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角度看,明明旺季这么忙,为什么有的民宿还是死了

对于我们的民宿来说,八月份是妥妥的旺季了,假如把八月份的旺季归功于暑假,那么为什么寒假做不到满房呢?当工作日门可罗雀,我们是不是就该认为大家都去上班了?是不是真的所有的目标客户都是朝九晚五,做五休二呢?当我们认为工作日冷清是一个常态,有没有想到自己的问题呢?

01

产品的营销有没有问题?

八月份,民宿的旺季,民宿主们都很开心,最常说的一个就是“没房了”,开开心心早已忘记淡季的苦。大家除了忙于接待早已忘了营销的事,确切地说大多数人认为旺季不用营销。

而燕子恰恰觉得,要想真正做好淡季营销推广,恰恰要从旺季开始。

六个角度看,明明旺季这么忙,为什么有的民宿还是死了

旺季特别黄金周是所有大众对旅游信息最敏感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关注去哪玩啊!这个时候营销成本最低受关注度也最高,你的民宿即便客满也要宣传,不为当下成单而是要让更多人先记住你,等以后淡季再做营销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下决心下单了。

你以为所有的民宿都是一次性宣传打动客人吗?就算是一见钟情,也有可能是时间不对,而不能立马当下就去。更多的客人都是在时间点上犹豫好几次看到好几次信息后才决定下单的。那么,为什么不在他最容易看到你的旺季先露一下面呢?

而说到我们的旺季,客满不是目的,扩大营收才是目的,不妨提前策划一些增值活动,让旺季的溢价更高,而不是只让客人买个吃和住。民宿是个体验性产品,只有客户的体验更强,产品的美誉度和口碑传播才会更好。

六个角度看,明明旺季这么忙,为什么有的民宿还是死了

02

产品设计有没有问题?

如果我们的民宿仅仅提供一张床,那么被替代的几率就会很高,随着一家一家民宿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人们可选择的余地增加,不要说工作日,就连节假日都要卖不出个好价钱了,民宿的概念是迎合大众的,但具体到某一家,却是要打造差异性的,你的民宿就是你的,让人一住难忘才是最重要的。

要让人一住难忘,靠建筑,设计,装饰,床品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加上了主人的温情也是远远不够的。民宿是一种特殊的载体,承载着大众的多重情怀,我们去民宿,为了遇见,遇见自己,遇见他人,遇见童真,遇见记忆,遇见美丽,遇见憧憬,遇见希望,遇见未知,假如我们民宿能做到这些,客户是不会考虑什么淡旺季的,想到你,就会飘然而至。

六个角度看,明明旺季这么忙,为什么有的民宿还是死了

因为我们要牢牢抓住顾客的精神世界,营造更多氛围,传递更多生活理念,以期让顾客邂逅某种遇见,其实我们讲的各种人文啊,文化啊,让燕子说哪有什么文化,不过就是为了让人更舒心,更向往,更自在,更个性,更具疗愈而已。

所以,当很多人把民宿产品仅仅理解为有设计感的客房,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你运营的压力,不是淡季残酷,而是旺季掩盖了你的缺陷

03

产品包装有没有问题?

很多民宿的官网和渠道产品,大多数商家挂出来的图片几年都不换,拜托能不能勤快一些,找几个好一些的摄影师多拍些不同季节的图片及时更新,实在不行自己学习摄影抓取不同季节和不同活动场景下的图片。

客人需要获得有时效的信息,下单之前最想看到你当下的样子。但是很少有民宿主意识到除了建筑设计以外最大的精力应该在产品包装上面。好的图片,好的文字,好的视频,真的超过几百个销售员。

六个角度看,明明旺季这么忙,为什么有的民宿还是死了

04

渠道利用有没有问题?

不要总觉得渠道赚了你的佣金不划算,让更多人赚到钱自己不会亏到哪里去。与渠道合作考验的是人的心胸和格局观,精选一些好的渠道,了解每个渠道发布推广产品的规则,多参与各种线上活动,用未来的房钱换现在的推广,即便不成功成本也不高。

但是每个渠道的人群都不一样,一定要深入研究不同渠道的人群特点。

六个角度看,明明旺季这么忙,为什么有的民宿还是死了

05

淡季客群定位有没有问题?

我们说到工作日没有客源是正常的问题,那么有没有问一下:不上班的有多少?老人不上班吧?说句玩笑话,现在从孩子上大学开始就算“空巢老人”了。这部分人群有时间,并且极为重视与子女沟通的问题,燕子有个阿姨,为了和在大城市上班的女儿沟通不出现代沟,她熟练使用所有日常APP,经常会问我最近热映的电影,一定会拉着老伴儿去看,所以,民宿精神上丰富的输出,对于老人来说,也是非常需要的,而对于民宿主来说,就是如何让老人避开节假日,周末,让叔叔阿姨们便利的来到你的地盘。

孩子们不用上班吧?当然他们需要上学,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希望孩子们快乐,寓教于乐。那么可以联合学校做一些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认识更多的植物的名字和生长的过程,以及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上班的大人,又如何?可以组织单位在民宿做一些技能培训,拓展训练,我们很多民宿具备很好自然资源。组织户外运动,单位聚会,展销会,琴棋书画的雅集,婚纱拍摄等等。

六个角度看,明明旺季这么忙,为什么有的民宿还是死了

06

客源维护有没有问题?

很多民宿主以为客人满意而归就是服务的终结,其实也错了。对于喜欢淡季出游的客人,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和职业特征,他们对时间的安排具有很强的灵活度。同理,他们身边的朋友也大多具备同类特征。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淡季或者平日的客源,那么恭喜你,客户挖掘的工作从现在就可以开始了。你应该给予他更多的增值服务和线上线下的调研,了解他们客群心理,为他们改进服务的硬件和软件,甚至可以为他们组织一些必要的小活动,让他们真的感觉到你存在价值。

社群经济,也就是这样开始的。而你想想,如果你拥有一个越来越庞大的平日和淡季可以自由组织时间的高端消费者社群,是不是很振奋?

六个角度看,明明旺季这么忙,为什么有的民宿还是死了

说到底,民宿看上去是个情怀的产物,但实际上考验的是一个人综合的产品策划能力、媒体组织能力、公关交往能力和运营控制能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驾驭起来没那么容易。所以业内同行流传最多的一句话,搞定淡季,就能搞定全年营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