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焦慮的利器——運動

愛運動的孩子情緒不會太差——鍛鍊對抑鬱的保護效應

焦慮障礙是一組以過度緊張和/或恐懼為典型表現的精神障礙,包括多種類型,全球患病率為3.8%-25%不等;某些慢性疾病患者群體中,焦慮障礙的患病率甚至高達70%。

焦慮障礙對患者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顯示,焦慮障礙是全球範圍內導致殘疾的第六大原因。此外,焦慮障礙與其他精神疾病的共病率很高,包括抑鬱及物質使用障礙,同時也與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險因素顯著相關。

無法廣泛用於所有人群

焦慮障礙的常規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和二者的聯合治療,代表性藥物主要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5-羥色胺與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s)和苯二氮䓬類藥物。儘管這些常規治療能有效緩解焦慮症狀,但仍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治療無效,進而可能中斷治療,損害功能及預後。

針對這一問題,研究者研發了藥物與CBT相結合的多模式治療,但療效似乎仍未獲得明顯改善。另外,上述治療方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實際困難,在低、中等收入國家尤為明顯,對廣泛應用造成了極大的限制。

不能滿足對軀體症狀的干預

焦慮障礙患者共病軀體疾病普遍多見;例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一般人群高52%,而常規抗焦慮治療手段能在多大程度上同時改善軀體疾病,目前並不明確。焦慮相關的健康問題並非直接由焦慮引起,因此難以通過單獨的常規藥物治療或CBT加以改善。

採取措施干預焦慮症狀固然重要。然而,如何預防焦慮患者同時出現軀體問題,以及一旦出現軀體問題後應如何展開治療,同樣至關重要。

運動的價值

基於運動的干預措施代表了一類改善精神症狀的新型治療方法。研究證明,從精神分裂症到痴呆,運動都能有效改善一系列精神症狀。

需要指出的是,廣義的運動概念應與體育鍛煉加以區分:體育鍛煉屬於運動的一種,是旨在改善身體健康的一種結構化運動形式。本文中的運動包括偶然性的活動(如,步行去商店)及體育鍛煉(如,在健身房裡的跑步機上走路),但該領域的絕大多數研究均針對基於鍛鍊的干預措施。

運動針對抑鬱患者的抗抑鬱作用由來已久。研究顯示,對於某些群體,運動的抗抑鬱效應與抗抑鬱藥和心理治療相當。在精神疾病領域,運動甚至能為患者帶來更為廣泛的益處,包括改善生活質量,緩解壓力,重要的是還能改善軀體健康狀況。

另外,運動還可能有助於提高日常功能,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副作用。研究發現,運動訓練可改善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患者的神經認知功能。

循證學證據

近年來的一些研究發現,運動有助於焦慮障礙的防治,且可同時改善精神和軀體症狀,為焦慮障礙患者帶來更為廣泛的益處。以下對相關證據進行簡要回顧:

預防一般人群焦慮發作

一些研究發現,運動可降低一般人群罹患焦慮障礙的風險,降低焦慮症狀的嚴重度及發作頻率。反之,缺乏運動則是罹患焦慮及其他精神障礙的確定危險因素。這些證據表明,運動對一般人群的焦慮症狀和焦慮障礙似乎具有保護作用。

有效緩解各類焦慮症狀

近期的一項綜述分析發現,針對罹患或未罹患焦慮障礙的個體,運動(尤其是基於鍛鍊的干預)可作為有效緩解焦慮症狀的單獨或輔助治療手段。

還有研究證明,運動能減輕創傷與應激相關障礙的症狀,甚至單次運動也可促進焦慮的緩解。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認知行為治療的基礎上聯用有氧運動,可改善驚恐障礙及廣場恐怖症患者的症狀。另外,運動干預對慢性軀體疾病患者的焦慮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大多采用了有氧運動。然而,最近的一項綜述表明,阻抗訓練對臨床和非臨床人群的焦慮症狀也有輕到中度的改善效應。

改善焦慮共病情感障礙

現有證據強烈表明,運動干預可廣泛緩解臨床和非臨床人群的焦慮症狀,且具有低成本、低風險的優勢,意味著這種方法有望成為焦慮的有效治療選擇。與此同時,運動的抗抑鬱效應也使其成為治療焦慮共病情感障礙的有效方法。

多重效應對抗焦慮

運動可通過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機制發揮作用,但確切機制尚不清楚,可能涉及以下幾方面:

1. 運動可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或糖皮質激素循環中調節應激應答。

2. 運動刺激一系列維持大腦功能的重要神經源性進程,如上調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刺激神經及血管發生。

3. 運動可促進焦慮或壓力相關腦區的功能,從而幫助緩解焦慮症狀。例如,海馬是調節HPA軸應激反應的固有區域, PTSD患者的海馬功能受損。運動可顯著增強海馬功能,從而促進應激反應的調節,減輕PTSD症狀。

4. 運動對炎症系統的影響:炎症系統與焦慮障礙的發生和症狀嚴重程度顯著相關。具體而言,促炎性細胞因子C反應蛋白(CRP)水平升高,以及長期HPA功能異常導致的糖皮質激素抗炎反應受損,均可引發炎症,而運動具有抗炎作用,可通過介導炎症通路改善焦慮。

5. 運動可作用於內源性大麻素系統,使血液中的內源性大麻素水平升高,對其他神經遞質(如多巴胺)產生調控作用,進而發揮抗焦慮效應。

6. 運動還可通過一系列心理機制來緩解焦慮。如降低個體對焦慮的敏感性。 一些研究發現,運動可產生一種缺乏消極焦慮的主觀感覺,卻又類似高度焦慮時的生理反應(如心率增加)的狀態,通過鼓勵個體將生理體驗與主觀感受相聯繫,減少對焦慮軀體症狀的恐懼,增強耐受。

有待解答的問題

最佳的運動方案

減少焦慮症狀的最有效的運動模式,包括最佳運動頻率、強度、持續時間,目前尚不十分明確。例如,有氧運動和阻抗運動均可有效改善焦慮症狀,但效果孰優孰劣,仍缺乏頭對頭比較的隨機對照研究。事實上有證據顯示,兩種運動模式或可為個體帶來不同維度的獲益。另外,運動方式的問題也未得到充分研究,如缺乏針對專業運動與普通休閒活動、個人活動與團體活動的比較。

此外,建立運動頻率或強度與抗焦慮作用之間的量效關係,同樣是未來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目標。

依從性

運動針對焦慮症狀的療效已積累了堅實的證據基礎,但目前仍需展開更多研究,以找到促進運動依從性的方法。對於罹患精神障礙的個體而言,運動干預的脫落率通常很高,確定最具吸引力和最有效的運動方案的隨機對照研究或有助於提高依從性。例如,針對那些存在動機損害的患者,確定運動的「最低有效劑量」,即有效減輕症狀所需要的最低頻率及強度,可能更容易被接受。

另外,不同亞型的焦慮障礙患者參與運動干預的方式也可能存在差異。以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為例,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不太願意參加群體性的運動干預,這一點也需要加以考慮。

體能的影響

體能和焦慮障礙的關係目前還不明晰,很少有研究充分考慮基線體能與體能變化的影響。這可能導致一種不確定的情況,即是否必須改善體能狀況,才能使運動干預發揮有效作用。評估體能變化對於明確運動能否減少與焦慮相關的健康風險也很重要,而目前研究鮮少涉及。

結語

總之,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運動不僅能減少一般人群的焦慮症狀,還可以被整合進入焦慮障礙的治療中,並有望為軀體健康帶來遠期獲益。

然而,關於運動對焦慮障礙患者軀體症狀和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目前人們仍知之甚少;其他一些問題,如運動抗焦慮的具體機制,以及何為最理想的運動方式,同樣仍未解決。期待未來研究能進一步解答。

文獻索引:Aaron Kandola, Davy Vancampfort, Matthew Herring, et al. Moving to Beat Anxiety: Epidemiology and Therapeutic Issues. Curr Psychiatry Rep. 2018 Jul 24;20(8):6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