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平台兌付風波再起 高富帥秒變金融難民

網貸平臺兌付風波再起 高富帥秒變金融難民

隨著恐慌情緒在P2P行業不斷蔓延,網貸平臺的擠兌現象愈演愈烈。據網貸天眼數據顯示,最近兩月新增問題平臺169家,其中發生提現困難的146家,跑路18家,經偵介入5家。多米諾骨牌效應下,業內龍頭亦受衝擊,在內地互聯網金融重鎮的杭州,近期就有三間明星級企業宣佈逾期兌付。大公報記者走訪相關投資者群體,揭開網絡借貸平臺(P2P)“爆雷潮”下的眾生相。(大公報記者俞晝)

上海律師陸鋒平時在理財方面很花心思,在對比了多種投資渠道之後,他開始在“閤家金融”的網貸平臺上購買P2P產品,累計投資金額達120萬元(人民幣,下同)。閤家金融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處理銀行不良資產,註冊資本5000萬元,是浙江省首批獲得互聯網金融服務資質的公司之一,算是業內的明星公司。

網貸平臺兌付風波再起 高富帥秒變金融難民

“自從6月份這輪‘爆雷潮’開始,家裡人就不斷問我閤家金融會不會‘雷’?我告訴他們,閤家有資產包在手,還是比較安全的,除非是最壞的情況發生。”陸鋒苦笑著對記者說。不料自己一語成讖。

風起於青萍之末,“爆雷”的徵兆早有顯現。

8月1日,就有閤家用戶發現,每天下午就能準時到位的本息兌付第一次出現了延遲;8月2日,每天在閤家金融微信公眾號發佈的理財產品當日兌付情況,並沒有進行推送;8月3日上午,閤家金融撤下了所有新標的發放,產品一欄顯示空白。

撥打官方電話忙音,看到線上客服顯示“您的前面有138人正在排隊”後,陸鋒第一時間買了高鐵票,趕往位於杭州西湖區互聯網金融大廈,此時在閤家金融門前已經聚集了近百名維權投資者。由於律師的職業背景與巨大的投資金額,陸鋒被眾人推舉為代表,與閤家管理層展開談判。“說是談判,其實就是盯人,這年頭撂挑子跑路的CEO太多了,連刑偵都管不過來。”

網貸平臺兌付風波再起 高富帥秒變金融難民

財富泡影黃粱一夢

“我已經一週沒有怎麼睡覺了,每天還是會忍不住登錄APP,打開帳戶查看‘我的總資產’,又覺得裡面的數字與我沒有什麼關係。”陸鋒如今鬍子拉渣,神情也有些恍惚,像是剛做完了一場大夢,花光了全身的氣力。事實上,投在閤家金融的錢是他家全部積蓄,裡面有每個月的房貸,還有女兒興趣班的學費。

P2P是網絡信貸的一種,即“點對點”(Peer-to-Peer)借貸。陸鋒看好這種模式,因為它既覆蓋了小微企業或個人的融資需求,也為投資人獲取了高於銀行的利息回報,屬於“普惠金融”的範疇。

出於對風險的考量,陸鋒對網貸平臺研究了半年時間。“閤家的利率其實不算高,我是黑金用戶,投年標加上貼息年化也就12%;如果是普通投資者,投月標年化只有7%。”他再三強調,自己並不是貪婪和愚蠢,為了高回報鋌而走險。

作為全國首座互聯網金融大廈,杭州互聯網金融大廈自2015年落成以來,共吸引28家互聯網金融企業入駐,眼下已有兩家發生逾期兌付的情況,這也使得這座行業標誌性建築淪為輿論風口,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人聚集於此,加入“討債”大軍。

“這裡還算是好的,當初篩選入駐企業的時候,是查過實際運營情況的,所以出事平臺都沒有發生跑路現象,大家仍在照常辦公。”停車場保安對維權人群早已見怪不怪,反倒是安慰大家要保存體力。

網貸平臺兌付風波再起 高富帥秒變金融難民

員工重倉人錢兩空

閤家金融“爆雷”後,投資者們自發組建了一個維權群,成員把“我的群名片”改成“姓名+省份+金額”,陸鋒的名字就叫“陸鋒上海122萬”。“在那個群裡,我看到數額最大的,是‘應舜杭州600萬’,幾萬塊錢的則遍佈全國。”

“所有人都在一條船上,現在這條船撞上了冰山。”應舜是杭州某銀行的副行長,就在上個月,他還在跟老婆討論國慶去哪裡玩一圈。“爆雷”之前,他是別人眼裡的成功人士:家裡有房有車,妻子溫柔孩子可愛、生活有品位、事業前景看好……

但當記者在維權的人群裡找到應舜的時候,他絲毫沒有成功人士的模樣,連續一週的“討債”生活讓其看起來有些落魄,正就著一杯速溶咖啡在啃麵包。“以前每年在星巴克就要花好幾萬。”應舜苦笑道,後續的還款方案還沒定,但目前看來至少也要三年才能兌付,今後的日子必須要縮減開銷,不能再像原來那麼揮霍了。

記者還了解到,雖然閤家金融是一間P2P公司,但所發行的標的和債權都流向杭州東融集團,後者是業內知名的做不良資產處置的民企,此次閤家金融“爆雷”,與東融集團現金流枯竭有著直接的聯繫。

東融集團銷售經理朱蛛告訴記者,自己已經在公司幹了七年了,並將530萬元拆遷款全部買入P2P產品。“我手上都是多年的老客戶,一共40多人,總投資額達2億6千萬元。現在身上揹負著他們的錢,每天晚上都睡不著,做噩夢。”其實像朱蛛這樣的員工,在集團內部並不少見。記者瞭解到,在東融集團總計74.54億元的欠款中,僅員工及親戚家屬的投資額就有5.01億元。“好在高管們沒有像別的平臺那樣先撤。”朱蛛說,目前公司打算用三年時間將手頭估值91.88億的資產全部套現,其間無論是員工還是高管,都只拿1800元的最低生活補助。

“‘爆雷潮’席捲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也耗盡了多年積攢的口碑,等這個難關渡過去了,可能這輩子再不會再碰P2P了。”朱蛛喃喃道。

專家籲P2P備案儘快落實

在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副總經理、首席研究員周昆平看來,從目前出問題的網絡借貸(P2P)平臺來看,一方面是因為平臺自身存在違法行為,另一個是因為網貸備案工作持續延期,給了別有用心的平臺渾水摸魚的機會。“隨著網貸平臺的備案落實,未來P2P行業的發展會逐漸向好。”

P2P出現危機,既有宏觀環境方面的原因,也有自身微觀方面的原因,還有恐慌的問題。周昆平分析稱,從宏觀方面來看,主要原因有三個:整體流動性趨緊導致P2P平臺資金供給面承受壓力、貿易摩擦經濟下行導致中小企業借款端違約率上升、居民槓桿率快速提高使借款人還款能力下降。

從微觀方面看,相當多的平臺風控能力不足、借款人逾期嚴重;期限錯配致流動性壓力加大;部分平臺自身財務狀況惡化,資金鍊斷裂;少量平臺也存在惡意欺詐行為,平臺自融和關聯擔保等隱患致風險累積、集中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