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美国记者布鲁萨尔最近参加了一档节目,扬出一条信息,来自杜兰特:“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我才是真正的我,当初在雷霆的那个是假装出来的,我当时只是想取悦每一个人。”

布鲁萨尔的消息是真是假我们无从得知,没准是个小号冒名顶替的也未可知,但里面讲的事情却一目了然:

我们现在看到的杜兰特,和我们在雷霆看到的杜兰特,看上去确实是两个人。

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10年前杜兰特作为超音速遗少从大都会西雅图转战小城市俄克拉荷马时,确实有股子五道杠少年的劲儿,核心价值观特别端正。彼时的杜兰特已经在赛场上崭露头角,却依然喜欢背个书包上在鹅城小道闲逛,“不,我不是什么名人,我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凑巧打NBA罢了。”

名声鹊起之际,媒体蜂拥而至,美国第一体育期刊《体育画报》让杜兰特上封面。对于年轻球星来说,上这杂志封面类似于上CCTV拿个感动中国,确属殊荣。对此,杜兰特只提了一个要求:让我的队友塞夫洛萨和科斯蒂奇一起上去露露脸。

记者问了:“那为何不选威斯布鲁克和杰夫-格林?”

杜兰特的回答:“那两位已经很有名了。我们是一个团队,我觉得所有人的贡献一点都不比我们仨少,所以有必要也让别人认识它们。”

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绝对意义上的正确回答,而且相当动人,这个阶段的杜兰特确实取悦了所有人,球队、球迷、媒体、赞助商……除了长相不能让人坐地排卵外,几无黑点,优质偶像当之无愧。

但现在你再来看杜兰特,曾经“贡献一点都不比我少”的队友变成了阿猫阿狗,他和媒体对喷,他和网友鏖战,他维护自家品牌不惜无情扫射队友库里,他表现得就像玉体横陈在加藤鹰指间的红音萤,敏感得令人匪夷所思。

于是你告诉我,或者如杜兰特自己所言,我们认识的那个23岁的杜兰特是假的,现在这个30岁的杜兰特才是真实的他自己。

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可是,球星转变人设这种事情我们见得多了。因为当代每一个巨星的成长轨迹都是相近的,温婉可人彬彬有礼政治正确才是常态,就像猫狗处在“幼兽期”总显得那么蠢萌,但逐渐长大后给你家重新装修的时候,就显得没那么可爱了。

另一方面,杜兰特这个层次的球星,一般不会孤家寡人,年轻时代经纪人的影响会很大,杜兰特进联盟时的经纪人是古德温。

如果你不了解古德温,你考虑下詹姆斯、霍华德都曾经在职业生涯初期成为他麾下成员。

詹姆斯离开古德温之后,天赋南移。

霍华德辞去古德温之后,离开魔术。

杜兰特告别古德温的时间点,正好是2012年他冲冠失败,万年老二的帽子正越戴越紧之时。

而在这些节点之前,这三位都是什么形象,你应该还有印象。

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所以“幼兽期”的自然规律,结合到身边经纪人的谆谆教诲,自然就形成了那样一个优秀模板杜兰特。恰如你刚从大学毕业,父母前辈给你传授的多半是好好做人的社会经验,你也从成功学鸡汤里捞出一勺半碗一饮而尽,穿上一声帅气西装,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处事圆滑世故,说话滴水不漏,谁都甭想给我下套,阿拉已经很成熟了!

但是为什么同样在联盟里慢慢长大的库里就从来没有从“我想喝迪丽热巴的洗澡水”阶跃到“你们这帮muthafucka的记者什么都不懂?”

实际上杜兰特早在2012年之后就为此后自己的转变做好高能预警,2015年雷霆战绩不佳时他说:“我不想再坐在这里说一些毫无意义的官方答案,我们和那些娱乐明星一样,都不是机器人,都有自己真实的想法。”

道理谁都懂,说话向来温和的詹姆斯也曾在11年总决赛失利后深情流露:“黑我干嘛,明天你不还得去搬砖?”

但现在你再来听詹姆斯呢?你去听听库里、邓肯、科比?他们和媒体交流的时候会展现出杜兰特这种强烈的被害妄想症吗?

我猜这个就叫做:“手有戒指气自华”。

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很简单的道理,他们是冠军,他们拿到过戒指,他们的职业生涯实际已经完满了,他们可以气度不凡地谈一谈快乐篮球,即便明天就要散伙,也可以在今天显得从容不迫。但杜兰特不能,杜兰特的雷霆不能。

正如你从一张白纸成为企业中坚力量之后,你再也不是那个犯个小错也会被大家原谅的小伙子,你已经是个老杆子了,怎么连这点事都做不好?领导可以喷到你受孕;你的邻居已经年薪30万了,你怎么还在一线烧锅炉?妻子的哀怨足以让你软上半年。

从2012年到2016年,杜兰特面对的压力和每一个普通的为生活而挣扎的中年男人一样来自外界环境和内心。只要一天没夺冠,“Mr. Unreliable”(不可靠先生)的大标题就还可能会出现在当地媒体头条上,当他发现自己淘汰队史最佳马刺这种石破天惊的大事都不如勇士淘汰开拓者时库里他妈和库里他同学抱在一起有爆点,当他发现连骂街都无法吸引到球迷关注的时候,他该有多失落和焦虑?

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于是他以为,一个冠军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赢回所有的爱,他走上了最艰难的路。

但2017年首冠后,杜兰特说自己“毫无感觉”,他甚至用了一个词weird(奇怪),他无法像詹姆斯为克利夫兰带来首冠后那般彻底宣泄,舆论没有扭转,时评依然日下。

所以,手持戒指之后的杜兰特,气特么根本就没有华,甚至都没有消。但人总需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出口,看得出杜兰特是一个喜欢思考生命的大和谐究竟该如何到达的人。

他选择的方式是最大限度的去偶像化,他无数次告诉球迷“我不是什么超级英雄,我也不会在拿到冠军之后变成什么国王”。

这种反传统的人设构建倒确实是一条更艰难的路,因为在NBA,“把球打好”固然是基础,但形象营销同样是他们最热衷去做的事情,造梦机器同时也是印钞机,更多的故事可以换回更多的视线、流量,以及随之而来的舆论、集体高潮,最终统统可以转化为钱。

顺带传递一些正能量或者美国梦。

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但对于杜兰特而言,他破开了这层油腻的包装,直接告诉大众:“我凭借我的工作得到了现在的回报,这本身就是美国梦的体现。”

效果还行,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甚至还会感觉有些带感,在2018年再次夺冠并蝉联FMVP后,这个世界对他的态度已经温和了许多,毕竟时间即便无法完全割裂,也足以冲淡太多情感牵绊。

但杜兰特特立独行的去偶像化的过程仍未止步,除了确立了“我只是为了探寻自己上限而打球”的篮球总方针外,他在球场外的所作所为早已突破了去偶像化的天花板,来到了另一个层面:做坏人。

他公开说印度脏乱差,他还是在网上和键盘侠们有来有回,他仍然在回击麦科勒姆毫无机会夺冠,甚至还有点颇为享受的意味。目前看来,杜兰特只是做到了“我不抱歉”,还远远做不到“我不在乎”,但这个世界上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不在乎”?

哪一个杜兰特,才是真实的杜兰特?

诺维茨基看起来做到了:“何必呢?没必要太当真啊。叔叔我从来都是一笑而过的。”

杜兰特御用言官巴克利也站了出来:“在我看来,杜兰特是一个把自己努力假装成坏人的老好人。他把大把的时间用在演戏上,想让其他人知道他是个大坏蛋,而且他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看看法。他不用每次都回应别人所说的话。 ”

虽然这种“我骂你但你可以不用理我啊”的骂街话术非常流氓,但总体来说爵爷还算一针见血,老好人做久了,也确实会逐渐出现反弹,尝试扮演一个恶人,满身带刺地告诉全世界:别惹我!

那么这种扮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和扮演一个符合公序良俗的杜兰特别无二致,还是保护自己。

而杜兰特说:这才是真正的我。

但是你看,这个世界回应以什么?

——别装了,那也不是你!

确实,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你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自己,你只不过是从一种价值观跳到另一种价值观而已。但要做到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从社会评判体系中跳脱出来,来个菩提本非树,却又太难,你我皆凡人,不止杜兰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