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南拳北腿之南拳

門道提醒:農曆臘月二十二

今天門道君帶大家見識一下中國七大拳系之一的南拳;老是聽說南拳北腿,作為北方人的我先給大家說說南方的南拳;到時候要是跟南方人鬧矛盾,看過門道君介紹的南拳,對陣的時候就會非常的淡定,不就是南拳,我都知道;但是門道君還是提醒一下還是要和平的,沒有什麼是握個手不能解決的,有的話就抱一個;閒話不多說啦,跟著門道君走進南拳的世界。

南拳又稱南方拳,是明代以來流行於南方的拳種的總稱。它以福建、廣東為中心,廣泛流傳於長江以南地區,故稱南拳。作為南少林等拳種與中國南方各地拳種相結合的產物,技術套路繁多,遍佈各省。由於歷史悠久,再加上師承關係的演變,形成了多種打法,但多數套路仍具有同一特點,總屬南拳。其共同特點是:套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樸實,手法多變,短手連打,步法穩健,攻擊勇猛,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南拳講究樁功,以練坐樁為主,還有丁樁、跪樁等。也還有練藥手、打砂袋、鐵砂掌、點穴功、童子功、羅漢功、青龍功、排打功等。

南拳的基本特點是門戶嚴密,動作緊湊,手法靈巧,重心較低,體現出以小打大、以巧打拙、以多打少、以快打慢的技擊特色。閩粵一帶人體形較為瘦小,力氣也相當弱些因此特別重視下盤的穩定性,講究步法的靈活多變,多有扭拐動作(如騎龍步、拐步、蓋步等),使身體可以靈活轉向。南拳的上肢動作綿密迅疾,極富變化,有時下肢不動,拳掌可連續擊出數次,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勝。在發力時,南拳大多要呼喝作聲,吐氣催力,以增大爆發力。南方人四肢較短,所以講究貼身靠打,多出短拳,充分發揮"一寸短,一寸險"的優勢。南拳拳系中有許多象形拳,不僅有龍、虎、豹、象、鶴、蛇、馬、猴、雞等常見的象形拳,而且有獅、彪、魚、犬等罕見拳種。其象形拳數量之多,居全國諸大拳系之冠。

中華武術南拳北腿之南拳

南拳的總體風格是步穩、拳剛、勢烈,少跳躍、多短拳、擅剽手,以聲、氣修力。威猛迅疾,靈巧綿密,剛柔相濟,上肢及手型尤富於變化。它不像少林拳那樣雄渾樸茂,舒展大方,但其剛烈之氣,威猛之勢,卻灝然自成氣象。

中華武術南拳北腿之南拳

南拳拳系的形成時間,大概在清初到清代中期,即從17世紀末至18世紀末。它包括上百個拳種,廣泛流傳於福建、廣東、湖北、湖南、臺灣等省以及香港、澳門地區,並很早就流傳到海外,在東南亞以及美洲、大洋洲紮下根來。若論傳播中國武術的貢獻,南拳拳系自當首屈一指。

南拳中門道君最喜歡的是詠春拳和洪拳,洪拳門道君好多朋友練過;至於詠春拳門道君只見過一個人,那個人門道君一直記得,現在還在聯繫,只是一直不敢惹;等門道君練好十二路潭腿再去挑戰。想知道跟多中國武術,記得關注門道文化。

中华武术南拳北腿之南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