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下令尋找起兵的藉口,姚廣孝拿著一本書說:我們可以奉旨造反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按照朱元璋遺命,一日而殮,七日即葬,至五月下旬,葬禮已經結束。按理說,朱元璋是開國皇帝,葬禮本該大辦特辦,不過為了防止藩王們以奔喪為藉口,進京作亂,朱元璋臨終前親口給朱允炆下了這道葬儀從簡的旨意。

朱棣下令尋找起兵的藉口,姚廣孝拿著一本書說:我們可以奉旨造反

於是,當那些遠在邊關的藩王,聽說皇帝去世,都想著趕緊到南京參加老爹的葬禮。結果大侄子朱允炆給叔叔們分別作了回覆,大意是,葬禮已經結束,你們就別來了,替朕守好邊關,朕另有封賞。這道新皇帝的聖旨,就像一塊巨石,投入了平靜的湖面,頓時就激起了無數漣漪。所有藩王們,都炸了鍋,老爹去世,不讓兒子奔喪,天下哪有這般道理。一些嗅覺靈敏的藩王,馬上就預感到大事不妙了。

最先產生這種預感的,是遠在北平的朱棣,朱棣是所有藩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皇帝陛下要削藩,朱棣首當其衝。好在朱允炆身邊有庸臣,才讓朱棣逃過了一劫。當時朱允炆召集大臣們商討削藩對策,齊泰就建議朱允炆先拿燕王開刀,沒想到黃子澄卻說,燕王有功無過,應該先找有問題的藩王下手。黃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師,朱允炆一聽便採納了這個餿主意。

朱棣下令尋找起兵的藉口,姚廣孝拿著一本書說:我們可以奉旨造反

接著,朱允炆下旨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了庶人。湘王不願受辱,結果自焚而死。兄弟們的遭遇,讓朱棣膽戰心驚,特別是湘王的死,彷彿讓他看到了自己的結局。朱棣徹底無法淡定了,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奮起一搏,在手下將領和軍師姚廣孝的鼓勵下,朱棣終於決定起兵了。

既然決定起兵,那就要出師有名,以什麼名義起兵呢?為此,朱棣親自下令,要求幕僚必須找一個起兵的藉口。得到朱棣的命令,他的首席軍師姚廣孝便拿著一本書找到了朱棣,姚廣孝笑著說,殿下何必憂慮,我們可以奉旨造反!

朱棣下令尋找起兵的藉口,姚廣孝拿著一本書說:我們可以奉旨造反

聽到造反二字,朱棣顯得非常不快,他下意識地瞪了一眼姚廣孝。沒想到姚廣孝滿不在乎的說,我只是要提醒殿下,我們走上了一條不能回頭的路。朱棣聽到此話,這才有些釋然,接著他又詢問,奉旨造反是何意?姚廣孝接著翻開了這本書,只見封面上赫然寫著皇明祖訓四個字。

原來這是朱元璋親自主持編纂的皇家典籍,內容都是朱元璋對後世子孫的訓誡。姚廣孝在皇明祖訓中給朱棣找到了一句話,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之惡。意思就是說,朝廷有奸臣的時候,藩王可以率兵討伐,以清除奸臣。朱棣看後大喜過望,於是他便以太祖遺命為藉口,把自己包裝成了老朱的孝子,明朝的忠臣,發動了這場爭奪帝位的靖難戰爭。其實在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話,叫做,得天子詔令,諸王才能入朝,而且剷除奸臣後,五日內必須離京。不過對於這句話,朱棣就選擇性失明瞭,他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