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擇偶資源的選擇

擇偶資源指的是擇偶的範圍,有人也稱通婚圈。在人們擇偶的過程中,關於擇偶範圍聽到最多的是要講究"門當戶對"。女性在擇偶時都自覺或不自覺的在自己所屬的階層或社會群體範圍內尋找,她們認為這樣比較般配,成功的幾率要大,婚姻家庭的基礎也相對牢固。她們關注對方的興趣喜好、生活習慣、價值觀、思維方式是否與自己相合或相近,關注彼此之間是否產生共同語言。這種先入為主的做法即表明她們很聰明、很理性,同時也增加了她們擇偶的難度。

“剩女”擇偶資源的選擇

朋友們一直認為吳思雨是一個比較優秀的青年女性,有個性、有思想、有能力。就像她的妹妹說的那樣:姐姐的作用是無人替代的,她有時比一個男人還要強。但即便是這樣一個女性,在婚姻戀愛的問題上依然不能免俗,對於伴侶的選擇還是遵從了傳統的"男高女低"模式。不論是醫生還是大學的老師,他們都有著穩定的工作和較高的收入,吳思雨的擇偶觀中除了注意對方的興趣愛好,有沒有感覺,也注重考察對方的條件和能力,想要尋找一個比自己優秀的男性。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形成了以"男權為中心的"男權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對男人和女人設置了一整套的文化模式,行為規範,其特徵就是"男主女從"、"男強女弱",逐漸形成一種性別刻板印象,滲透到人們的觀念之中。

“剩女”擇偶資源的選擇

​雖然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女性的社會地位雖然得到了提高,女性的獨立和自由得到更大的彰顯,但由於文化的傳承性和穩定性,使得一些傳統的觀念並沒有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完全消失。它們而是隨著歷史的進步而被部分地保留下來作為新時代的“都市剩女”擇偶的一個標準。她們在擇偶的過程中更多地還是選擇比自己地位高、收入好、學歷好的男性,這其實仍是受到傳統的男強女弱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中國傳統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男女雙方的經濟基礎和家庭環境要匹配。

“剩女”擇偶資源的選擇

現代社會中這種傳統的門第觀念雖然淡化,但男女個人條件的般配又成為新的要素。在中國的擇偶觀念中,人們一直遵循"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這也就是擇偶理論中的"擇偶梯度"理論。男性通常在本層次和下一層次中尋找伴侶,而女性則更多在本層次和上一層次中尋找。女性用她的容貌去換取男性的成就和地位,成為向上流動的潛力。70、 80後的剩女們是生活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一代,雖然享受著現代的物質生活,接受開放時尚的理念和思想,卻也擺脫不了傳統文化對她們的深深影響,她們要求對方是相貌、經濟、人品各方面樣樣完美,是一個可以讓自己稱心的理想伴侶,是一個在將來可以倚身託付的人。或許正是剩女們擇偶觀的矛盾和自己那寧缺勿濫的心態,才會使得自己在擇偶的道路上落隊,成為一名大齡的單身女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