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山西省黎城縣調研紀實(下)

下午,團隊先後參觀了抗日三週年紀念塔、冀南銀行舊址,對黎城縣作為抗戰大後方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抗戰三週年紀念塔稍作休息和調整,中午,團隊成員前去參觀了黎城三週年抗戰紀念塔。
7.27山西省黎城縣調研紀實(下)

紀念塔簡介

紀念塔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堅持敵後抗戰三週年紀念塔,於1940年9月建於西井鎮後寨村,後遷至下寨村南一山崗上。塔的上部為攢尖式塔頂,形似一顆子彈,塔正面刻“國民革命軍十八集團軍堅持抗日戰爭三週年紀念塔”,另各面刻有楊秀峰,薄一波,戎伍勝三位冀太聯辦領導的題詞和紀念碑文。
7.27山西省黎城縣調研紀實(下)

歷史來由

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高級幹部會議決定成立冀南、太行、太嶽行政聯合辦事處(簡稱冀太聯辦)。8月1日冀太聯辦在黎城西井正式成立。9月18日,冀太聯辦在西井後寨村隆重召開,紀念八路軍抗戰三週年大會。大會總結了八路軍抗戰三週年來的豐功偉績,號召全區人民要以八路軍為榜樣,英勇殺敵,抗戰到底,併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堅持敵後抗戰三週年紀念塔”舉行揭幕儀式。

黎城抗戰三週年紀念塔碑文記載和歌頌了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在處境最艱苦的短短三年中,英勇奮戰,抗擊敵寇,扭轉了戰局,建立了晉冀豫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激發起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確立了在共產黨領導下,自力更生的八路軍抗戰必勝、建國必成的堅定信念。當年召開的紀念八路軍抗戰三週年大會和紀念塔的建立,正說明了當時的黎城作為共產黨統領下的大後方,政權是穩固而安全的。

冀南銀行舊址
7.27山西省黎城縣調研紀實(下)

下午,團隊成員先後參觀了黎城縣小寨村的冀南銀行紀念館、冀南銀行舊址及冀南銀行政治部舊址。在冀南銀行舊址上,社會實踐成員一行對中國人民銀行的前身——冀南銀行當年的工作條件及用器物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創建背景

為解決國民黨軍隊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經濟封鎖、圍困限制的困境,鄧小平指示供給部部長徐林籌建冀南銀行。1939年9月16日,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以財字17號通令宣告成立冀南銀行併發行冀鈔。1939年10月15日冀南銀行正式成立,總行設在山西省黎城縣小寨村,高捷成任首任行長。
7.27山西省黎城縣調研紀實(下)

發展概況

1939年10月15日,冀南銀行在山西黎城縣成立。1941年9月,冀南銀行總行在河北省涉縣索堡村成立,隸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後隨邊區政府遷邢臺縣和武安縣。1948年4月冀南銀行與晉察冀邊區銀行合併成立華北銀行。12月1日,華北銀行與西北銀行、北海銀行合併成立中國人民銀行。

歷史意義
7.27山西省黎城縣調研紀實(下)

冀南銀行建立之初便秉承“培養抗日經濟的搖籃” 、“保護人民利益的堡壘”的目標宗旨,並在抗日戰爭時期發揮了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冀南銀行在抗日戰爭期間發行貨幣達2022億元,被稱為“新中國金融的搖籃”,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流通區域最廣、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之一,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7.27山西省黎城縣調研紀實(下)

一天的實地走訪、調研結束,隊員們對於黎城紅色遺址之多、紀念意義之重要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抗戰時期的黎城縣,是軍工的中心,是多項重大決策決策發生的地方,也是中國現代經濟的起源地之一。“敵寇圍困萬千重,敵後叢中一片紅”,黎城在抗戰歷史上的光輝歷史和重大意義,是應當被歷史與人民永遠記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