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難逃婚姻的宿命

“剩女”群體之所以在當下的社會中遭到批判,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她們未能走入婚姻的殿堂中。在傳統觀念中,女性有兩個最為自豪的名字,那就是“妻子”和“母親”,但這兩個詞也同樣隱晦反映了社會認為女性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成為男性的附屬和傳宗接代。如果一個女性年輕而未婚,還是處女,那麼她是神聖的和純潔的:但如果年齡大了還嫁不出去,那麼她就是被人瞧不起的“剩女”。正如所述,這種以男權文化體系中形成的男性視角,是造就當今社會媒介“剩女”形象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從“剩女”一詞的構造來看,“剩”字就包含歧視的意義,“剩女”一詞背後的邏輯完全是男性化的,它單純以是一個女人是否擁有合法的丈夫和婚姻生活來衡量女性的價值。

“剩女”:難逃婚姻的宿命

當然,如果我們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考察,這種觀念的產生與維繫有其現實原因和合理性。在傳統的農業社會中,由於科技水平不夠發達,在家庭中男性是不可或缺的重體力勞動的承擔者,那時一個家庭缺少男性的話確實難以應對現實困難,女性需要嫁人也是一種必然的選擇。然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重體力勞動逐步被一些科技產品所替代和分流,女性因為體力原因而產生的對男性的依賴性減小,並且,隨著女性受教育機會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僅獲得了工作的技能,也掙脫了傳統價值觀念的羈絆,開始重新認識社會與自身,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女性的社會價值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各行各業都湧現出大批的女性精英,高學歷、高收入、高能力的女性開始增多。這些不依附於男性的女性也自然擺脫了傳統觀念中“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人生哲學,對婚姻有一種自主選擇權。她們當然可以選擇進入婚姻殿堂,但如果沒有合適的對象,那麼選擇獨身也無可厚非。

“剩女”:難逃婚姻的宿命

但在網絡論壇中,一些男性網民對於“剩女”橫加攻擊,惡語相向,他們強制性地為女性預設了一條結婚的道路,如果不能結婚嫁人那就只能成為賤民群體的一員,似乎一樁沒有感情、讓人痛苦的婚姻也比嫁不出去強。不過,隨著男女平等觀念的深化以及女性自我意識的提高,婚姻己不再是女性獲得幸福的唯一通道。儘管在當今社會,出於經濟目的而結合的婚姻仍然存在,但是對於更多獨立自主的女性來說,有情感基礎的婚姻才是她們真正的夢想和追求。如果她們抱著寧缺勿濫的心態等待緣分的到來,就算加入了“剩女”的行列,也沒有什麼有關係。甚至還有一些女性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奉行獨身主義,這些選擇也是女性應該擁有的權利。但是,大眾媒介所建構的“剩女”話語及其所蘊含的意識形態,堵塞了這些選擇與道路。因為它們遊離於男權所建構的性別關係體系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對男權統治提出了挑戰。他們對“剩女”實施打擊和汙名化,就是試圖將她們重新拉回到男權的性別關係格局中來,那些惡毒的對“剩女”的詛咒,正好說明了冒犯男權和顛覆現有性別權力格局會帶來的嚴重後果。

“剩女”:難逃婚姻的宿命

​“剩女”話語所蘊含的意識形態為女性確立了結婚和擺脫“剩女”狀態的排他性人生道路,女性必須找一個男人結婚才是一種正常的符合社會預期的行為,如果成了一個“剩女”就會被視為一種不正常的“越軌”行為,會帶來巨大的非議和壓力。正是這種壓力使處於弱勢的大齡未婚女子降低或放棄自己對男性的要求,隨便找一個男人出嫁而擺脫困境。把“剩女”視為一種越軌行為的看法不僅對“剩女”本身會產生影響,它也會對一些年輕的未婚女子產生影響,害怕成為“剩女”的心態迫使這些年輕女子對生活不敢抱有過高的期望值,尤其是對男性要求不敢太高,以免日後落得個悲慘的下場。由此可見,大眾媒介對“剩女”的排斥和貶低其本質仍然是想確立男性在婚姻市場上的主導權,並進而確立男性在性別關係中的統治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