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都自古并州——龍興之城

名都自古并州——龙兴之城

俗話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風塵。”唐末發生了大規模的板蕩和紛爭,就是在疾風板蕩中,太原的獨特地位和影響,顯示得非常充分。後唐、後晉、後漢、北漢等王朝都是從太原風雲而起,故而太原有“龍城”之譽。

唐朝末年以後,隨著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和朋黨之爭愈演愈烈,國家走向了衰落,尤其是北部邊防的鬆弛,導致少數民族漸漸佔領了許多軍事重鎮。其中,作為唐王朝根祖之地的太原,落到了沙陀英雄李克用手中。沙陀民族原來居住在遙遠的西北邊疆,先後依附過回鶻和吐蕃。九世紀初期,三萬沙陀人歸附了唐朝,當時的靈州節度使範希朝把他們安置到了關中。公元809年,範希朝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帶了1200名沙陀武士來到了太原。就是這1200名武士,幫助範希朝先後平定了多次叛亂,建立了累累功勳。沙陀人的首領朱邪赤心因此被皇帝賜國姓為“李”,其後他以李國昌知名於世。李國昌的兒子就是聞名史冊的李克用。

身為河東節度使的李克用,在龐勳和黃巢叛亂時,他率兵從太原出發,剿滅了這兩支強大的農民起義,逼得黃巢最後在山東境內自殺,李克用成了皇室最有力量和最可信賴的部下。回到太原以後,李克用一邊安撫百姓,一邊訓練軍隊,勢力越來越大,直接威脅到了關中、河南、河北的安全,以致唐王朝內部有人對他產生了猜忌,昏庸無能的唐昭宗草草做出了征討李克用的決定。此外,太原北部的盧龍節度使李匡威和吐谷渾首領赫連鐸也對李克用的擴張產生了不滿。於是,唐王朝的軍隊從南面進攻,而北方的敵人也逼近了雁門關。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李克用派他的兒子率領一支軍隊首先北出雁門關,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晉軍就打敗了敵人,確保了北方邊境的安全。與此同時,李克用親自率領的部隊在今日的臨汾一帶大破唐軍。河東之戰,以李克用南北凱旋而告終,坐鎮太原的沙陀英雄李克用由此成為唐朝晚期勢力最強的諸侯之一。

公元895年唐昭宗差點被三個關中節度使李茂貞、王行瑜和韓建廢掉。他們發動了兵變,唐昭宗設法集合了少數衛兵逃往秦嶺山區,躲在一處佛寺裡。遠在塞外的突厥軍隊乘長安發生混亂之際,出兵進入了關中地區,在京都燒殺搶掠,繁華的長安幾乎變成了一片廢墟。國家危難之際,坐鎮太原的李克用接到勤王的昭令,不計前嫌,迅速帶領精銳之師來到關中,趕走了突厥軍隊,把死裡逃生的唐昭宗重新迎回了長安。在萬般感激的淚水中,唐朝的皇帝進封李克用為晉王,與此同時他的部屬和兒孫們也得到了大量的獎賞。

李克用最強大的對手,就是黃巢的叛將朱溫。當年在征討黃巢的戰役中,兩人最初聯合在河南境內大敗黃巢軍隊。勝利之後,朱溫盡地主之誼,邀請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到軍中喝酒,心高氣傲的李克用看不起降將朱溫,酒席間說了許多不恭敬的話,朱溫表面上沒有計較,等李克用回了驛館,他馬上命人縱火燒館,並且同時出兵攻擊。也許李克用命不該絕,正巧那天晚上狂風暴雨大作,李克用乘著電閃雷鳴匆匆逃走,而他手下的幾百人全部罹難。兩人由此結下了深仇大恨。以後的藩鎮混戰中,朱溫勝多敗少,漸漸成了可以與李克用抗衡的人物。他平定中原以後,開始把目光對準了太原。

此時的沙陀首領李克用,已經到了英雄暮年。一次,他出兵河北,打敗了依附朱溫的孟方立,凱旋迴到了上黨,將士們一起在三垂崗飲酒作樂。伶人旁奏《百年歌》,奏到衰老階段,聲音悲愴,滿座淒涼。只有衰老的英雄李克用卻捋須慷慨大笑,指著旁邊只有五歲的兒子李存勖說:“我老了,此是奇兒,二十年後,將代我戰於此地。”

李存勖長大以後,果然比雄才大略的父親更有見識。割據幽州的劉仁恭,被朱溫團團包圍起來,眼看就要滅亡了,他派人向太原的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恨劉仁恭反覆無常,準備拒絕。而李存勖卻認為“朱溫佔領中原大部,能與他抗衡的人物,除了我們之外,就是劉仁恭,如果劉一旦失敗,對我們非常不利。圖天下者不能計小怨,我們在困難時候救了他,他會感激我們一輩子,這也是我們復興的機會。”李克用採納了兒子的建議,出兵幽州,阻止了朱溫的擴張。

名都自古并州——龙兴之城

李存勖

李存勖是與李世民一樣偉大的太原公子。他的聲名雖然沒有李世民那樣顯赫,但他同樣是一代梟雄。朱溫自從滅掉中原許多諸侯以後,勢力越來越大,他於是廢掉掉了唐末帝,自己坐上了皇帝寶座,立國號為“大梁”,史稱後梁。晉王李克用連連敗北,氣絕身亡,晉軍被困在晉陽、上黨,不敢與朱溫交戰。公元908年新晉王位的太原公子李存勖,乘父親新喪,敵人沾沾自喜之際,主動出擊,一舉大破後梁。面對李存勖的勝利,朱溫懼而嘆曰:“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豚犬耳。”不久,氣勢如虹的太原公子李存勖果然滅掉了盤踞在河東的後梁軍隊,

李存勖凱旋迴到太原城以後,對太原進行了全面的整頓,舉賢才,罷貪官,寬租賦,撫孤窮,伸冤案,禁盜賊。這一系列安民措施,很快取得了成效,鞏固了後方太原。與此同時,深謀遠慮的李存勖開始整肅軍紀,加強訓練,晉軍實力大增。隨後,年輕的晉王出兵河北,先是消滅了對太原構成威脅的幽州節度使劉守光,繼而又奪取了河北重鎮魏博,這樣立都開封的後梁王朝失去了北方的屏障,李存勖順利進入了河南。

在晉軍東征南討的過程中,河東北部的契丹人,眼看太原城空虛,他們揮鞭直下,佔領了雁門關,晉陽處在十分危急的地步。率軍在河南作戰的李存勖,立刻意識到太原失守等於釜底抽薪,於是毫不猶豫揮師北上,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了雁門關,經過與契丹人的反覆較量,最終將他們驅逐到了長城以外,確保了太原北境的安全。

公元923年,屢戰屢勝的李存勖再一次打到了洛陽,加冕稱帝,立國號為大唐,為區別於唐朝,史學界稱為“後唐”。隨後,李存勖滅掉了立都開封的後梁政權,統一了北方。這樣,古城太原自醞釀了李淵、李世民父子的第一個唐政權後,又產生了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第二個唐政權。太原,成了諸侯最矚目的城市。

然而,這一個太原公子李存勖,卻沒有上一個太原公子李世民那樣克勤克儉、善始善終。百戰百勝的李存勖,產生了虛妄的幻覺,自以為後唐是鐵打的江山,無人能動搖他的統治,於是開始排斥功臣,重用宦官,縱情享樂。特別是從小習慣了聽戲的李存勖,多年征戰疆場,很少有時間享樂,進駐開封以後,面對太平盛世,開始整日沉緬於梨園樂舞之中,並且徵招了數不清的伶人,每日與他為伴,經常看到動情處,身為皇帝的李存勖脫下了皇袍,換上了戲袍粉墨登場,並且給自己取了個藝名“李天下”,朝政漸漸荒廢了,而伶人梨樂卻得到了畸形的發展,盛極一時的後唐王朝出現了潛在的危機。

先王李克用在世時,曾經將十幾位年輕善戰的太原驍將認為養子,其中最出色的一位叫李嗣源,他所帶的五百精兵在對梁作戰中橫衝直闖,所向披靡,這支部隊被李克用稱為“橫衝部”,李嗣源因而得了一個雅號“李橫衝”。後唐立國後,功勳累累的李橫衝被任命為中書令,他看到李存勖當上皇帝后,丟掉了太原時期勵精圖治的作風,於是屢屢規勸,利令智昏的李存勖不僅不聽,反而對李嗣源產生了敵意。這時,河北一帶發生了叛亂,李嗣源為了自保,主動提出來率軍前去平叛,李存勖不加考慮就答應了他的要求。李嗣源匆匆逃出了危機四伏的京城,剛剛平定北方的亂軍,洛陽就發生了兵變,一代梟雄李存勖被身邊的伶人殺死。朝廷上下一致擁立在外的李嗣源做皇帝,這就是後唐莊宗。

唐莊宗也是生在太原,長在太原,對治理國家頗有獨到的見地,他是五代時期最開明的皇帝,唐莊宗繼位以後,首先遣散了宮廷中大量的伶人,重用人才,輕徭薄賦,後唐的實力得到了明顯的加強。為了抵禦正在崛起的北方契丹,他派自己的女婿石敬塘擔任了河東節度使,節制太原,確保國家的平安。雖然唐莊宗治理國家井井有條,但處理繼承人的問題上卻發生了意外,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皇位,先後與父親發生了衝突,結果都被唐莊宗處死。在他病逝之後,皇位落到了軟弱的兒子李從珂手中。他當上皇帝不久,與坐鎮河東太原的姐夫石敬塘產生了矛盾。

名都自古并州——龙兴之城

石敬塘以割讓北方燕雲十六州為條件,換取了契丹人的支持,於是率兵從太原出發,滅掉了後唐,自己當上了皇帝,立國號為“晉”,史稱後晉。這樣,龍城太原又誕生了一位亂世皇帝。

公元936年,從太原起兵,滅掉後唐,建立後晉的晉高祖石敬塘,是一個古往今來罵名千載的人物。這一切都源於他為了奪取皇位,把燕雲十六州割給契丹的緣故。太原,北近胡地,是中原北門,太原以北的燕雲十六州拱手相讓,意味著中原地區失去了屏障,進而導致後世的王朝,特別是北宋,沒有了邊防,變成了一個積貧積弱的王朝,北邊的強雄契丹、女真、蒙古隨時可以長驅直入,蹂躪中原。直到600多年後,明太祖朱元璋北伐,這才收回了被割讓的土地,洗刷了當年的恥辱。

名都自古并州——龙兴之城

處在中原王朝和草原王國之間的軍事重鎮太原,無論誰從這裡起兵,都面臨著一個複雜的問題:如果守衛太原的人物要想舉兵南下長安、洛陽或者開封,奪取政權,首先必須處理好北邊的強敵。不然的話,前腳一走,後腳就會被北方強敵乘虛而入,佔領晉陽。當年的李淵、李世民父子南下之前,儘管派劉文靜聯絡好了當時的突厥,結果他們剛到長安,立足未穩,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勝利的快樂,割據馬邑的劉武周就出兵佔領了太原。如果不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及時回防,一舉挫敗劉武周,李唐王朝就要面臨腹背受敵的難堪境地。

後唐末年,身為太原節度使的石敬塘,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果自己要殺到開封去做皇帝,北面的契丹人絕對不會善罷甘休。他沒有當年太原公子李世民的氣魄和才幹,而此時的契丹人也不象早年忙於內耗的突厥人,他們早就覬覦中原的土地。石敬塘既羨慕李唐父子的千秋功業,但又害怕北方的雄敵。他面對如此複雜的矛盾一直猶豫不絕。

其實,這時候身為太原守吏的石敬塘,並沒有像後世一樣,遭人唾棄,他還是很受太原人擁戴的。他從小生活在太原,青年時候投軍到晉王李克用的部隊中,屢立戰功,步步升遷。後來成為唐明宗的李嗣源特別器重他,甚至把女兒許配給了石敬塘,讓他擔任了最為重要的河東節度使。在太原期間,他沒有像其他高官顯貴一樣,縱情享樂,而是勵精圖治,演兵習武,處心積慮謀取霸業。可是,在他準備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他的妻弟、身為後唐皇帝的李從珂看出了石敬塘的野心,多次想罷免他的軍權,毫無效果,於是主動出兵到太原來討伐他。兵臨城下,為了打敗妻弟,同時也為了滿足自己做皇帝的願望,石敬塘走上了一條罵名千載的道路:把原屬於後唐的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並認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為父,以此為條件換取了對方的支持。於是,石敬塘變被動為主動,不僅消滅了圍城的唐軍,而且順勢打到了開封,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只不過,他這個皇帝是個恥辱的兒皇帝,處處掣肘於有恩於他的契丹人。石敬塘心裡也不舒服,坐了皇帝沒幾年,他就連氣帶病故去了。

公元943年,石敬塘的兒子石重貴即位,是為晉出帝。從人格上來講,他比父親有恥辱感;但從實力上來講,他比不上東征西討、經驗豐富的石敬塘。上臺以後的晉出帝,首先提出了修改後晉與契丹的關係,兩國之間由原來的父子關係變為叔侄關係。不久,他又提出了後晉與契丹只稱孫,不稱臣。這下惹惱了契丹,他們大舉出兵南下,勢如破竹,佔領了開封。晉出帝變成了契丹人的俘虜。

石氏父子從太原起兵,到開封被破,前前後後不過十年的光景,這是五代時期壽命最短的王朝之一。而且,石敬塘也因為割地稱臣,成了中國歷史上遺臭萬年的皇帝。他的成功,源於龍城太原的特殊環境;他的失敗,也因為佔據了龍城太原,面對雄才大略的前賢,內心產生了非分之想,以為自己也是當年的李淵、當年的李克用、當年的李存勖,滿以為自己也可以借龍城太原而發跡。所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卻走了一條畸形的成功之路,最終,不僅把子孫推向了萬劫不復之地,而且也留下了洗刷不掉的恥辱……

五代時期的太原,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王氣和霸氣十足的城市,無論誰坐在太原守令的位置上,都會產生黃袍加身的念頭,哪怕這個人出身特別低微、家境特別貧寒、身體特別的柔弱。後唐時期,一個世居太原的沙陀族劉姓人家,有一個名為劉知遠的小夥子,小的時候經常鬧病,大人都不以為他能活下來,可是他偏偏長大成人了,由於家境貧困的原因,他只好入贅一位姓李的人家,當了上門女婿。一次,他替丈人家放馬,不小心牲口踩了了寺廟裡的良田,惹惱了惡僧,惡僧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小夥子暴打了一頓。遭遇如此大辱,小夥子索性丟棄了農活,到晉陽城投了軍。

劉知遠雖然身體不夠強健,但頭腦靈活,對事情判斷極為準確。後唐軍隊曾經與後梁軍隊發生過一次混戰,主帥石敬塘在激戰的關鍵時刻,馬鞍斷裂,眼看就有生命危險,頭腦靈活的劉知遠第一個反映過來,立刻上前與石敬塘交換了馬匹和鎧甲,保護主帥逃走,而自己卻繼續與敵人戰鬥,直到援兵趕來,他才脫險。另外一次,石敬塘與後唐皇帝在帳篷裡密談了好長時間都沒有出來,劉知遠預感到情況不妙,於是帶著鐵錘進了帳篷,結果發現裡面的雙方已經動起手來,正打得難解難分。劉知遠迅速投入了戰鬥,最後將後唐皇帝幾人全部殺死。他第二次救了了石敬塘的命。不久,石敬塘從太原起兵,一舉殺到了開封,當上了皇帝。作為功臣的劉知遠被命名為河東節度使。

名都自古并州——龙兴之城

一個毫不起眼的窮人孩子,一夜之間成了太原的最高軍事長官。很多人都不可思議。尤其是當年暴打他的那位惡僧,聽說劉知遠當上了幾萬人的統帥,嚇得趕緊躲起來。可是,劉知遠偏偏一上任就來到了寺廟燒香,他的手下立刻把躲藏的惡僧挖了出來。大家都覺得那個傢伙必死無疑,但誰也沒有想到身為大統帥的劉知遠,根本沒有計較過去的恩怨,反而把僧人叫到自己身邊噓寒問暖,彼此氣氛非常融洽。旁邊有頭腦的部下,這才看出來,劉知遠絕不是一個平庸之輩。

石敬塘的兒子石重貴,不滿契丹人的壓榨,開始與他們作戰,結果大敗。契丹人殺進了開封,佔領了中原。得勝的異族軍隊開始在京城燒殺搶掠,引起了中原人民的憤慨,大家群起而攻之,契丹人眼看開封呆不下去了,只好借夏天避暑的名義,準備向北方撤退。

坐鎮太原的劉知遠因為反對石敬塘、石重貴認賊作父的策略,故而在後晉與契丹人的爭鬥中,他一直在高原上冷靜觀察彼此雙方的實力變化,始終沒有捲入他們的爭鬥中。等契丹人即將潰敗之際,他意識到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迅速帶領幾萬太原精兵殺進了河南,輕而易舉佔領了開封,登上了皇帝寶座,建國號為“大漢”,後人為把此時的大漢與前面的漢朝區別開來,稱之為“後漢”。就這樣,一個身份卑微的太原人劉知遠,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龍城太原的顯赫位置,再一次成為天下矚目的人物。

可惜天不假英年,剛當了一年皇帝的劉知遠就暴病身亡,把大好的江山傳給了昏庸無能的兒子。不久,朝廷發生了內亂,劉室宗親幾乎全被殺死,重臣郭威和柴榮掌握了一切。他們建立一個新的政權,史稱“後周”。

當年,劉知遠去開封做皇帝之前,把龍興之地太原,交給了自己的親兄弟劉崇。任命他為河東節度使、太原尹、北都留守。京城發生兵亂以後,坐鎮太原的劉崇,在部屬的擁戴下也當上了皇帝,只不過他所管轄的範圍,沒有當年兄長的勢力大,僅僅侷限於現在的山西一帶,史稱為“北漢”。強大的後周軍隊前來進攻,劉崇為了保住地位,重新上演了當年石敬塘的醜陋一幕,認實力雄厚的契丹人為父,爭取到了援兵,勉強擊退了後周軍隊的進攻。幾年以後,劉崇得病身亡,劉繼元當了皇帝。從後周手中奪得政權的宋太祖,第一次來攻太原,劉繼元勉強守住了。太平興國四年,即公元979年,宋太宗復來,面對排山倒海的宋軍,劉繼元投降了,北漢政權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從後唐到北漢的幾十年間,幾乎所有的皇帝都是從太原起兵,一路南下,橫衝直闖到開封,成了一國之君。他們中間,有的是雄才大略的人物,有的是運勢造就的君主,不管如何,北方的太原是名副其實的龍興之城,是這一時期最有實力、最有魅力的城市。

名都自古并州——龙兴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