌柜佘耀圖

在晉中市榆次區路家巷,矗立著一處三進式大宅院,經過近一個世紀的風雨剝蝕,已顯得有些破敗,但仍能透現出它昔日的輝煌。特別是牆頭高砌的一排“吉”字,非常獨特而醒目,似乎在默默地昭示著它的過去,訴說著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這就是一代晉商佘耀圖的大宅院,佘氏孫輩們出生的地方。

一、路家巷24號院

位於榆次老城南門外南關的路家巷,在清朝和民國年間是一條很有名氣的商業街。其郭門裡的南閣北街,是一條坐東朝西的坡形街道,路口北側曾是“晉豐隆”字號,南側為一個小雜貨店。沿巷道東去,路北第一個大門是釀造廠,隸屬於“晉豐隆”,一年四季,巷子裡酒醋溢香。正對著路家巷口,遠遠望去是一座高臺階的“火神廟”,廟不很大,像一個四合院,但香火不斷。逢年過節或婚喪喜慶時,人們則利用其高臺搭臺唱戲或舉行法事活動。路北是“關聖帝君廟”,肅穆莊嚴。再往深處到小東門械根下,就是著名的“泰山廟”,其建築藝術之佳之雅之巧堪稱一絕!不幸的是早巳被徹底毀掉了。佘家的24號院就與關帝廟毗鄰。如今,佘氏孫輩在世的也都已年過花甲,大哥餘國榮83歲,小妹佘國芬也60多歲了,但大家對小時候佘家大院的情形仍記憶猶新。據他們回憶,當年佘家在路家巷有三處宅院和一處未完成的私家花園。現在留存的只有24號院。

餘家24號院是一處三進式大宅院。拱形大門開在左下方,俗稱“搶陽”。大門扇上包被鐵製護板,鑲優美圖案,裝虎頭銅質大釦環。門楣上方鑲有“書香門第”磚雕。大門兩側一對石獅雄視左右。大門右側為大平臺,門前條石臺階層層壘高,超出地平線2米左右。牆頭高處砌著十個“吉”字,既象徵吉祥,又暗示先祖創業於“吉”字連號,同時也表明了佘、宋兩家密不可分、非同尋常的關係。

前院大門正對面是照壁,供著土地爺神位。院中東、西、南房各三間,均為古式瓦房。拾級而上,進人中院垂花門,已是雕樑畫棟,石墩、木柱和門旁的石鼓都精雕細刻,和諧而莊重。中穿堂西屋對面牆上是“八仙過海”、“王祥臥冰”、“老萊子戲親”的彩繪,栩栩如生。中院東、西兩屋住著老三汝俊、老四汝寬。南房高大,穿堂左側為賬房和庫房,經門前進入偏院即廚房院。中院和上院之間是一道花牆,中間的月亮門為一俄式拱形門,上刻“紫氣東來”四字。門旁有楹聯,只是年長日久,字跡已很難辨認。透過月亮門,看到上院正中立一塊大壽屏,上雕松鶴壽星,周圍魚缸花盆,成一景觀,以擋住正廳,所謂“家不露家是好家”。

進入上院,最引入注目的是五間豪華正廳。屋瓦飛簷,雕龍繪鳳,廊下四根大柱巍然矗立,彩畫鍍金,一片錦繡。人稱“進了佘家院,好比金鑾殿”,雖說有點誇張,卻也說明了當時大院的氣勢。正廳除供著佛祖和祖先香案外,還排列著許多書櫥,裝有《康熙字典》、《文心雕龍》、《本草綱目》、《資治通鑑》、《古文觀止》、《儒林外史》、《今古奇觀》、《關林廣記》及五經四書、唐詩宋詞等圖書。書櫥前放一大案,上置裝有文房四寶的硃砂筆筒、漢白玉雕刻文具盤,各種工藝器皿等,十分考究。時家規要求男女老少都要習五棋書畫,要具有一定學識,即使婦道人家也要知書達理,應有大家風範。上西房住長子汝英,下西房住長孫國榮。上東房是佘耀和夫人白素貞的屋子,屋進而陳放楠木傢俱,莊重典雅,外屋牆上掛著佘耀圖才友張之洞的巨照。下東房住著孫輩的媽媽(媽媽)們。從中院通過左側偏院即廚房院,進入棧房院,是貯藏貨物、停放車馬和接待留宿來往客商的地方。佘家的興衷成敗便和這處院子維繫在一起。

二、佘耀圖與宋家

說起晉商榆次宋家,人們都耳熟能詳,把宋繼宗稱為晉商鉅子,知道他在清末和民國年間創辦了十大“吉”字連號,後來又投資興辦魏榆電器廠、魏榆麵粉廠和晉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曾於1921年被推選為榆次商會會長,是山西民族工商業的開創者之一。而他的大掌櫃佘耀圖卻鮮為人知。殊不知沒有佘耀圖就沒有十大吉字號,沒有佘耀圖就沒有宋家當年的輝煌。

佘耀圖(1856—1926),出生於榆次南營村一個書香門第之家。關於其祖籍,相傳有兩種說法:一說祖籍直隸,先祖逃難到此;一說先祖系佘太君孃家之後裔,隨宋軍傷戰到此,南營、北營即當年宋朝的軍營。南營生有二子,祈福不求貴,為其子取名爾泰、爾康,只望後代平安康健。佘耀圖即出於爾泰門下,取堂名為“養和堂”。

佘耀圖從小聰明睿智,後因故輟學,隻身進城謀生。他在榆次設法向在塞外古北八溝(平泉縣境內)經營獨資企業“吉大升”的東家宋寶森老先生借到一千吊錢,相當於一千兩紋銀,開了一個小書畫店,後又相繼開了中藥店。由於買賣做得活,有適應市場需求,生意蒸蒸日上。轉而他去天津買賣棉紗,先從一件兩件做起,直到以20萬兩白銀大量收售,獲利頗豐,還清了宋家的借款,一舉成名。因此受到宋老先生的器重,把他聘為大掌櫃,並讓其子宋繼宗和餘耀圖結拜為生死弟兄。從此,佘耀圖把自家的生意轉託別人,一心一意為宋家經商,從一而終。

宋繼宗(1878—1931),又名啟英,字雋臣,生於榆次大張義村。其父宋寶森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病逝時,他剛剛17歲。宋繼宗秉承父志,在長他12歲的結拜兄長餘耀圖的幫助下,到塞外慘淡經營起了父親留下的“吉大升”字號。後來,餘耀圖又協助他在榆次城發展“吉”字連號。從清末到民國初年,陸續辦起吉泰隆、吉泰公、吉豐厚、吉串成、吉履謙、吉履恆、吉玉恆、永吉當、吉生慶等9個商業字號,加上吉大升,並稱為十大吉字連號,經營範圍包括了糧、棉、油、綢緞、布匹、百貨、木器、典當、錢莊等各個行業,囊括了城鄉人民吃、穿、用的主要方面。

三、佘耀圖掌管“吉”字號

佘耀圖受聘宋家後,首辦的第一個字號是吉逢成綢緞莊。據佘家孫輩們回憶,吉逢成有五間門面房,古式建築,金字牌匾,貨架上擺滿了綾羅綢緞。其後院設有賬房,同時也是吉逢厚的營業場所。吉逢厚雖然沒有掛錢莊或票號的牌匾,但實際業務是信貸和匯兌。吉字號總是顧客盈門,生意十分紅火。1926年佘耀圖去世後,二掌櫃範慶餘接替管理。至今,佘國蔚還記得小時候每天晚上陪父輩去吉逢成看熱鬧的事。他說,那時的電燈不太亮,還得點汽燈,曾流傳有“山漢進城,沒有見過電燈,電燈著了,山漢嚇得跑了”的笑談。他還記得有人把旱菸袋對著汽燈點菸撞破紗罩使汽燈滅掉的事。日軍侵佔榆次後的一天夜裡,吉逢成突然失火,父輩被店裡叫去滅火,搶救貨物。事後,吉逢成和吉逢厚合併為“復聚興”。

吉逢成綢緞莊是餘耀圖的創業之始,得意之作。他在瞭解市場情況、掌握商業信息的情況下,派二掌櫃範慶餘和夥計們攜巨資到天津、河北和山西各地大量收購棉花,做布匹和絲綢生意,一舉成功,為以後陸續創辦其他吉字號打下了資金基礎,也積累了經營管理經驗,更贏得了東家的充分信任和器重。

大約在清朝末年民國初年,胄字連號陸續建成,形成了自己的商業群體,擁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這時,洋人洋貨開始湧人中國市場,中國民族工商業也開始發展起來。接受過清末洋務派首領張之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宋家東家、掌櫃萌發了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工商業的思想。於是,餘耀圖積極籌劃,協助東家於1919年與榆次張治文、高壽蠻和清徐王捷三合夥興辦了義聚煤油股份公司,為美孚煤油公司代銷煤油;同年,又與趙戴文、徐一清、賈繼英等30人共同發起並投資195股創辦了晉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1921年,又投資7萬元參與興辦了總投資為16萬元的榆次利晉織染有限公司;1923年,興辦了魏榆電器廠,使榆次縣城在20世紀20年代就率先用上了電燈照明。佘耀圖也與東家一起,成為開創山西近代工商業的先行者之一。佘耀圖是否自己也曾人股這些企業,現在尚無可靠的史料證實,但根據其後人所說的上世紀80年代曾有過榆次晉華紡織廠通知他們家去領取股份分紅的事情推斷,不是沒有這種可能。佘耀圖還在省外投資張家口“天一香”茶莊、天津“瑞寧霞”茶莊和太原“義興”茶莊(解放後,義興茶莊分為太原鍋爐廠和永和搪瓷廠)。

佘耀圖不僅有膽識,會經營,而更為貴重的是他有高尚的人品。他十分講義氣,為東家做事忠心耿耿,一切以東家的重託為重,以東家的利益為重,不惜放棄自家的生意,而且從一而終。他雖然執掌大權,但從不圖私利,從不讓自己的子女進宋氏企業,他把自己的大兒子佘汝英外放到漢口漢冶萍公司和天津義聚興字號做事,卻把二掌櫃的兒子範喜順放在了吉逢厚,足見其為人。早在1882—1884年期間,山西巡撫張之洞微服私訪榆次時,餘耀圖偶與之結交,並被賞識,受贈巨照一直襬放在佘氏堂屋。佘耀圖後來將大兒子汝英送到漢口張之洞創辦的漢冶萍公司做事也說明他們之間的關係密切。

1926年,佘耀圖去世,五年後,宋繼宗也因病離去。此時,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罪惡的侵華戰爭。盧溝橋“七·七”事變後,佘、宋兩家雙雙走向敗落。佘家孫輩們還記得,兩位老人去世後,吉字號那些厚厚的賬本就成堆地放在佘家的正廳,直到解放後化為灰燼。

四、佘耀圖的家教家風

餘耀圖的堂號為養和堂。養和堂下出五男二女,五男為汝英、汝賢、汝俊、汝寬、汝勵,其堂名分別為臻德堂、茂業堂、吉安堂、祿安堂、福安堂。二女為春娥、秀娥。長子汝英,字志豪,會英文,有很深的書法功底,曾在任山西巡撫湖廣總督、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的張之洞於漢口創辦的漢冶萍公司工作。二子汝賢、三子汝俊早逝。四子汝寬,字寫得好,並擅長二胡,先跟著父親在天津德義豐錢莊做事,後在太原帽兒巷開德華金店,因日軍侵華而破產。五子汝勵年少不能自持,分到的財產又被人騙光,其妻無奈,帶著腹中孩子離去。妻子離去後,有殘疾的汝勵跛著腿靠勞動帶大兒子福元,受盡了苦,直到1980年以後才憑勤勞致富,過上了好日子。

佘耀圖非常重視家教家風。他生活的時代處在****戰爭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深切地體會到了中國所遭受的苦難和屈辱,又於清末接受了洋務派開明開放的思想,所以對後代的要求是愛國家,不畏權貴;愛平民,多行善舉;愛學習,自立自強。他協助宋家經營商業,特別是後期協助宋家發展民族工商業,不只為報答宋家的知遇之恩,而更是為使國家不再受外國欺侮,把宋家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他幫助過許多人,但他從不圖回報,甚至不讓別人知道。他曾幫助一位叫戴耀吉的人在省城開了一家濟生商行,後改為濟生中藥莊,據餘家孫輩說,他本不叫“耀吉”,是為了感謝佘家對他的幫助並紀念佘耀圖而改叫“耀吉”的。他愛學習,自立自強,一生身體力行,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子孫後代。日軍佔領榆次後,佘家門上尚貼著“過新春莫忘國難,雪大恥當圖救民”的對聯。他去世後的一天,日軍半夜抓人,一位女工上門求助,他的長媳齊向榮將該女妥善安頓,直到翌日又助她安全轉移。他的長孫佘國榮為八路軍送傳單,差點被日軍抓獲!抗戰勝利後,閻錫山手下一個姓卜的高幹,讓人作媒說親,想娶佘氏孫女國蘭為妻,被佘家婉拒,這充分體現了佘家不結交權貴的家風。

佘耀圖的子孫後代,不負先祖期望,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各有建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佘氏後裔120多人中,獲有學士學位的23人,碩士學位的1人,博士後1人,獲得高、中級職稱和大、中專學歷者21人。他們中有從事醫療醫學、圖書出版、土木建築、工業機械等工作的,也有投資辦廠搞實業的,都在不同領域為國家和社會默默地奉獻著。

(本文所用資料由佘國榮、佘國蘭、佘國蔚、佘國芬等提供,謹表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