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题解

“屈原放逐,著《离骚》”,即屈原被放逐,却写成了长诗《离骚》。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屈原著《离骚》

人物简介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屈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端午怀古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屈原

成诗过程

屈原自幼聪明好学,嗜书成癖,在乡学读书时,常常是第一个离开书房,但到天黑还没回家。家里人急坏了,姐姐出去找他,邻里也帮着寻找,但都没找到。晚上,屈原自个回到家里,也没有向家人吐露去哪儿了。第二天,姐姐女媭偷偷地跟在他后面,才发现他放学后跑到一个天然石洞里诵读楚国民歌。他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就连姐姐走进山洞也全然不觉。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七绝《屈原》

屈原长大后,常常去找樵夫、猎户、渔翁、蚕女、巫师和庙祝们采集民间歌谣,然后在石洞里记录、整理、吟诵。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种顽强学习、虚心向民间求教的精神,把这座石洞称为“读书洞”。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读书洞

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故从小就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前321年,秦军犯楚,时年19岁的屈原才华初露,组织当地青年奋力反抗,沉重打击了外敌的入侵。前320年,屈原应楚怀王之召进京,任鄂渚的县丞;前319年,升任左徒,并出使齐国。由于屈原学识渊博,志向远大,深谙国家兴衰之理,且娴于辞令,擅长外交,故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在怀王的支持下,屈原开始变法改革,并推出了一系列法令,楚国民心沸腾,形势因之大变。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影视中楚怀王

上官大夫靳尚妒忌屈原的才能,欲在怀王面前争宠。有一次,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写好后尚未定稿呈上,靳尚想据为己有,屈原没有给他,他就向怀王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平制订法令,无人不知,每颁布一项法令,屈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谁也写不出来。”怀王听了很生气,就和屈平疏远了,并罢黜了屈原的左徒之职,让他任三闾大夫。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靳尚

前313年,屈原首次被流放汉北。这一年,楚怀王两次兴师伐秦,均败;次年,再次发兵抗秦,再败。于是屈原重新被启用,出使齐国,联齐抗秦,但这仅仅是楚怀王的权宜之策,随后屈原又被疏远。前304年,秦楚复合,由于这与屈原政见相反,屈原只好再度避地汉北。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影视中楚怀王与郑袖

前302年,齐、魏、韩三国联军攻楚,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为人质,请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发兵救楚,击退了三国联军。次年,秦国一大夫在与太子横私斗中被杀,横惧怕昭王怪罪,私逃回楚。于是,秦楚交恶,秦国由此频繁攻楚。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楚军图

屈原学识丰富,且“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他志向远大,忠君报国,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但遭到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的不断打击和排挤,而楚怀王又听信小人谗言,不仅疏远他、放逐他,而且采用了与屈原完全相左的内政外交政策,使国家利益屡屡受损,最终为强秦所灭。屈原虽有治国之才、报国之志,但政治理想却不能实现,故忧愁幽思,发愤以抒情,写成了情感深挚、文辞绚烂的抒情长诗《离骚》。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屈原望月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该诗以诗人屈原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他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像,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屈原

《离骚》是中国爱国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屈原的遭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经历过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可以说,哪里有士子之不遇,哪里有节操之坚执,哪里就有屈原的英魂。屈原精神既是安顿历代文人士子痛苦心灵的家园,也是砥砺志士仁人坚贞操守的金石。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屈原故里

屈原的艺术创造,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对后世的文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诗经》为代表的“风”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骚”,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石和古典诗歌的两个最高标准。北宋宋祁称屈宋《离骚》为辞赋之祖,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可“与日月争光”。

“发愤著书”说之屈原放逐著《离骚》

离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