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滅亡後爲什麼沒有退回東北?

順治在李定國兩厥名王的時候想過回東北;康熙乾隆沒事視察東北;咸豐丟了北京也要逃往承德;為啥大清滅亡後不退往東北?這期間歷史發生了什麼變化。

1、咸豐北狩

在太平如火如荼的時候,大清又在莫名其妙中與英法開戰,基本陷入了兩線作戰狀態。後果就是抗過了李開芳,抗不過英法。從太平前線調回來的勝保諸將壓根打不過英法聯軍。

幸虧咸豐帝沒有“君王死社稷”的想法,果斷堅定的去了承德。(當時大臣也不同意,幸虧自己有主見)。慈禧也去了。

要注意咸豐去的是承德,這是他父輩去的地方,屬於大皇帝陛下的夏宮,元朝的皇帝也是如此。這裡是滿蒙漢的結合部,是大清皇帝最值得信任的地方。

這方面可以看看茅海建《近代的尺度》

當然咸豐沒有呆多久就死了,南京、北京都丟了,活太久,那得心多大。之後就進入新時代了。

清朝在滅亡後為什麼沒有退回東北?

(咸豐北狩)

2、甲午戰爭與工業內遷

如果說1860大清皇帝還眷戀他們的內亞傳統的話。在1895年真看不出來了。一個是龍興之地遼東被打爆了。無論是黑龍江、吉林的馬隊,還是出關的湘軍,反正都是慘敗。6萬人打不下海城。

所以東北和沿海地區都不是安全地帶。大清得考慮戰時工業生產的問題。

所以就出於安全考慮,力主由沿海地區向內地遷移、擴散;力圖統籌全國,集中發展若干重點軍事工廠,以提高效率並強化中央集權。(有點國府工業內遷的影子,沒錯,就是這樣。危機下的選擇都是如此)

有興趣可以看袁為鵬的《甲午戰後晚清軍事工業佈局之調整——以江南製造局遷建為例》。

非要再說大清內亞性,就是耍流氓了。這時候你覺得還有遷回東北的想法嗎?

清朝在滅亡後為什麼沒有退回東北?

龍興之地遼陽、瀋陽還安全嗎?

3、慈禧西狩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武衛軍精銳連戰連敗,慈禧逃出北京城,走的是居庸關、懷來,張家口一線。

他在這裡也停留了一些日子。很明顯,他在考慮去哪。

最終西南行去了西安,在西安重建中樞,有了與西方人談判的資本。

如果去了東北,基本就是被俄國人活捉,成了傀儡。或者交給西方人。最最好也就是流竄,四處逃跑。

一句話“回不去的東北,可以去的西安”。

巧合的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公車上書提的遷都地點就是西安。大清如果遇到危機就只能西遷,沒有其他選擇。東北居於日俄兩大帝國之間,危險前所未有。

清朝在滅亡後為什麼沒有退回東北?

慈禧西狩

4、末日新政

痛定思痛,慈禧迴鑾後堅定要改革。對龍興之地與滿漢關係都有新的界定。

第一:滿漢可以通婚。

第二:開發蒙疆。第一條國有鐵路就是張家口、綏遠修建,甚至計劃修外蒙,即控制蒙疆。大量漢人進入開發。蒙古親王不再是大清皇家的盟友,而成了西南的小土司,等著改土歸流。

第三:東北建立行省。

這基本已經將漢制要推向所有的地方。那你說清王朝的重心在哪?自然是關內。

當關內反了怎麼辦?要麼鎮壓;要麼談判。

東北是回不去鳥。

清朝在滅亡後為什麼沒有退回東北?

遼陽、瀋陽直接戰場了。戰後東北基本成為日俄勢力範圍

總結

順治的時候,因為孫可望、李定國作戰兇猛,形勢不好,會退往關外。

咸豐的時候,那時候黑龍江、蒙古馬隊還是帝國最重要的支柱,退往塞北也可以考慮。

到了洋務運動以後,朝廷依靠的是裝備新式武器的湘軍、淮軍;武衛軍;北洋軍。而且朝廷的政策越來越把塞北當做待開發之地,加上東北形勢越來越惡劣。回不去了。

慈禧曾經與咸豐去過承德,在40年後慈禧再次出逃卻去了西安,這本身就是大清體制與歷史形勢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