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手记|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编导简介

编导手记|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星晨,《记住乡愁》编导,代表作品有第二季《张店村——重教启智》、第三季《朱仙镇——家国情怀志 精忠报国恩》、第四季《道口镇——公而忘私》。

时间不停的走,改变了你,改变了我,但它却改变不了我的故乡,我的经历。那滋润我们生长的地方,可能平时我们自己没有察觉,但就像我每次回到家第一天早上会自然的去喝一碗胡辣汤一样,这些口味、习惯还有性情其实早已融入血肉,随着时间慢慢沉淀,留在每个人心上……

——王星晨

一方水土 一方人

道口、赊店、周口、朱仙镇,明清时期并称中原四大名镇。作为码头、商业重镇,四个古镇都曾经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也同时留下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历史。除去已经成立地级市的周口,赊店和朱仙镇都已在第三季拍摄完成,道口镇就成为了我们第四季的重点。

编导手记|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道口镇——公而忘私》

文化,是古镇的灵魂。时光不断在流逝,古镇不断在演变,政治、经济等积淀成文化形态,渗透到了建筑、习俗、方言、服饰、饮食等多个方面。道口作为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也曾繁华一方,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时期,水路畅通,上可达白泉,下可抵天津,再加上道清铁路的开通,水陆交通的便利,使道口成为商贾云集、人烟辐辏之地,有着“小天津卫”的美称。

作为商业重镇,古代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口古镇因运河而生,而兴,而盛,摄制组的调研方向自然集中在了商帮文化,运河文化上。可是当我们翻开厚重的道口历史,惊讶地发现,有一种独特的精神在道口这个地方一脉延续,也造就了这里不同于其他商业古镇的独特气质,从历史到现在,公而忘私的家国情怀是这个不大的商业古镇的突出个性。

编导手记|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道口镇——公而忘私》

在历史上,这里就曾经出过很多廉洁奉公的先贤。汉武帝时的汲黯,官位不是很高,但他同情民众的疾苦,一生重气节,史书记载,汉武帝见他都要整整衣冠。他在任上从不置办田产,一生廉洁奉公,死后更是家无余资。唐朝宰相李元纮,在担任京兆尹一职时,朝廷下令让他负责疏通三辅河道,当时,王公贵族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在自己家里傍着运河岸设置各自的水磨坊,让河渠中的水不能流入下游百姓农田。李元纮得知后,立马带领官兵将这些权贵们家里的工程全部拆掉,让河水浇灌下游百姓的田地。唐代宰相卢怀慎,做官十几年,常常用俸禄周济部下和贫民,没有多余的储蓄,走到哪里身上只带着一个布囊。一次,卢怀慎患病在家,宰相宋璟和吏部尚书来看望他,发现他家里床上的草席单薄破旧,门上连个挡风的帘子也没有。等到天色已晚,饭菜端上来,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而已......

编导手记|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道口镇——公而忘私》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原要冲,道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道口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全中国的彻底解放,妇孺老幼奔赴战场,不惜一切代价奋勇支前。无产阶级革命家赵毅敏,青年时期留学法国,辗转苏联,在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国家危难之际,执笔了中国共产党第一篇抗日宣言。

我想这种不断线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因为它植入人的潜意识,造就的是这一方人的为人处世基因。正是这些历史上当地先贤传承下来的家国情怀,让这里的商文化中多了回馈社会,投入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责任,遇天灾国难之时,亦能慷慨相助的特性。所以我们能够在今天,在道口镇依然能够看到像节目中吕胜战,冯荣丽这样的为集体为国家,不计个人得失的代表人物和集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我觉得大概可以说,一方文化影响一方人吧。我想,这方人传承下来的这种公而忘私精神,正是我们的时代所需要弘扬的。

文字来源 | 王星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